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造士,為國之本。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后繼有人,是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在教育強國征程中的職責使命。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系統觀念,全面實施新時代人才培養領航行動計劃,提出“厚植情懷、強化基礎、突出實踐、科教融通”的人才培養方針,打造“強情懷、強基礎、強實踐、強融通”的“四強”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培養傳承空天報國精神、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領軍人才。
思想鑄魂強情懷,致力空天報國
學校傳承聽黨話、跟黨走的紅色基因,踐行愛國奉獻、敢為人先的價值追求,弘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把空天報國情懷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堅定學生為祖國為人民永久奮斗、赤誠奉獻的理想信念。
近年來,學校堅持上好“大思政課”,校院領導班子成員帶頭為學生講授思政課,思政課教師擔任學生社會實踐指導教師,將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指引青年學生自覺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事業,學校每年超過1/2的博士畢業生和1/3的碩士畢業生投身國防事業。著力建設一流馬克思主義學院,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獲批北京市首批重點建設馬克思主義學院,承建工信部、教育部等4個省部級平臺。思政教師職稱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為開好全校思政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構建“國家級—省部級—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體系,牽頭成立高校工程教育課程思政聯盟,推動思政教育與學科、專業、課程特色等深度融合,動態融入科研、教學、人才、事件等蘊含的思政元素。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全覆蓋,學業導師、專屬導師、學術導師全學段覆蓋,構建全方位、貼心式導學導育新機制。建設“一站式”學生社區,把最好的資源給學生、用最好的條件建社區,入選教育部首批“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試點單位。
深耕教學強基礎,提升學業能力
夯實學生數理、人文基礎,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抽象邏輯思維和人文藝術素養。學校重點聚焦人才培養核心要素,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全面提升課程質量,著力打造精品教材,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和高質量教學體系,全過程、多維度支撐學生未來發展。
近年來,學校突出質量內涵,優化專業結構布局,將高峰學科與一流專業緊耦合、強聯動,統籌學位點設置與專業調整,支撐本研貫通人才培養,實現一體化育人。構建課程體系新結構,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科學技術發展需求,優化課程體系,創建首席教授領銜的“十大類核心課程群”教學團隊,夯實本科一年級基礎教學。持續推進科研成果進教材,牽頭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2個教育部“新興領域教材研究與實踐項目”,打造航空航天特色系列教材。一體化推進“三名一重”,以校院兩級建設為基礎,梯隊培育各類國家級、省部級重大教學成果,讓“名師”講“課”出“名教材”。
學校完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開展“本博貫通、科教融通、學研一體”綜合改革,實施“未來空天領軍計劃”“卓越工程師計劃”,與北京協和醫學院共建“協和醫班”,開設“國際卓越工程師試驗班”,融通基礎學科與工程技術,引領空天信科技原始創新,加快探索新時代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新模式。開展項目制育人探索,構建“課程—項目”雙螺旋培養體系,18位院士總師、61位工程技術專家和59位校內教師形成雙導師團,在創新實踐中培養科學家式的工程總師。
知行合一強實踐,力扛青春擔當
通過深入開展社會課堂、課外實踐和創新創業教育,大力推進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效轉化和協調發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實踐能力,塑造奮斗精神和合作精神,切實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近年來,學校規范化推進社會課堂高質量轉變,由校內實踐導師與企業實踐導師共同指導學生開展不少于8周的駐廠實習,牽頭組建全國航空系統廠(所)院校實習聯合體,校院兩級建設實習基地,打造高質量社會課堂。深入開展有組織社會實踐,將社會實踐深度貫通人才培養體系,利用學校優勢打造航空航天特色實踐品牌,形成校地、校企聯動的特色社會實踐育人模式。
一體化推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多措并舉提升覆蓋面、參與率、吸引力。以體強身,實施“陽光打卡”計劃,倡導學生每天運動1小時、加入1個體育團體、堅持1項體育運動、每年參加1次體育賽事。以美潤心,成立美育中心,構建藝術與科技相融合的特色美育體系,學生美育實踐普及率近100%,實現美育“四個1”,即學習1門美育課程、體驗1次美育實踐、參與1項美育活動、感受1段美育熏陶。以勞塑人,打造基礎課、通修課、專業課三大勞動教育課程群,舉辦“勞模進北航”系列講座,開設“航味巧技”等實踐體驗。
科教協同強融通,培育拔尖人才
發揮科研人才、基地、平臺和項目在學生科學精神養成、創新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提升等方面的引領支撐作用,創新科教協同平臺建設模式,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貫通培養,深化“寓教于研、寓研于學”的科研育人模式改革,打造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近年來,學校堅持雙向互動,分級分類建設10個科教協同平臺,提升跨學院、跨學科、跨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培養能力,為專業教育、科技創新、人才匯聚提供硬支撐。堅持“三位一體”創造性開設科研課堂,實施“科研導師、實驗室開放日、微課題”相結合的科研課堂計劃,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開放率100%,實現大二、大三學生全覆蓋,將科研實驗室轉變為最大的育人課堂。打造“教學基礎—校內賽道—國內競技—國際平臺”創新進階貫通型學生科創體系,連續33年舉辦校內“馮如杯”科創競賽,每屆本科生覆蓋率達92%。形成常態化“校園當總師”科創團隊模式,本科生主持研制的“北航1—4號”火箭、“亞太1號”衛星成功發射,學生自行研發的“馮如三號”無人機兩次打破世界紀錄。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根本目標。面向未來,北航將樹立一切工作為人才培養服務、一切工作圍繞人才培養組織的鮮明導向,以一流理念、一流師資、一流平臺、一流服務、一流文化培養一流人才,不斷譜寫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篇章,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02月26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