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發揮基礎教育基點作用須把握三個關鍵

發布時間:2023-11-29 作者:馬春秀 來源:中國教育報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標志國家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方位,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教育,尤其是立人之本的基礎教育,擔當著關鍵角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搞得越扎實,教育強國步伐就越穩、后勁就越足。”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充分彰顯出基礎教育對于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性,為新時代發揮基礎教育的基點作用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發揮基礎教育的基點作用,關鍵在于對“基礎”的準確把握

基礎教育要為教育強國樹立育人起點。育人起點在于文化,基礎教育作為教育體系大廈的“地基”,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精髓進行創造性轉化,促進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是其需要回答的時代命題。基礎教育必須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實現學生的精神生活富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昌盛。

基礎教育要為教育強國奠定思想基礎。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開啟新征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新格局。面對轉型社會中的意識形態調整,以黨和國家的最新理念引導新一代青年形塑正確人生方向與價值準則,從精神層面筑基固本至關重要。基礎教育需吸收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道路上的寶貴經驗,守正創新,科學理解并闡釋新時代我國意識形態本質,守好學生意識形態養育的第一道“關卡”。

基礎教育要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夯實素質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中國兒童應該是有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懂感恩、懂友善,敢創新、敢奮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兒童”。為實現這一使命,基礎教育首先應當培養具有家國胸懷、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基礎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肩負國民素質提升重任,是學生建立社會認知與道德品行的關鍵期,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國家的長治久安。身處全球化滲入與國際化競爭的新時代基礎教育,也需在素質教育的發展方面實現跨越,走出特色道路。其次,基礎教育應當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新時代基礎教育要幫助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沒有創新思維,就難以有創新的行動和實踐。只有不斷提高創新思維能力,讓創新成為一種習慣和本能,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才可能以求新求變的活力沖破守成的暮氣,闖出創新發展的新天地。

發揮基礎教育的基點作用,關鍵在于對“基點”的精準定位

基礎教育需錨定高等教育的“龍頭”,發揮基點的“船舵”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強國建設,基點在基礎教育,龍頭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龍頭”的角色與其服務于國家戰略的功能定位密切相關,對基礎教育具有引領作用。

首先,要關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戰略方向與重大變革,以把握好新時代教育發展的“變”與“不變”。例如,高等教育強調高科技人才培養,這種趨勢反饋到基礎教育,或體現為著重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關注學生科學技能的掌握。而具體到微觀層面,或表現為科學課程教學法的變革。

其次,要關注高等教育的知識生產轉型,即關注高等教育領域的研究成果,充分挖掘“龍頭”對于基礎教育的智庫作用和智慧資源。高等教育研究涉及學生在高等教育中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問題,而這些問題是“果”,其“因”與基礎教育相關聯。因此,基礎教育工作者也需“抬頭看”,關注并思考高等教育研究中的相關問題,緊跟理論前沿,賦能基礎教育的質量改進與提升。

最后,要打通與高等教育的資源共享,積極開展教育合作必要且重要。高等教育作為科技、創新、人才的聚集地,凝聚了不同領域的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基礎教育需積極與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根據區域特性探索多樣化的合作交流模式,為大中小一體化課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知識與技術支撐。

基礎教育的基點定位之一是回歸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新時代基礎教育要堅持學校為主體、與多方緊密配合的統一,既要發揮家庭、學校、政府、社會各自的教育功能,又要互相緊密配合、協調發展,努力形成四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機制,重構基礎教育生態,提高基礎教育效能,回歸育人初心。

基礎教育的基點定位之二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個體終身學習的能力是社會轉型、變革發展的原動力,新時代基礎教育亟須在構建全民終身教育體系中有所作為,如推進教育數字化、滿足多樣化個性化學習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習服務等,培養孜孜不倦的終身學習者。

    發揮基礎教育的基點作用,關鍵在于對“路徑”的正確選擇

新時代基礎教育的路徑選擇,需要堅持核心素養導向,從“五育并舉”走向“五育融合”。核心素養是由不同思維、知識、技能綜合而形成的集合體,基礎教育不是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終點,而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開端,從“五育并舉”走向“五育融合”,是核心素養轉化和落地的必經之路。換言之,新時代背景下的基礎教育,亟須回答“怎樣培養人”這一與育人質量高度攸關的問題。從“五育并舉”走向“五育融合”,恰能夠為回答這一問題提供思路。

然而在實踐層面,受學科邊界影響,基礎教育容易將知識邏輯作為“五育融合”的實踐邏輯,打造一種由“五育”構成的知識體系,不斷對學生加以教學與訓練,以此作為“五育融合”的教育結果。這種情況下,“規訓”替代了“教育”,教育的修飾性超越了實用性,學生就成了純粹的客體,就會背離“五育融合”的初心。

為避免陷入此類誤區,從“五育并舉”走向真正的“五育融合”,基礎教育要進一步把握“五育”關聯,探尋“五育融合”的實踐邏輯。“融合”并非簡單加法,不是開創各種融合課程、追求形式上的“融合”,而是要深入剖析各育的精神力量,從中汲取育人養分,進一步透視各育在學生核心素養形成中的價值,促成本質上的真正“融合”,最終取得“牽一育而動四育”的效果。

(作者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市密云區政府副區長)

《中國教育報》2023年11月29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国模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青青日本 | 午夜精品乱人伦小说区| 国产精品jizz观看| 久久人人做人人玩人精品| 久久99国产精品二区不卡|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精品国产爽爽AV| 国产精品午夜爆乳美女|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亚洲国产小视频精品久久久三级|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99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毛片|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互换| 国产精品第一区第27页|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丁香六月婷婷精品免费观看|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chinesehd精品酒店|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大全|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污|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一二三区| 国产尤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91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av老司机精品网站导航|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齐齐|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不卡| 精品视频国产狼人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