首頁>檢索頁>當前

理性使用諧音詞應成社會共識

發布時間:2023-09-14 作者:王佳赫 來源:中國教育報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社交媒體的發展,具有趣味性、時尚性和交互性特征的諧音詞成為風靡網絡空間的獨特語言現象。諧音是一種修辭方法,通常具有“雙關”效果,有助于增強語言表現力、幽默感和個性化。諧音作為一種修辭手段由來已久,如樂府民歌《子夜歌(其一)》中“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的“絲”諧音“思”;唐代詩人劉禹錫《竹枝詞二首》中“道是無晴卻有晴”的“晴”與“情”諧音。這是因為在漢語中,“字”的數量遠大于“音”的數量,音同或音近的現象十分常見,諧音詞便由此產生。隨著傳媒時代的到來,大眾對社交語言個性化、生動性、新鮮感的要求不斷提高,在這種背景下,諧音詞的高頻率使用逐漸從網絡影響到現實生活中各類言語交際場景,尤其是在廣告制作、媒體傳播、社會宣傳、公眾表達等特定場景中,使用現象更為突出。

隨著使用諧音詞的主體漸趨多元、場景更加豐富、頻率越來越高、更新迭代加速,導致了非理性使用諧音詞的現象頻現,引起公眾討論和擔憂。在社交媒介日新月異、自媒體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嚴禁使用諧音詞既不符合言語交際的現實需要也沒有絕對的必要性,但需要對非理性使用諧音詞的現象和問題加以引導,讓諧音詞的使用回歸理性和規范。這對于營造健康的社會語言生活和文明網絡空間至關重要。具體來講,理性使用諧音詞應關注以下兩個方面問題。

平衡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是社會學研究中對社會行為和社會現象進行分析的理論。使用諧音詞進行言語交際是社會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非理性使用諧音詞是值得關注和討論的社會現象。所謂“工具理性”指的是社會行為追求效益最大化,強調行為的目的性;“價值理性”指的是關注內容、審美、思想,強調動機的純正性。表達者使用諧音詞最直接的目的是表達得更加生動、趣味、簡潔、個性,從而達到吸人眼球、深入人心、廣泛傳播的效果。但如果表達者偏重于從“工具理性”角度出發,一味追求效益最大化,就容易對語言的規范性、審美性、文化性、思想性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比如近期公眾熱議的某市咖啡文化活動主題“夢想齊啡”,諧音字“啡”替換掉本字“飛”后,并沒有起到“雙關”的修辭效果,反而破壞了漢語的美感。諸如此類的很多諧音詞,只是盲目追求表達效果的直接、新奇,疏于對社交語言價值理性的平衡。因此,如果要充分發揮諧音詞的優勢,應當在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中把握好平衡點,實現言語交際效果的最大化和語言內蘊價值的最優化,既要推進漢語詞匯兼容并包、與時俱進,也要保留漢語詞匯的文化內涵和獨特意蘊。

兼顧現實反饋和未來發展。使用諧音詞作為輔助表達工具,多是期待言語交際的現實反饋,追求即時交互的表達效果,更多著眼于當下的交際行為。我們通過分析近期流行的諧音詞可以發現,諧音詞的創造手法并不難,大多采取文字替換、拼接、雜糅等方式,但較少進行規范探討、語義分析和審美加工,因此現實中風靡一時的諧音詞大多只能短暫流行,難以長久傳播。所以,如果使用諧音詞成為一種流行的表達方式,將會導致社會大眾尤其是廣大青少年紛紛效仿、視為潮流,這會對漢語的未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一方面是干擾語言學習。如果社交場景中充斥著非理性的諧音詞,將會影響青少年學習、掌握和使用規范漢語,也會影響漢語對外教學的效果,進而影響漢語的傳承和傳播。另一方面是降低語言品位。關注趣味性、時尚性而忽視對漢語詞匯文化內涵、審美意蘊的重視,將會對語言品位產生質的影響。因此,理性使用諧音詞既要考慮現實交際效果,更要兼顧、重視諧音詞對漢語未來發展的影響,審慎生產、使用和傳播諧音詞。

諧音作為修辭手段,本身并無不妥,諧音詞也確實在漢語發展過程中增強了漢語的生動性、感染力和藝術感。但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自媒體平臺的角逐競爭、“流量為王”的價值取向,催生了非理性使用諧音詞的現象,需要凝聚社會共識。明確諧音詞使用的原則和底線,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其加以引導和規范。首先,要規范諧音詞的使用范圍,明確在政務場合、教學場合、官方媒體、出版發行等重點領域、公共場所慎用諧音詞,同時鼓勵社會大眾對嚴肅場合出現非理性、不規范的諧音詞現象進行及時提醒和糾正。其次,諧音詞的使用要遵循漢語語法規則、用語規范,不能濫用、錯用、訛用,不能突破語言表達的審美底線。再其次,諧音詞的使用要遵循公序良俗,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傳播虛假、低俗信息,也不能侵犯有關群體或個人的合法權益,要運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真實、美好、富含價值的信息,彰顯人情溫度、傳遞向上力量、引領良好風尚,讓理性使用諧音詞成為社會共識。

時代性是語言的生命力。時代的發展變化,必然會伴隨新詞匯、新用法的出現。為了保證語言系統的穩定、平衡、連續,需要對時代變化中出現的一些語言現象進行適度的規范和引導,營造和諧的語言環境和清朗的語言空間。

(作者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研究人員)

《中國教育報》2023年09月14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乳精品爆 | 成人99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69SEX久久精品国产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日本一区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成人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九九热线精品视频16| 91精品国产入口|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m|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av色欲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 二区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欧洲国产成人精品91铁牛tv| 久久精品青青草原伊人|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996久久国产精品线观看| 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小说|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国模私拍| 99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免费| 99精品视频99|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视频| 野狼第一精品社区|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久不卡|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精品午夜久久网成年网| 国产精品videossexohd|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福利电影|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五月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