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義務教育從“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寧夏銀川市著力破解群眾“上好學難”問題,銀川市教育局探索實踐“三個三”工作法,扎實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和提升農村教育質量,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三個覆蓋”推動優質教育擴面提升
日前,在位于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鎮的興慶區第三小學春林校區,該校四年級學生正通過大屏幕上美術課“對折剪紙”,屏幕里的主講教師正在興慶區第三小學為學生們上著同一節課。“這樣的美術課孩子們喜歡,雙師課堂有效解決了我們音樂、美術等專業教師結構性短缺的問題。”春林校區執行校長周存華說。
該校共有155名學生,在納入興慶區第三小學教育集團之后,集團向春林校區派駐10名教師,其中骨干教師5名。“集團化辦學大大緩解了我們部分學科專業教師不足的問題,讓農村孩子也享受到了城市優質教育資源。這樣的辦學模式也得到了家長的認可,春林校區學生總數從5年前的100人逐漸增加到155人,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周存華說。
近年來,銀川市不斷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利用,實現托管幫扶全覆蓋,推動實現共建共享。“目前全市已組建74個教育集團,覆蓋158所學校,建立28個城鄉學校共同體,城市學校結對幫扶61所農村學校。組織4所市屬高中托管5所縣中,惠及超過2.4萬名農村學生。”銀川市教育局局長高小軍說。
同時,銀川市命名授牌的134所中小學學科基地校覆蓋了該市中小學全學段全學科。銀川成立5所市級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示范校,帶動全市28所城鄉高中一體化平穩推進新高考改革。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開發36門線上“場館課程”,輻射251所城鄉學校。在區、市、縣、校四級教研共同體建設的帶動下,教研賦能全覆蓋,借助3所高校和4個區外科研機構,實施“大教研”“校本教研”“連片教研”等模式。
“三個聚焦”補齊教師發展短板
興慶區唐徠小學教育集團有新水橋校區和通南校區兩個農村校區,唐徠小學教育集團根據學校內部交流相關規定,考慮學科、年齡、性別等方面的因素,打破校際界限,增強教師流動性。“我們對教師隊伍進行了整體調整,兩所鄉村學校的教師全部安排在崗在編人員,優先保證鄉村學校開足、開齊、開好國家課程。為鼓勵教師在鄉村留得住,避免學生每年換教師,交流輪崗年限規定,農村校區交流不低于2年,城市校區交流不低于3年。”唐徠小學教育集團黨總支書記閆梅說。
振興鄉村教育,教師是關鍵。
近年來,銀川市中小學在校生人數大幅增加,教師編制配置相對滯后,教師短缺矛盾比較突出。銀川市聚焦教師配置打好“組合拳”,推進特崗教師招錄、城市骨干教師走教、農村教師跟崗、實施“縣管校聘”等。“我們建立城鄉教師雙向流動制度,通過城鄉學校共同體內學科教師走教、網絡專遞課等方式,著力解決農村學校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高小軍介紹。
銀川市通過聚焦鄉村教師專項培養這個關鍵點,輻射帶動全市鄉村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在全市建立5個鄉村名校長、名班主任、名師工作室,優先推薦78名農村教師納入區、市骨干教師培養對象,進入各類名師工作室學習。聚焦拓寬教師專業成長渠道,依托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與北京市史家小學、府學胡同小學、首師大附屬中學等7所學校開展同步教研、協同備課,依托北京市7名特級教師建立網絡名師工作室,為105名銀川鄉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賦能。
“三個機制”激發城鄉學校辦學活力
在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過程中,銀川市以評價機制、激勵機制、退出機制“三個機制”激發學校辦學活力,制定印發《銀川市直屬學校與轄區學校委托管理辦法》《銀川市托管學校目標達成考核評估辦法》等政策,對委托管理辦學效果評價堅持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學校發展性督導評價為基本依據,重點考察被托管學校學生進步、教師成長、學校可持續發展情況。
同時,銀川建立激勵機制。對到農村學校開展專遞課堂的教師在年終考核、評優選先上予以傾斜;對承擔托管幫扶任務的城市學校,給予資金上的支持。銀川市永寧縣第二中學和閩寧中學結成城鄉發展共同體一年多來,開展專遞課堂已是常態化工作。據永寧縣第二中學校長唐永峰介紹,學校的專遞課堂不僅包括教師的教研活動,還涉及所有科目。學校將參與兩所學校共建活動納入教師的工作考核,在評優選先方面進行量化。
“組成城鄉共同體來發展,有利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縮小城鄉之間教育資源的差距,通過共同體發展,以強帶弱。同時,在發展過程中可以確定共同的發展目標,有利于兩校共同提高。”唐永峰說。
而辦學超過一定周期的城鄉共同體學校,通過退出機制,組織專家評估符合退出標準的學校,這些學校下一步將獨立辦學或領辦新的教育共同體,逐步成長為新優質學校。
“尊重教育科技人才相互作用規律,構建更加優良、更具韌性的教育生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小軍說。
《中國教育報》2024年01月10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