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高校服務鄉村振興
“最近是動物疫病的高發期,胸膜肺炎疫苗3個月就要打一次……”近日,在安徽省定遠縣一家黃淮肉羊養殖場,王彭輝一邊給工人講解動物疫病預防知識,一邊演示如何給羊接種疫苗。
王彭輝是安徽農業大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專業研究生,2022年4月來到定遠農區草牧業科技小院“安了家”。誰能想到這位別人眼中的養羊“小能手”,剛來時懷著滿腔熱情,卻屢屢遭遇打擊。
“應該給羊吃啥飼料才長得好?”“我家羊得病了,可咋辦???”面對農戶們七嘴八舌的提問,王彭輝一下就被問蒙了:“原來學過的知識真正實操起來,和想象的還有一定差距!”
看著大家信任與期盼的眼神,王彭輝感到身上沉甸甸的責任,隨即回去查閱資料、咨詢學長、請教老師……他說:“也是在那一刻,我明白了建立科技小院的意義,理解了為什么要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P>
從那以后,他經常跟隨老師深入養羊企業和農戶,講解養殖方法,開展技術服務,組織講座培訓,同時在與農戶交流中摸清了產業發展的“癥結”所在,順道也向“老把式們”學習了一些養殖“土經驗”。
團隊師生自主研發了可移動羊舍和自動飼喂系統,優化種草養羊技術,創建的標準化生產體系得到有效推廣,應用新技術20多項,開展技術服務830余次,帶動200余家養羊企業、合作社、農戶示范養殖,累計幫助當地農戶增收1000萬元。
安徽省皇竹牧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在科技小院的幫助下,羔羊成活率提高20%以上,發病率減少30%,公司一年多掙了30萬元!小院的師生,確實懂農業!”這樣的評價,讓王彭輝心里有了滿滿的成就感。
如今,談及養羊,從品種培優到品質提升,再到標準化飼養,王彭輝頭頭是道,已然成了鄉親們口中親切的“小王老師”。“在學中干、干中學,科技小院讓學生視角更‘接地氣’,得到多方面的鍛煉?!眻F隊指導教師陳家宏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表示,要帶領學生在科技小院扎根下去。
一個科技小院就能服務一方百姓、帶動一個產業、輻射一片區域。自2018年,安徽農業大學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合作,探索建立科技小院,如今已建成科技小院122個,分布在16個地市61個縣區,涵蓋大豆、水稻、玉米、靈芝、茶葉等56個產業類別。
在科技小院,一批批研究生從農業“小白”成長為“老把式”“多面手”,一項項實用成果也在田間地頭開花結果:服務農技協186個,推廣新技術400余項,制定地方和行業標準20個,發表學術論文218篇,田間示范2萬畝,技術輻射20余萬畝,培訓農民6萬余人。
“學校以‘一線建小院,小院筑大院’為建設思路,探索科技小院向集群小院、研究院發展。”安徽農業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長姜家生介紹,學校聚焦“千萬工程”、糧食安全、農業資源環境保護等重大部署,已與200多家企業共建鄉村振興戰略聯盟,與眾多高校、企業和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建成安徽糧食產業研究院、中國合作經濟研究院、肉牛產業研究院等。
以廣袤大地為“課堂”,以農田作物為“教材”,青春在科技小院里拔節生長,安徽農業大學服務鄉村振興的故事仍在繼續書寫……
《中國教育報》2024年05月22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