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新時代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相比,職業院校教師隊伍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教師教學法知識欠缺、專業實踐不足、研究能力不足、職業發展盲目等。這些差距難以靠單一或若干舉措解決,必須依靠體系的力量。為此,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基于全面質量管理思想和職業能力發展規律,結合發展要素和運行機制構建教師發展促進體系,實現教師發展個體有效、群體高效。
目標標準系統明確“發展方向”
為有效幫助教師“自主發展”,首先要幫助教師明確“去哪兒”和“目前在哪兒”,這就要確定教師發展總標準和階段標準。學校提取了教學能力、專業能力、研究能力三個能力維度以及師德師風,形成“四維度教師能力素質模型”,基于此模型制定教師發展總標準,發揮“燈塔”作用,明確發展方向。
教師的職業發展持續30—35年,僅靠總標準還過于籠統,需要劃分發展階段并明確階段發展目標。學校基于職業能力發展規律,將教師職業發展劃分為“入職期—發展期—骨干期—帶頭人期—專家期”五個階段,并確定各階段的達標標準,為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衡量自身發展狀況確立了明確的“刻度尺”。
發展任務系統作為“發展載體”
學校通過調研,確定不同能力維度、不同階段的發展性任務,形成發展性任務清單,幫助教師們明確“怎么去”,即如何有效提升自身能力。以教學能力維度為例,發展性任務包括:入職期教師的“教學實施”、發展期教師的“教學設計”、骨干期教師的“課程開發”、帶頭人期教師的“專業課程體系開發”、專家期教師的“教改咨詢”。另外,各種比賽也是促進教師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
形成了發展性任務清單,就明確了可以促進教師能力有效提升的“發展載體”,學校可以更加理性、系統地通過讓教師們承擔相應階段的發展性任務來促進教師能力提升,解決教師發展隨機性問題,實現能力提升系統化。
教師培訓系統提供“發展幫助”
幫助教師們明確了“怎么去”,還要通過教師培訓系統在教師發展過程中提供必要且充分的幫助。在教師培訓系統設計中,要創新性解決以下四個基本問題:
第一,教師培訓頂層設計如何做?學校構建了縱向五階段、橫向四維度的教師培訓系統。縱向是五個發展階段,每個職業發展階段均在四個能力素質維度上設置了適宜的培訓項目;橫向是四個能力素質維度,每個能力素質維度均按五階段循序漸進提升教師能力素質。由此實現全員覆蓋、分層分類培養,讓每一個有發展意愿的教師都有適合自己的培訓項目,有效解決教師培訓碎片化問題。
第二,設置哪些培訓項目?對應不同發展階段的“發展性任務”設置相應的培訓項目。以教學能力維度為例,對應入職期教師設置“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和“基于BOPPPS的微教學實踐”;對應發展期教師設置“掌握教學設計”和“基于學習科學的教學設計”;對應骨干期教師設置“基于四元教學設計(4C/ID)的課程開發”;對應帶頭人期教師設置“基于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法(BAG法)的課程體系開發”;對應專家期教師設置“前沿教學理論與方法研修”;對應“教師教學能力比賽”設置“教學能力比賽重點突破工作坊”培訓項目。運行中盡量讓帶著教改任務的教師參加培訓,邊學習邊完成任務,實現按需培訓和工作本位培訓,有效解決以往供給式培訓造成教師們積極性不足的問題。
第三,讓教師學什么?教師培訓中要幫助教師彌補完成任務所需的實用系統方法。學校在課程體系開發環節選用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法,課程開發、教學設計環節選擇四元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環節選擇五星教學模式等,再結合教師在學習、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二次開發形成操作指南、典型課例等,由此形成的方法體系,貫通一個專業從“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到“教學實施”全過程,解決以往培訓內容碎片化問題。
第四,讓教師怎么學?學校更多采用“全程伴隨”教改咨詢方式,要求教師帶著實際教學改革任務參加培訓,邊學習方法邊利用方法完成教學改革任務。培訓師同時也是教學改革咨詢師,通過系統培訓和全程伴隨指導,幫助教師實現對系統方法的理解、結合、內化,解決以往培訓中存在的形式化問題。
制度激勵系統激發“發展動力”
幫助教師明確了“怎么去”,還要通過包含“導”“引”“堵”等作用的制度激勵系統激發教師的發展動力。以專業能力維度為例,為激勵教師積極參加有助于專業能力提升的實踐、培訓等,設置了多項制度和政策。比如,限制新教師入職第一年不得上課,在為期半年的教學培訓之后,必須參加為期半年的專業實踐培訓;“一企一師不斷線”制度,促進專任教師走出去;“一課一兼職”制度,吸引兼職教師走進來;在職稱評定、二級單位考核、教師個人考核等政策中,對教師參加企業實踐、專業技能培訓、指導學生技能比賽等方面設置加分。
診斷改進系統服務“發展可見”
診斷改進系統設置“學校—系部—專業—團隊—個人”五個層面,幫助教師們階段性評價“到了嗎”。以教師個人層面為例,在一個發展規劃期的期初,教師對照目標分析自身所處發展階段和達標情況,對照發展任務系統、教師培訓系統選定彌補差距的舉措,制定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由教師發展咨詢師審核并給予反饋;提取其中的關鍵性發展指標錄入教師發展信息平臺,并定期將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參加的培訓等錄入平臺,平臺會提供提醒和預警;規劃期末或年末診斷目標達成度,形成數據報告,幫助教師基于問題進行反思,進入下一輪規劃或年度發展計劃。利用教師發展信息平臺提供全過程監督預警,記錄教師成長痕跡,服務教師“發展可見”,促進教師主動規劃、自主發展。
條件保障系統提供“物質基礎”
教師發展促進體系的正常運行要求相應的保障條件。學校建立教師發展中心,打造教師培訓、教研教改、咨詢服務為一體的服務型學術機構;基于教學研究、教改咨詢,逐步開發和完善培訓項目;對每個培訓項目培養培訓師團隊;建設能夠充分滿足互動研討型培訓的培訓室;依托學校教師發展中心和二級單位分中心,培養教師發展咨詢師隊伍;不斷完善教師發展信息平臺,多重“物質基礎”保證教師發展促進體系順利運行。構建教師發展促進體系以來,彌補了教學法知識欠缺、專業實踐不足、研究能力不足、職業發展盲目的差距,學校師資隊伍教學能力、專業能力、研究能力和師德師風的整體水平明顯提升。(作者單位系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教師發展中心)
《中國教育報》2024年02月27日第7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