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開展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的通知》,提出要以產業園區為基礎,打造一批兼具人才培養、創新創業、促進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功能的市域產教聯合體。一年來,各地在實踐中摸索,推動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取得突破,向高水平辦學和高質量產學合作方向邁進。筆者認為,有效打造高質量市域產教聯合體需要健全如下三個方面的機制:
一是專家論證決策機制。地方政府要發揮核心主導作用,按照重大行政事項決策程序來推行專家論證決策機制。首先,建立多領域專家庫,包含行政管理、高等教育、企業管理、經濟運行以及法律事務等領域的專家。為確保專家選任的公平公開,可通過程序性立法完善,將熟悉行業、精通領域的高層次人才納入專家庫。其次,激發專家論證的活力。專家論證應是多元觀點的充分討論與辯論,尤其是在存在較大爭議的決策中,地方政府可通過程序完善,確保專家評價具有專業客觀性和獨立性。也可以設立榮譽、給予待遇等方式激發專家參與論證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建立專家論證績效考核制度,督促專家充分發揮論證職能。再次,制定科學嚴謹、規范可行的專家論證程序。地方政府應結合相關法規和本地區實踐,確保專家論證成為決策的前置環節。為增強論證的針對性,應設立標準化的論證指標,如參與企業的納稅規模、榮譽、類型等,確保實力雄厚、專業對口的企業參與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
二是利益互補持續機制。實施利益互補機制是確保高質量市域產教聯合體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為了挖掘內生動力,需要圍繞共贏目標,直面問題和矛盾,通過規范流程,建立有效的訴求表達和利益協調互補機制。為此,政府部門要激發高校、企業、產業園區等主體的活力,引導其參與政策制定、課程設計、預算分配等決策,通過合作協議,建立平等合作的對話機制,共享資源與創新平臺;強化高校的教學科研經費保障,支持學校動態調整專業和引進高層次學科領軍人才;強化金融、財政、稅費、土地等政策傾斜,協調解決企業日常運營中的實際困難,引導企業積極支持高校師生進企業,支持教師與企業開展科研攻關,支持學生參與企業生產實踐。高校自身要主動推進送教入企,開展名師下企業,幫助企業解決難題,提升服務產業鏈的適應能力。換言之,在平臺建設、項目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創新創業孵化等方面深度融合,需要構建起相互支持、互相促進的利益共同體與利益交換互補機制,實現各主體利益最大化,如此才能調動各方的協作效率、提升產教協同能力,實現高效、有序、可持續的產教協同,從而提高產教聯合體的人才輸出、技術產出及成果轉化效率,為城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三是規范運行督導機制。壓實運行督導機制是確保市域產教聯合體高質量運行的重要手段。為提高產教聯合體的實踐力度和規范性,需要在實踐過程中注重對不同參與主體實施具體化的過程性督導。首先要用好考核指揮棒。圍繞服務市域產業經濟發展這一核心,制定規范全面的考核指標,一年一考核,倒逼運行實體化、實效化。市政府可實行上位考核,對企業實行效益考核,對高校實施項目考核。其次要探索實施第三方過程性監管。例如,通過由上一級政府部門組成聯合考評組或通過招標形式選擇第三方實施定期督導,審核評估經費使用、人才培養質量、項目實施等,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策略,確保聯合體規模化建設和運營動態化調整。再次要實現督導結果的差異化運用。將督導結果與榮譽評選、各類指標分配、人員選任等掛鉤,定期向社會大眾公布,以壓實督導效果,促進體系建設。督導結果差異化運用可以更好地引導各主體提升動能,推動市域產教聯合體向更高水平發展。
(作者單位系浙江師范大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院)
《中國教育報》2024年03月26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