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位鄉村教師都能成為教育家,但每一位鄉村教師都可以走向教育家;不是每一位鄉村教師都能成為“大先生”,但每一位鄉村教師都可以學習踐行教育家精神,做一名好老師。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在第三十九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首次提出并全面闡述教育家精神,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殷切期望,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打造一支熱愛鄉村、數量充足、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不僅是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鄉村教育的基礎支撐,更是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要把弘揚教育家精神作為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引領,引導和支持廣大鄉村教師以教育家精神為標尺,不斷完善、提升自我,努力做新時代鄉村“大先生”。
培育能在鄉村扎根的“大先生”
鄉村“大先生”必定是熱愛鄉村、扎根鄉村,能“留得住”的鄉村教師。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次講話中高度評價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教師重要,就在于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首先,要堅定理想信念,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強化“堅守鄉村、潛心育人”的使命和擔當。在城鄉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現實背景下,廣大鄉村教師面臨著“走”與“留”的人生選題。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張桂梅扎根滇西教育一線40余年,矢志不渝用教育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用超乎常人的堅韌和付出幫助貧困山區女生圓夢大學,為廣大鄉村教師作出了榜樣。新時代鄉村教師應將個人的“小我”融入鄉村振興、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歷史偉業,書寫心系國家和民族、情系家園和社會的“大我”,成就“心懷國之大者”的鄉村“大先生”。
其次,要陶冶道德情操,涵養“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修為和風范,踐行“修己達人、言傳身教”的操守和追求。鄉村的“空心化”、鄉村學生的“留守化”、鄉村家庭教育的“虛弱化”,凸顯鄉村教師陪伴與教育的重要性,也讓教師職業特有的“示范性”作用劇增。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安文軍在榜樣力量的感召下,好不容易走出大山,在畢業后卻又回到了家鄉,30年不改初心,立志做好老師。新時代鄉村教師應增強職業認同感,促進師德養成,以豐富的學識和崇高的人格做學生的引路人,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做“經師”與“人師”的統一者,做受學生尊敬、得鄉民尊崇、被社會尊重的鄉村“大先生”。
培育能為鄉村育人的“大先生”
鄉村“大先生”必定是躬行鄉村、獻身教育,能“教得好”的鄉村教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這對鄉村教師來講尤為重要。
首先,要尊重規律,做立德樹人的智者。陶行知先生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鄉村教育不是為了培養“鄉村做題家”,而是為鄉村學生點化人生、潤澤生命,以鄉村學生的發展和生命完善為終極目標。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馬丹在援藏一線6年,針對藏族學生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全面發展。她結合藏族學生能歌善舞的特點,創建了充滿藏文化特色的西藏舞蹈啦啦操隊,帶領藏區孩子“跳”出大山,舞出別樣人生。新時代鄉村教師應尊重個體生命、遵循教育規律,堅持因材施教、啟智潤心,做勇于創新、充滿智慧的鄉村“大先生”。
其次,要勤學篤行,做教書育人的能者。“學不可以已”,育人者必先育己。互聯網技術向鄉村快速延伸,對鄉村教師的能力素質帶來新的挑戰,要求廣大鄉村教師必須克服困難、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學識、開闊視野、追求卓越。人民教育家于漪從教70余年,她說自己“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新時代鄉村教師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理論學習、課題研究、實踐探索等方式,不斷向書本學習、向專家學習、向同行學習、向學生學習,與教育同生共長,與學生共同成長,做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鄉村“大先生”。
最后,要專心致志,做愛崗敬業的“匠者”。對鄉村教師來說,要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以滿腔的熱忱和全部的精力投身鄉村教育事業,將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留美歸國的陶行知先生,放棄城市大學優厚教職,只身赴鄉野辦學,創辦“曉莊試驗鄉村師范”,成就了他與導師杜威先生逆向而行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觀。新時代鄉村教師要像教育家那樣,牢記教書育人主責主業,深耕三尺講臺,一輩子就做一件事,心無旁騖、苦苦追尋,做學有專攻、建功立業的鄉村“大先生”。
培育能與鄉村共情的“大先生”
鄉村“大先生”必定是懂鄉村、愛鄉村,能夠融入鄉村、振興鄉村的鄉村教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首先,鄉村教師要心懷大愛、情系鄉村,致力于通過教育幫助廣大農村孩子改變命運、成就人生。教育家夏丏尊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與城市教師相比,鄉村教師面對的教育環境更加復雜多樣。如學生家庭經濟拮據、學校師資薄弱等,都需要鄉村教師付出更多的愛心、耐心、細心和包容心。新時代鄉村教師要把每個鄉村學生都放在心上,體諒鄉村學生的難處、包容鄉村學生的缺點、撥開鄉村學生的迷茫,用專業幫助鄉村孩子點亮人生的希望,用愛春風化雨,滋潤鄉村孩子的心田,做為鄉村教育事業傾注全心、付出真愛的鄉村“大先生”。
其次,鄉村教師要厚植鄉土情懷、堅持以文化人,踐行“教育為公以達天下為公”,積極融入并推動鄉村振興。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郭文艷帶領幼教團隊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幼兒園為依托的鄉村社區大學,這所位于太行山區大山深處的川中社區大學不僅教授育兒知識、衛生保健等課程提高學員的生活認知水平,講授美術創作、音樂與欣賞等藝術課程豐富學員的精神生活,還開設侯兆川自然風物與人文景觀、烹飪與家鄉美食等課程貼近學員日常生活。新時代鄉村教師需要以弘道追求修煉和融共生的格局,做與鄉村和融共生、與鄉民和諧共處、引領鄉風新氣象的鄉村“大先生”。
教育家精神是“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的要求,也刻畫勾勒出鄉村“大先生”應有的精神風貌。不是每一位鄉村教師都能成為教育家,但每一位鄉村教師都可以走向教育家;不是每一位鄉村教師都能成為“大先生”,但每一位鄉村教師都可以學習踐行教育家精神,做一名好老師。只有朝著這個方向和目標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才能培養和造就更多新時代的鄉村“大先生”,共同托舉起中國鄉村教育美好的明天。
(作者單位系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中國教育報》2024年03月14日第7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