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以賽促教”錘煉良匠之師

——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線下決賽觀察

發布時間:2023-11-28 作者:本報記者 翟帆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隔三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線下決賽烽火重燃。11月24日,來自全國各地的278支優秀教學團隊在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同場競技,展示課堂教學風采和綜合素質實力。今年參賽情況如何?比賽具有哪些亮點?還有哪些不足及如何改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執委會副主任、教育部職教中心副主任曾天山,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評判組組長姜麗萍向記者介紹了有關情況。

校省國三級比賽有序開展有機銜接

“14年來,這項備受關注的學校、市省和國家聯動賽事,已成為廣大職業院校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學能力、運用數字技術資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平臺。”曾天山說。

據曾天山介紹,今年舉辦校級比賽的職業院校共有5714所,覆蓋全國職業院校67.8%;參賽隊總數60033支,參賽教師共206318人。其中,中職學校4325所,占全部中職院校的63.0%,參賽隊總數35073支,參賽教師115462人;高職院校1389所(含高職本科),占全部高職院校的89.2%,參賽隊總數24960支,參賽教師90856人。

3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織了2023年的省級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參賽隊總數18068支,參賽教師68345人。其中中職參賽隊8445支,參賽教師31809人;高職專科參賽隊9332支,參賽教師35433人;高職本科參賽隊291支,參賽教師1103人。

全國784所院校或單位派出908支教學團隊、3582名教師參加今年的國賽,其中中職參賽團隊504支,高職參賽團隊404支。參賽教學團隊中有4人團隊858支、3人團隊50支。比賽支持跨校組隊和校企合作的方式組建教學團隊,參賽團隊中有121支為跨校組隊或校企合作的團隊。

今年國賽的參賽人員中,31至35歲的教師最多,有1058人,平均年齡37歲;教齡6至10年的教師最多,有1015人,平均教齡11.8年;本科學歷教師最多,有1857人;中級職稱人數最多,有1641人;教學一線教師仍為主力軍,有2674人;具備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有326人,取得高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人員1475人。

國家教學標準落實情況的一次檢驗

今年的比賽是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的大背景下舉辦的。“為更好貫徹落實這些最新部署,比賽方案中要求教師掌握職業教育政策法規。”姜麗萍說。

姜麗萍介紹,教育部2022年9月公布了《職業教育專業簡介(2022年修訂)》,今年的比賽方案中要求各校落實職業教育新版專業目錄和專業簡介,執行相關教學標準及相關規定。同時,為推動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今年的比賽方案中還明確,教學內容、資源、實施、評價以及教師素養等要體現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姜麗萍提到,今年的比賽方案提高了參賽限制條件,首次要求“近2年已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的教師不能報名參賽,學校不能以參賽過的公共基礎課、同一專業大類的專業課程參加本年度比賽”,從而保障更多院校、更多專業、更多教師參與國賽。此外,今年的比賽方案還首次要求,所有參賽教師使用鏡頭固定的三機位,全程連續錄制全體學生參加的課堂教學視頻,以呈現教師真實的課堂教學情況。

一線教學改革新面貌的集中展示

作為比賽評判組組長,在執賽過程中,姜麗萍感到本次比賽亮點紛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從教學內容看,參賽的公共基礎課程緊緊圍繞課程標準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突出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體現學科知識與行業應用場景的融合。參賽的專業課程,內容對接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體現著專業升級、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化改造。“而且這些課程框架構建科學合理,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姜麗萍強調。

在教學設計方面,參賽團隊“能夠針對不同生源分類施教,合理運用平臺、技術、方法和資源等組織課堂教學”給姜麗萍留下深刻印象。她舉了個浙江代表隊中職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的參賽內容《國韻茶服創意設計制作》的例子,教學團隊針對學生畫圖速度偏慢、結構制板數據不夠準確等難點問題,借助“極速出款”等軟件繪制效果圖,與企業合作開發“慧眼識圖”AI評價軟件,幫助學生糾錯。此外,各教學團隊挖掘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提高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的水平也是教學設計的一大亮點。

姜麗萍談到的第三個維度是教學實施。參賽團隊都能對接企業真實生產場景,校企共建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推動學生在真實職業環境中學習與應用知識、技術和技能。在教學中創新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江西代表隊的參賽內容《交流特高壓站GIS試驗與智能診斷》,借助找茬游戲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明晰測試流程。北京代表隊參賽內容《數字地形圖數據采集與處理》,以校園數字測圖工作流程為載體開展任務教學,解決了實訓場地的難題。

亮點還有教學評價。參賽團隊結合課程特點創新評價體系,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學習行為的精準分析,個性化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學習成效。“基于教與學行為數據和檢測評價數據,可以精準掌握學情,及時作出教學調整。”姜麗萍說。此外,參賽團隊都能夠通過教學反思,聚焦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升。

摒棄為賽而賽,服務真實教學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看到職業院校教學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中職升學傾向與專業課教學之間存在一定矛盾,導致個別專業組別的參賽率有所降低;校企合作在教學層面落地不夠,導致企業兼職教師參與教學團隊的很少;個別教學團隊還存‘為賽而賽’的傾向,多次停課排練。這些問題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曾天山指出。

“服務真實教學”是曾天山最為強調的一點,“不能為了獲獎,排演脫離‘真實’的教學比賽作品,給學生的價值觀造成誤導。”他提出,比賽要通過多機位同步錄制、學生線上匿名評教等多種措施,讓參賽團隊聚焦“真實教學環境、真實教學內容、真實教學過程、真實教學要求”,真正服務人才培養。

曾天山指出,參賽院校要加強團隊建設,以建設校級、省級、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為抓手,加強校際協同和校企深度合作,分專業領域打造老中青相結合、以中青年骨干教師為主的教師發展共同體。“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校企合作團隊、校際協作團隊以及資深一線教師出現在教學能力比賽的賽場上。”他說。

“職業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是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關鍵一招。”曾天山說。他希望廣大教師要學習職業教育信息化制度標準,掌握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制作應用、在線教學組織實施和平臺使用、混合式教學組織實施、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AI(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本領。“‘三教’改革最需要數字技術的支撐。”曾天山最后強調。

《中國教育報》2023年11月28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精品久久久久不卡无毒|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久久久| 欧乱色国产精品兔费视频|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一级做a爰黑人又硬又粗免费看51社区国产精品视 |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va|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系列|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热6| 99热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1|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香蕉|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娇色 |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情侣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软件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9|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99爱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久爱免费精品视频| 精品无码av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软件 |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久| 9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四虎久久无码一级| 免费精品久久天干天干|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少久久 | 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 99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