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在“兩個結合”中傳承弘揚大學精神

發布時間:2023-11-13 作者:王建平 來源:中國教育報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近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書寫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堅持“兩個結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既是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徑,也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根基。

大學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大學校園的有機融合,是高校立德樹人、文化育人的獨特資源,更是“兩個結合”在高校辦學治校中的生動詮釋。作為大學文化的核心與靈魂,大學精神經過長期積淀和發展,已經成為大學發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推動力。在構建精神文化高地、推進教育強國和社會文化進步方面,大學應發揮主體作用,為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積極貢獻。

長江大學一貫重視大學精神的凝練、傳承和踐行,始終堅持“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價值底蘊、“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價值取向,并在新時代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實現價值浸潤,不斷在“兩個結合”中堅定大學文化自信。

凝練大學精神,豐富價值底蘊

大學是人類先進思想的集散地,也是社會精神文明的瞭望塔。在謀求人類進步、國家發展和社會文明的發展進程中,大學必須始終重視自身獨特的文化建設,凝練出具有時代精神、鮮明特征且師生認同的大學精神,而后才能發揮出大學的教化、熏陶、引領作用。縱觀中國一流大學的精神,大都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度契合。

長江大學作為以祖國母親河命名的大學,扎根湖北大地辦學,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吸吮著荊楚文化的養分——奔流不息的長江文化、浪漫奇譎的楚文化、充滿傳奇的三國文化、江漢平原的農耕文化、魚米之鄉的水文化……深厚的文化土壤孕育出學校鮮明的校園文化:“廣納百川、潤澤萬物、推陳出新、百折不回”的長江精神,“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業精神,“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進取精神,“實事求是、不采虛聲”的求實精神,以及合并組建20年來,凝聚石油、農學、教育、醫學等學科長期辦學積淀中形成的奉獻精神、“三農”情懷、紅燭精神、醫者仁心。這些文化共同繪就了長江大學的精神譜系,并在長期實踐中凝聚成“求實、進取、創業、報國”的精神內核,成為師生矢志一流的精神底蘊。

傳承大學精神,樹立價值取向

每個時代都會提出不同的時代問題,大學正是在為“國家所需”盡“大學所能”中,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從而使得大學精神在不同時期的傳承中雖然有著時代特征的詮釋和表達,但其精神特質相同、本質一致。

長江大學的發展歷程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實現救國、建國、強國的生動縮影。學校始于1936年成立的湖北省第四區簡易師范學校。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時期,學校積極投身民族救亡和教育救國,并成長為培養抗日干部的學校,被譽為“江南抗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能源工業和人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迫在眉睫。1950年,學校開辦石油教育,隨后組建北京石油工業專科學校,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創建的第一所石油學校。1951年,學校舉辦醫學教育,并在7年后發展為江漢醫學院,開辦醫學本科教育,為醫療衛生行業培養急需專門人才。1977年,改革開放前夕,華中農學院荊州分院成立,學校農學教育自此開啟。2003年,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和“科教興國”“科教興鄂”戰略的提出,以及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推進,長江大學合并組建。在不同時期,學校精神的傳承始終緊貼實際、緊跟時代。“學石油、愛石油、獻身石油事業”“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隆師敬業、扎根基層、自強不息”“救死扶傷、精益求精”等辦學精神,成為“長大精神”的深厚積淀和時代表達。

踐行大學精神,深化價值浸潤

進入新時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長江大學的文化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確立了校歌,新建了校史展覽館,建有校園文化景觀20余處。立足新發展階段,學校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融入發展思路中,深入探索揚優勢、強特色、創一流的發展路徑。

一是積極貫徹“創新”“開放”發展理念,聚焦能源和糧食“兩個安全”。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始終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致力于端牢“兩個飯碗”、確保“兩個安全”,一大批教授學子活躍在油田和農田,攻關油氣開采“卡脖子”難題,深耕農業新品種選育,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二是積極貫徹“協調”“共享”發展理念,著力教育和醫療“兩個民生”。學校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優勢,推進學科專業協調發展,每年向社會輸送師范畢業生1200人左右、醫學畢業生800人左右,長期承擔地方中小學教師“國培計劃”。此外,學校積極投身科技援藏工作。中標的西藏山南市衛健委“十四五”醫療衛生人才培養計劃項目,是學校歷史上單體合同金額最大的科研服務項目,有力地實現了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向邊疆地區延伸共享。

三是積極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融入長江大保護與碳達峰碳中和“兩個戰略”。學校設有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獻智獻策,積極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開設大型思政公選課“生命長江”,以長江文化中的思政素材生動講述長江大保護的理念與行動,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加快推進“低碳催化與二氧化碳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共建工作,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

“兩個結合”是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同樣也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必由之路。面向未來,學校將踐行“求實、進取、創業、報國”的長大精神,加快建設特色高水平大學步伐,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系長江大學黨委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3年11月13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精品熟女少妇a∨免费久久|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精品|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 国产精品第一页第一页|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国产嫩草 |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国产自啪精品视频网站丝袜|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婷婷九月|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一二三区入口 | 国产综合精品女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3atv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福利| 国产精品成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国产精品制服丝袜| 精品日产一卡2卡三卡4卡自拍| 91天堂素人精品系列网站| 久久机热re这里只有精品15| 国内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免费永久免费视频| 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 麻豆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91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十八18禁国产精品www|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尤物yw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黄大色黄美女精品大毛片|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四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男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