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區域教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2012年,《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印發,統籌部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布局。2021年底,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全國2895個縣全部通過基本均衡發展認定,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2023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確立了兩個階段的政策目標,即到2027年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到2035年,絕大多數縣(市、區、旗)域義務教育實現優質均衡,總體水平步入世界前列,標志著我國區域教育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
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轉向了教師隊伍建設
近年來,隨著“優質均衡”政策理念的形成和目標的確立,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主題和資源配置導向由基礎設施建設轉向了以教師為重點。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提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戰略高度來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2018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印發,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出臺的第一個專門面向教師的文件,將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
經過幾年努力,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逐漸成為戰略共識。2020年底,全國2846個縣(市、區)首次實現了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政策要求,并建立長效機制。“十三五”時期,全國教師工資福利支出是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的第一大支出。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強教必先強師。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7月,教育部啟動實施“國優計劃”,支持“雙一流”建設高校為中小學培養研究生層次優秀教師。8月,教育部等十部門聯合實施《國家銀齡教師行動計劃》。教育部啟動開展“國家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試點”。9月,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全面深刻闡述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傳承歷史、立足當前、放眼未來,對于激勵廣大教師熱心從教、精心從教、長期從教、終身從教具有重大意義。
近年來,我國以培養造就“大國良師”為目標,全面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建成了數量充足、結構合理、質量合格的世界最大規模的教師隊伍,取得歷史性成就。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經過不懈努力,我國教師隊伍建設也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
以教育家精神引領廣大教師推動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
隨著教師待遇的提高,教師職業的吸引力逐步提升。“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可以說,區域教育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僅依靠外在的規范性要求和物質保障,已經很難繼續提高質量。在此背景下,弘揚和培育教育家精神是引領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要求,對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出新的要求。黨的二十大做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部署。當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成為區域教育改革發展最重要的政策語境,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成為最重要的基礎工作。
建設教育強國背景下,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任務是艱巨復雜的,既需要有科學的頂層設計和宏觀布局,更需要教育事業的微觀主體充滿活力和創造力。較高的職業穩定性是世界教育強國教師政策的共同選擇,其背后隱含著對教師職業公共屬性的政策共識,具有充分的合理性。與此同時,如何在保障教師職業穩定性的基礎上實現有效激勵、提升隊伍活力,也是世界范圍內的治理難題,我國同樣面臨挑戰。編制制度帶來職業穩定性的同時也帶來了教師激勵困境;績效工資政策的激勵目標在執行中出現偏差,較難實現工資分配的差異性;職稱制度由于缺乏能上能下的動態調整機制,在實踐中還難以充分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區域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需要關注三個重點
讓全體校長、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教育家精神的重大意義和豐富內涵。首先,如前文所述,弘揚和培育教育家精神是引領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關鍵。其次,弘揚教育家精神是立德樹人的內在要求。教書育人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更重要的是通過師生之間的情感共鳴和靈魂碰撞,影響學生、塑造學生。在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革命浪潮影響下,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功能將被越來越多地替代;教師作為精神導師的角色功能則不可替代,而且將愈發重要。
把弘揚和培育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隊伍建設的全過程,使之成為廣大教師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精神底色。圍繞教育家精神的培育和弘揚,豐富和完善教師職前培養、教師職后培訓、教師專業發展等各環節。以教育家精神為導向,完善教師評價體系,規范教師榮譽的類別和層次,完善評價標準、評選程序,加強優秀典型事跡的傳播和表彰。發起教育家精神學習、研究、討論專題活動,從教育教學實踐、教育理論研究等多角度深入思考教育家精神。引領廣大教師涵養“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形成全體教師爭相踐行教育家精神、全體人民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把學校作為培育教育家精神的關鍵層級,把校長作為踐行教育家精神的關鍵主體。培育和踐行教育家精神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學校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單元,也是對教師影響最大的組織形式。校長對學校教師的基本狀態、發展需求、面臨問題掌握最豐富的信息,也是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榜樣和帶頭人。因而,應重點培育校長的教育家精神。
(作者系上海師范大學國際教師教育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4年03月15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