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放
隨著ChatGPT、文心一言等AI工具陸續問世,“有問題找AI”成了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新習慣。近日,某媒體向全國高校學生發起的關于AI工具使用的問卷調查顯示,超過84.88%的高校學生曾使用過AI工具,其中經常使用AI工具的學生占16.3%。
主持人語
以ChatGPT為代表的AI技術在大學生群體中流行,成為了作業幫手。AI深度融入高校的趨勢難以阻擋,促使AI技術與大學生“雙向奔赴”才是正道。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堅持學術倫理的底線,是我們應該思考的方向。
青年說
ChatGPT、文心一言等AI技術的廣泛使用,引起了很多人的擔憂:人工智能在將來會不會替代人類的工作而導致我們失業?
每一次科技和生產工具的進步,都會帶來人類社會改造自然的能力水平的提高,從而減少一部分舊的、機械性工作,提高社會生產效率,促進消費和投資,推動經濟的繁榮,促進創新和創業。人工智能的出現,同樣會創造新的智能制造和服務業的崗位,帶來新的就業機會。我們需要做的,應該是不斷地更新和升級自己的技能,以便能適應新的變化。
大學生使用AI工具,確實非常智能化,能完成很多過去學習時想象不到的場景。例如,在完成科研作業時,大學生使用ChatGPT等工具,可以搜尋到豐富的資料和海量的信息,整合調用廣泛的案例,生成完整的作品。并且這些工具互動性極強,通過虛擬交流,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應對策略和答案。
但也要看到,人工智能應用雖然帶來了學習方式的進步、學習效率的提升,卻不可能替代學習研究本身。如果我們對這些人工智能工具產生的作業和論文認真剖析一番,完全能夠甄別出來,并發現很多瑕疵和缺陷。在一個專業領域,ChatGPT并不能解決深層次的問題,完成創造性思維的工作,只能替代煩瑣、重復性的作業,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依然需要學生去刻苦鉆研、孜孜以求。
人工智能發展將會從各個方面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也將深刻影響教育。大學生是接觸先進科技的先行者,應該支持其使用新技術。同時應該通過加強管理和監督來引導大學生合理使用,避免學術誠信、信息安全方面的問題。要讓人工智能工具成為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研究、深入學術創造的助推器。
《中國教育報》2023年12月19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