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呼嘯而至,教師如何轉型方能適應教育數字化浪潮?近年來,山東省日照市積極應對教育數字化轉型挑戰,高標準謀劃、高水平推進教育數字化,將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不斷提升新時代教師數字化應用能力。
抓好頂層設計,全面提升教育數字化領導力
開局決定結局,起勢決定態勢。日照市從抓好頂層設計入手,通過強化領導力推動教師數字化轉型,較好地提升了教師數字化思維、意識和技術應用能力。
政策驅動:堅持政策先行,繪就教育信息化施工圖,先后出臺了7個相關框架文件,規范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明確分階段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列出工程建設的“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吹響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號角。
領導推動:實施以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為代表的多個數字能力提升項目,成立由教育行政部門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領導小組,設立項目辦公室,整合電教、教研、師訓等職能,一體化推進軟硬件建設、教學研究、教師培訓、數字技術應用等工作,從組織上保障數字技術與教學科研協同推進,提升數字技術應用的效率和效益。
CIO帶動:在中小學推行CIO(首席信息官)制度,由學校主要負責人擔任,負責統籌推進教師數字素養和數字技術在教學管理、學科教研、教師成長和信息管理方面的應用。CIO具體負責推動教育數字化教學實踐應用,全面提升教師數字素養、技術應用等方面的能力,凝聚數字共識,提高教師運用數字技術進行教學教研的內驅力和主體意識,帶動教學由“教為中心”向“學為中心”轉型。
考核聯動: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作進行全過程監督和質量評價,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與繼續教育學分、評先樹優、績效考核“三掛鉤”;將學校信息化建設水平納入校長任職目標考核、學校年度考核和對區縣政府教育履職評價督導評估的重要指標。
抓牢“底座”建設,全面提升教育數字化支撐力
日照市抓牢硬件建設,構建了“互聯網+云平臺+云資源+教育應用”的體系架構,為數字化提供堅強“底座”支撐。
升級城域網:大力推進數字校園建設,自2020年起,投資1500萬元升級日照教育城域網,采用裸光纖直連到校的方式,整體實現萬兆到區縣,千兆到學校,百兆到課堂。城區學校實現了校園主交換機光纖直連到樓宇,千兆到桌面應用。
構建云空間:投入600萬元,建設完善日照教育云平臺,為全市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平臺載體。構建實名制網絡學習應用空間,為教師數字素養提升賦能。依托該平臺,全市共開通學校空間386個、教師空間3.31萬個,開通率達100%。
集聚云資源:一是建設以學科為中心,以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為主體的市、縣、校三級數字化資源庫。二是積極探索在云錄播、云直播基礎上,教師通過應用教育云平臺等完成課堂實錄、微課制作、電子備課等,并進行資源的上傳、整理和共享,構建共建共享的資源庫。
打造數字化校園:立足學校實際,不搞高大上、大而全,注重設備技術的易用性、適用性和匹配度,以實用夠用為原則,先后投入7500萬元,推進數字校園升級,中小學教室均安裝大屏幕觸控一體機、智慧黑板等多媒體設備;建成580個自動錄播教室,全市中小學錄播設備普及率達到98%;近10所中小學率先實現普及型高清錄播系統“班班通”,穩步推進學校數字化實驗室、數字化圖書館、數字化校園電視臺建設;投資5000萬元在全市城區94所中小學建成人工智能實驗室,全面開設人工智能課程。
抓細素養提升,全面提升教育數字化應用力
采取任務驅動策略,從常規應用著手,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精準測評的數字化教學機制,創建“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的新生態,以數字化撬動教師高水平專業發展。
全員培訓:聚焦實踐應用,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行動,全市先后投入650余萬元開展全覆蓋的教師數字素養專題培訓,確保“齊步走、不掉隊”。
骨干先行:將數字化應用能力納入各級校長任職資格培訓和名師名校長培育的必修科目;面向局長、學校主要負責人舉辦5期信息化領導力提升班;面向分管校長、教研員、骨干教師組織人工智能骨干培訓班,先后組織1200名骨干到先進地區和學校觀摩學習。
動態提升:每年市級設立專項培訓經費25萬元,動態提升教師數字素養。面向全體教師,開展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活動,定期舉辦培訓班;實施“互聯網+教師專業發展”工程,依托省教師教育網,采取線上線下混合的研修方式,組織全市2.5萬名中小學教師開展不少于72學時的研修,設立網絡數字化“課程超市”,教師培訓由“配餐”轉向“自助餐”,培訓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得到提升。
示范引領:開展教育數字化應用案例評選推廣行動,征集、推廣典型案例108個;開展教師數字化應用能力大賽,讓榜樣教師走在前、作示范;推動經濟條件和技術基礎好的區域、學校爭創全國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區域、優秀學校,培育引領一批智慧校園。
云端教研:以縣為單位,建立一體化教研云平臺,積極探索基于云平臺的多樣態教研模式。建立校長工作室、名師工作室、學科教研協作組2520個,云端教研成為區域或校際教研的“標配”;利用錄播設備和云平臺直播、錄播功能開展網絡直播、網絡評課活動1760次;利用師生展評模塊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師生展評活動1735次。
專家護航:建立涵蓋全部學科數字化教學、網絡安全、信息技術等多方面的動態專家庫,選拔60名骨干入庫,為教師數字素養提升護航。
抓實融合應用,全面提升教育數字化能動力
推進人工智能背景下智慧校園的融合應用,推動全領域、全業務、全要素、全流程的教育數字治理,賦能育人變革實踐。
教學研賽融合聚能:開展信息化課題研究和數字展評活動,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教研的融合創新。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推動教育數字化應用,通過數據采集精準挖掘課堂教學行為,實現教學流程再造;廣泛組織開展課題遴選、成果展評活動,通過微課、融合創新應用教學案例等教賽展聯動活動,實現以研促教、以教促學、賽教融合。近3年來,全市共立項省級以上教育數字化課題項目152項,在教育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動中獲省級以上獎項201項、國家級獎項21項,有1項數字化成果獲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資源建設儲能:進一步優化教育數字資源供給,確保教育用戶“全覆蓋”,為師生提供“不打烊”的教學服務。開展區域特色資源建設,豐富體現“五育并舉”的專題資源,拓寬課后服務優質資源供給。建立覆蓋全學段、各學科的星級數字教育資源庫,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面向鄉村教師免費開放。目前,已建成全學段、全學科、全課程資源庫,具備教學、科研、管理、展評等功能。依托教育云平臺,積極開發特色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和其他特色資源,構建市、縣、校三級數字資源庫,全市教師通過教育云累計上傳本地教學資源378.8萬件,視頻資源19.4萬件,課堂實錄3.8萬節。
教學應用釋能:數字化的目的不是建而是用,教師應用數字技術要像呼吸一樣自然。日照市通過鏈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為師生及家長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平臺。強化數字技術在網絡教研、優課評選、遠程送教等方面的應用,不斷豐富積累優秀數字化網絡教學教研資源,拓展教學的時空。推進鄉村學校“互聯網+”教學模式改革,實現“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在鄉村學校的廣泛應用。創新實施鎮域“同上一堂課”模式,形成中心小學帶多所完全小學的“1+N”教育模式,實現鎮域教學一體化、優質教育資源最大化。
(作者系山東省日照市教育局原總督學,現為日照師范學校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03月08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