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行鄉村 賦能振興
去年11月,安徽省廬江縣郭河鎮的種糧大戶楊玉勝在安徽農業大學參加了一場特殊的升旗儀式,和他同在現場的共有100多名“農民大學生”,都是2023級“頭雁”班學員?!?0多歲了,還能像大學生一樣在校園里學習、生活,以前做夢都不敢想?!?/P>
自2022年國家啟動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以來,安徽農大共培育了來自全省11個地市的390名“頭雁”學員。
“頭雁”學員中,有養殖大戶、有返鄉創業者,還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他們區域資源不同、經營產業多元、實踐經驗存在差異,需求趨向多樣化、個性化,開設什么樣的課程才能充分滿足大家的需求?
“缺什么就教什么。”安徽農大繼續教育學院院長胡啟濤介紹,學校以需定教、靶向教學,對學員開展為期1年的定制化、體驗式、孵化型培育。
一方面,開展課堂授課、調研實踐、經驗交流等“集中培訓”。內容上,結合學員實際需要,增加了“股權融資”“抖音短視頻運營”等有關課程,增設了鄉村振興和中央一號文件解讀等專題講座,涵蓋政策、技術、管理與營銷等各環節知識。形式上,除了傳統的授課,還組織帶頭人赴省內外的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實地考察。
另一方面,還開展導師幫扶、考察互訪等“返崗實踐”。安徽農大精準摸排學員產業發展現狀與需求,組建了5支孵化型培育指導團隊,遴選校內外145名專家參加“頭雁”培育工作,為每一名學員配備一名專業導師和一名創業導師,實行“雙導師制”,定期考察互訪,隨時為學員“把脈問診”。此外,學校還依托八大綜合試驗站等,為帶頭人量身定制5年產業發展規劃,加大科技指導力度,搭建創業孵化平臺,強化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
自去年11月起,122名“頭雁”導師深入田間地頭、生產車間、養殖棚舍、農戶家中,圍繞生產技術、產業發展、經營管理、應用推廣等方面,進行現場指導55次,指導學員961人次,實地幫助解決問題619個,與“頭雁”開展產學研合作和成果轉化形成孵化型培育成果50余項。
2022級“頭雁”班學員、安徽省明光市橋蒲農民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卞澤西,曾經為如何實現種植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而頭疼,后來在安徽農大專家的多次實地指導下,理清了發展思路。
如今,卞澤西建設了年產1200噸淡水活魚生態養殖基地,建成了基于物聯網的智能流水槽,新建了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創新引進生態循環綠色生產技術,示范推廣綠色生產模式9.8萬畝,輻射帶動25萬畝,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并減輕了農業面源污染。
“下一步,我們準備成立安徽農業大學‘頭雁’聯盟?!焙鷨f,希望充分發揮“頭雁”們的資源優勢,取長補短、資源共享、組團發展,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中國教育報》2024年03月23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