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重視鄉村兒童美育發展,讓新時代的鄉村兒童獲得更好的美育滋養,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之一,也是助力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的重要舉措。
當前,鄉村美育發展仍是我國農村基礎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受鄉村教育資源匱乏和美育認知理念制約,鄉村學校美育逐漸出現了邊緣化、形式化、空心化的現象。為促進鄉村美育發展,高校應以何種方式服務鄉村美育實踐,如何為鄉村美育提供有效且可持續的教學路徑?這是當今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健全美育機制,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健全面向人人的學校美育機制,縮小城鄉差距和校際差距,讓所有在校學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機會,整體推進各級各類學校美育發展”。因此,縮小城鄉美育發展差距,推動鄉村美育高質量發展,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的美育機制,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任務。
城鄉美育均衡不僅關乎我國全民審美素養的提升,也為鄉村兒童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鄉村美育需要找到自身特有的教育資源,通過本土化資源再生、共享,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通過多樣化的教育方式、多元化的教育評估,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通過城鄉美育資源的整合,建立雙向溝通、良性互動的教育機制,激發鄉村學校美育的教學活力。
藝術類院校的教育資源與鄉村文化資源能夠形成雙向優勢互補的作用,切實推動城鄉教育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建立高校與鄉村美育的可持續教育流通與轉化機制,是縮小城鄉美育發展差距的有效路徑。
“愛心包裹”項目是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于2009年發起的美育公益項目,截至目前已惠及近800萬名鄉村兒童。而《愛心包裹·藝術創想手冊》是在教育部學生服務與素質發展中心支持下,由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與中央美術學院美育研究院合作的課題研究項目,旨在運用美育的理念,挖掘鄉村美育的規律與特點,服務鄉村兒童美育的教學實踐。
《愛心包裹·藝術創想手冊》將學習內容與愛心包裹美術包匹配結合,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欠發達地區美育教師緊缺、工具材料匱乏的問題,可以為邊遠山區兒童提供接觸美育的機會,讓鄉村兒童在成長認知和塑造人格的關鍵時期得到審美引導,提高對自然、本土文化的觀察與發現能力,培養探究精神;在學習體驗過程中引導鄉村兒童接觸自然、認識家鄉、熱愛身邊的傳統文化,培養其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挖掘整合地方性鄉村美育資源
在鄉村教育中,美育往往是當前學校教學工作中的薄弱一環。究其原因,在于地方性的美育資源不能得到有效開發利用和整合。
與城市、城鎮相比,鄉村是最接近大自然的,鄉村最本真的美是自然生態美。大自然與鄉村環境、鄉村生活是鄉村學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育資源。
《愛心包裹·藝術創想手冊》在編撰構架中,主體內容是對視覺藝術的基礎認知,即從自然與生活中的“點”“線”“面”入手,讓學生從身邊發現藝術的元素并將其提煉,用感性的方式體驗尋常之物。從發現到欣賞,從欣賞到運用,在“就地取材的藝術”部分,啟發兒童從身邊常見的樹葉、樹枝、野花、麥稈、果殼、石頭、木板、泥巴等取材,使其成為藝術創作資源,通過拼貼、編織、繪制等組合運用,引導學生進行多維度的、立體式的體驗運用,主動與周圍環境建立聯系。讓鄉村兒童從切身體會中學習,從內心萌發對鄉村的喜愛與歸屬意識,在與鄉村自然環境的接觸中,“以鄉之物”把審美體驗與學習結合起來,指導鄉村兒童主動探索,推動認知、體驗、情感的協調發展。
中國地域文化豐富,將不同的地域文化融入美育內容,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素養,而且可以讓學生認同并傳承民族歷史文化,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
校企鄉協同,拓展美育實踐路徑
鄉村美育是播撒種子、澆灌、培育的過程,這樣的過程需要集合社會各方面力量,建立有效的美育服務機制與路徑。
高校走進鄉村、服務鄉村美育已日益成為高校社會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可結合鄉村學校的教學活動,圍繞美育內容,傳授審美教育的基礎課程,為鄉村兒童普及藝術知識,提升農村兒童的審美水平和人文素養,增強鄉村民眾的文化自信。部分藝術院校立足于鄉土所在地文化挖掘與創新,激活鄉村文化的活態傳承機制,整合美育資源,創辦美育工坊。美育田野計劃等實踐活動讓農村孩子接觸到美育,同時也能夠促進高校積累一線實踐經驗,提高挖掘鄉村自然、人文資源的創造性轉化能力。
實施鄉村兒童美育公益活動不僅需要物資捐助,更需要匹配作為材料運用的主題內容設置,同時注重挖掘鄉村本土材料,豐富和延展藝術創作的運用與表達。從重實物捐贈到實物結合整體美育理念的引導,形成一套適合鄉村兒童的美育實踐方案。中央美術學院美育研究院承擔《愛心包裹·藝術創想手冊》的編撰,更希望這本手冊能夠成為鄉村兒童的美育陪伴,以親切的、感性的方式認識、觀察身邊的美,以心手靈合一的方式體驗感受美,以跨越中外經典藝術解讀與理解來欣賞美,最后以開發性的引導,挖掘在地性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去表達美。
高校服務鄉村美育建設,關鍵在于助力鄉村兒童樹立文化自信,提高鄉村整體審美能力,從而構建文化富足的美麗鄉村,而鄉村美育的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多維價值融合,為鄉村振興發展明確了方向,規劃了實施路徑。
(作者系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研究生)
《中國教育報》2023年11月28日第10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