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把書讀活,須經深度“對話”

發布時間:2023-09-27 作者:陳萬勇 來源:中國教育報

哲學家黑塞說:“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給你帶來好運,但它們能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作為精神的養料,書籍對人的益處不言而喻。但是,如何吸取這些養料,卻是一個經久不息的話題,也有著見仁見智的觀點。在眾多讀書的見解中,我最推崇陶行知先生的主張——“用活書,活用書,用書活”。那么,如何真正把書讀活,讓閱讀為成長賦能呢?個人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度對話。

把自己擺進書中,同作者對話

楊絳先生曾在《讀書苦樂》中寫道:“讀書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門。”的確,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心血和智慧的結晶,如同一座包蘊豐富的礦山,讀者如果想要上門拜訪,窺得堂奧,只有像地質勘探員一樣,以虔敬之心深入到文本,方能領會到作者的真意、書中的精髓。譬如,讀法國作家安托萬·德·圣·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只有把自己真的浸入到文字之中,才能夠真正理解狐貍心中的“馴養”并不是一種簡單的“飼養并使其順服”,而是“建立關系”,逐步形成一種“對我,你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對你,我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彼此需要”和“永遠有責任”。讀蔣捷的《虞美人·聽雨》,只有循著亡國之痛沉潛于胸的心音和隱居不仕的氣節,才能完全讀懂詞人“少年聽雨歌樓上”“壯年聽雨客舟中”“而今聽雨僧廬下”的人生況味和郁結于膺的“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真正的讀書,就是與作者進行思想交流、靈魂對話。但凡讀書,我們都應該像教育學者朱永新提倡的那樣:“能不能向作者提出幾個問題,能不能提出幾個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想法,與作者‘殺幾個回合’?這是檢驗讀書成效的重要標準,也是防止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的化愚之道。”

把書和內心關聯,同自己對話

讀書首要的是全心投入,“放空自己”,與文字目視,與作者神遇,理解書中的內容,揣悟作者的觀點。同時,又要抽身書外,“切己體察”,不把自己的頭腦當作他人思想的跑馬場,而是用他人的見識來點燃心智,讀出自我心中的哈姆雷特,走向思想的遠方。

最近,在澎湃觀點上看到一篇關于書店經營者向敏的文章,讓我對如何把書與自己聯通有了更真切、深入的體會。向敏以前在中山市古鎮開燈飾廠,因為讀了美國女作家加布瑞埃拉·澤文的長篇小說《島上書店》,便下定決心要開一家屬于自己的書店。她懷揣在“文化沙漠”中打造出一片“綠洲”的理想,卻遭遇了疫情疊加之下的書店經營的重重困境:圖書、商品被偷的現象時有發生,幾次被人惡意舉報說“占道經營”,電商對實體書店的沖擊……但是,從未受命運眷顧的主人公費克里的經歷以及書店讀者的留言像一縷縷微光,不斷地支撐、指引她堅持下去。她在自述中寫道:“島上書店是一間維多利亞風格的小屋,門廊上的招牌寫著:‘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想到自己的人生經歷,我無意識地潸然淚下。這句話被我印在二樓的墻上。書中還說:‘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無比艱難的那一年,將人生變得美好而遼闊。’我希望來到我書店的人,即使是在人生的最低谷,也能在書中找到向上的方法,獲得自救。”正如主人公走出人生困境之后“對生活和書的熱情更加洶涌澎湃”一樣,那些沒能打倒向敏的,最終使她變得更加堅強,也升華了她對人生的理解:“從某種意義上講,我覺得自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雖然我開書店這件事做得不一定成功,但如果你說我失敗了,我也一樣不服。不管再艱難,我還在一直堅持做這個事情,只要能給他人帶去一份撫慰,簡舍書店的存在就有它的意義。”

從向敏的人生經歷可以看出,讀書不僅引發了她的人生轉向,也讓她在閱讀中展開了一輪一輪的心靈對話,進而通過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參悟,構建起了精神的寓所,最終達成了生命的安頓。或許,這樣的閱讀,便是我推崇的把文字和心靈、生活真正聯通的閱讀,也才能帶領讀者抵達精神的遠方,攀緣思想的圣山。

把書移到現實中,同生活對話

讀書要重視入,也要重視出,尤其要善于從文字的揣摩領悟中走出來,切己慎思,聯物洞事,展開和生活的對話。對此,我的體會和教訓可謂深刻。記得當年上中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名家名篇,朗讀的時候大多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只顧哇啦哇啦地念一通,上課的時候則是“嚴嵩做壽——照單全收”,盡量一字不漏地記下老師的講解和分析,于是,對很多作品的理解往往淺表化、標簽化,以至于一說到孔乙己,就會本能地冒出“深受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迂腐不堪”“頑固可笑”之類的詞語,根本不會把孔乙己與自己關聯,更不會把文學中的形象與生活中的人物進行由此及彼的觀照。

幾年之后,在大學讀書才知道,孔乙己給人的印象并不那么刻板單一:在劉再復的眼中,他是“貧賤而悲慘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嚴與資格,被社會所恥的下層知識分子”;而在孫伏園的眼中,“《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寫一般社會對于苦人的涼薄”。本以為,對孔乙己的理解也就到此為止,沒想到,最近網絡上一句“學歷不但是敲門磚,也是我下不來的高臺,更是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又帶火了“孔乙己文學”,讓我看到了更多關于孔乙己的個性而精辟的解讀,并引發了我對如何理解孔乙己的再次思考。

當年讀書的時候斷然難以想到,四十年間,我竟然三次和“孔乙己”相逢,直到過了知天命的年齡,才勉強讀懂“孔乙己”;而最不可思議的是,自己竟然產生了和很多讀者一樣的共情——“年少不懂孔乙己,讀懂已是書中人”。或許,這個事例包蘊著關于讀書的雙重寓意:一方面,在讀什么上,它讓我們感受到了經典的魅力,無論時間多么久遠,經典依然能引發人們的思索;另一方面,在怎么讀上,它告訴我們讀書要“不唯上”“不唯書”,“盡信人”或者“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只有帶著自己的心,“運用腦髓,放出眼光”,把書籍和生活打通,才能真正讀懂書,在讀書中長智慧。

“讀書就是將別人的思想變成一塊塊石頭,然后建筑起自己的思想殿堂。”這是印在梁曉聲《讀書是最對得起付出的一件事》這本書封面上的一句話,也是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對讀書的卓見。或許,只有經歷過凝視文字、與作者對話,關聯內心、與自己對話,聯通現實、與生活對話的三重境界后,我們才能真正把書讀活,并通過讀書構建出更有意義也更為精彩的人生。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科研員)

《中國教育報》2023年09月27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 |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久re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虎| 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 99精品久久精品|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 亚洲七七久久精品中文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免费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2021|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搜索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久草视频在线这里精品| 久久99国产这里有精品视|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8| 91久久精品国产成人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看| 99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国产网站麻豆精品视频| 久草热8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亚洲av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麻豆|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