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賦予鄉村教師鄉土文化精神底色

發布時間:2023-11-09 作者:王道勛 陳延斌 來源:中國教育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也是最偉大、最神圣的職業之一。”鄉村教師作為鄉村振興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支撐,是鄉村教育發展的基石,提升職業吸引力是鄉村教師留得住、用得好的關鍵環節。

對處于鄉村地區的教師來說,提升職業吸引力的重要價值指南在于職業幸福感和教學成就感。不少教師選擇在鄉村從教并非基于教育職業崇高感,而是將教育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這就導致他們在進行教育活動時,難免存在被動應付的工作態度。社會各界及教育行政部門應給予高度的生命關懷,從不同層面全方位鼓勵和支持鄉村教育穩步前行,其中關懷鄉村教師是重中之重,對于彰顯教師重要地位和人的生命價值意義重大。注重鄉村教師生活個體性、發展完整性和生命自主性,加強對鄉村教師的關懷,秉持師生類主體,注重教師情感、體驗、生命的類主體,使其在社區建設、家庭和學校教育、鄉土文化傳承、鄉村振興中發聲。

社會各界對鄉村教師的關懷仍嫌不夠、符號化光環遮蔽了鄉村教師職業特質等是制約鄉村教師職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如何提升鄉村教師職業吸引力和職業幸福感?

鄉村教師現狀的改變,需從提升職業吸引力著手,這不僅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還要根據實際情況找到行之有效的著力點,其中完善激勵機制至關重要。要運用政策杠桿,激勵更多教師愿意扎根鄉村,為鄉村教育作出貢獻,服務鄉村振興。

提升鄉村教師職業吸引力,依賴國家政策支持與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全面推動鄉村教師各項實際激勵舉措貫徹落實,讓鄉村教師基本生活獲得基本保障的同時,對職業生活和未來充滿憧憬與希望。即回歸教學生活本位價值取向,提升鄉村教師生活品質,從尊重個體入手彰顯鄉村教師個體生命價值,為重塑鄉村教師生命價值觀打下基礎。

回歸教學生活本位價值取向,提升鄉村教師生活幸福感。

以精神為境界的教師具有生命關懷意識,注重生命發展,而教育活動的原點是生命,完善師生精神生命是教育的根本使命。因此,在教育生活中,教師要具有生命成長的自覺,不斷創造、不斷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

教學回歸生活意味著教師更需要從實現個體生命價值視角審視自己的職業使命和教學質量,更需要不斷推陳出新為提升教育層次貢獻力量,其中從精神、情感視角來關心學生多層次、多方面的發展更為重要。教學的生活價值意味著教學不僅能為教師謀生創造價值,還能帶給學生光明與前途,教學本身生活意蘊深刻。教學為生活服務,也要關懷生命,賦予教學“生活意義”,為教學追求“審美感受”和“倫理美德”提供認識基礎。

回歸鄉村教師個體生命意義,培塑鄉村教師生命價值觀。

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樹立每一位鄉村教師都是一個完整獨立的生命個體的理念,進而在充分尊重的基礎上給予更有溫度的關懷,讓他們得到較之城鎮教師更為豐厚的待遇和工作條件,回應其職業理想訴求,提高身份地位的榮譽感,增強其社會責任與價值,加強多元化的教師培訓,塑造職業性和專業性。同時,從提升學科生命價值著手,幫助鄉村教師豐富教學生活世界,彰顯職業生命價值。

為了提高鄉村教育的質量,必須改善教育條件。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要加大投入,增加教育經費的比重,建設更加完善的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鄉村教師應該得到更多的培訓機會,以便提升教育水平和能力。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培訓班、開展師德師風教育、組織教育教學研討會等方式,加強鄉村教師培訓。建立完善的職業發展機制,制定相應的職業晉升和評價標準,鼓勵鄉村教師不斷提升教育水平和教學能力,并提供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建立健全教師管理制度,嚴格管理鄉村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加強對教師的考核和評價,為鄉村教師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和工作保障。

改革鄉村教師評價體系,關注鄉村教師生活價值。

“教學面向生活世界”倡導師生進行參與性與過程性評價。具體來看,教學知識、教學能力等進行價值評估時會有直觀指標進行支撐,而對于教學生活價值的評估,則要依賴抽象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內容。需要改革鄉村教學評價,關注鄉村教師生活內在價值,進行“去評價化教學”,即教學更為注重學生的“學”,使其從教師的“教”中掙脫出來,賦予“學”的強烈動力。教學生活的基本追求是獲得和創新真知識,最終追求是完善德行,換句話說,教學生活追求道德不斷向善。

加強鄉村文化建設,根植鄉村教師生活世界的社會土壤。

作為鄉村文化的精英和知識分子,鄉村教師在鄉村社會中具有獨特地位,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獲得當地村民的認同,鄉村教師須與村民建立社會情感,積極融入鄉村社會。

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為繁榮鄉村文化提供了支撐,吸引鄉村教師,使鄉村成為居民的精神家園,還需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之精華,改變其存在的封閉文化特質。鄉村教師回歸鄉土,意味著鄉村教師通過在地域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尋找新的融合點,搭建溝通的橋梁,成為立足傳統文化并進行文化創新的社會工作者,而不是抽身現代教育理想去固守傳統教育壁壘。對鄉村教師來說,在鄉村人文環境中,外來先進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鄉土文化可以開闊視野、滋養身心,而鄉土文化是標注鄉村教師文化身份的重要標志,是鄉村教師的精神底色。

(王道勛系黃河科技學院副教授、河南民辦教育研究院研究員,陳延斌系黃河科技學院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研究院院長、江蘇師范大學中華家文化研究院院長)

《中國教育報》2023年11月09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麻豆国产精品无码视频|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青春草无码精品视频在线观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精品| 日本尤物精品视频在线看| 九九精品视频在线| 99精品国产第一福利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精品国产不卡在线电影| 麻豆国产精品无码视频| 精品国产福利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九九久久99精品影院| 国产香蕉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入口| 日本加勒比久久精品|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 久夜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99久久婷婷免费国产综合精品| 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免费观看| 91精品久久国产青草| 久久国产乱子免费精品|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网| 天天爽夜夜爽8888视频精品| 国产愉拍精品手机|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尤物|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 国产精品α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色花堂国产精品第一页| 精品国产VA久久久久久久冰|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