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簡況
天水市是甘肅省人口大市之一,教育體量大、學校布點多。區域緊緊圍繞建設教育強國目標,著力轉變發展理念,搶抓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建設機遇,聚焦全省教育“三區一院”發展思路,全面推進各項改革重點任務落實落細,進一步補齊短板弱項,優化布局調整,有效盤活資源,激發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夯基礎,提升教育發展能力
天水市委、市政府優先規劃、優先投入、優先配置資源,尤其加快“建宿舍、擴食堂、增學位、改廁所”項目實施。僅2023年,全市共籌措各級各類教育項目資金9.68億元,其中實施省、市民生實事項目147個,投入資金4.18億元,共新建教師周轉宿舍171套,增加學位1.78萬個,新建改擴建食堂80個,新建改擴建廁所項目43個。樹立完善學校服務功能的建設理念,新建成的張家川縣實驗中學按中式庭院理念設計,由6棟教學樓、一座標準化體育場和室內體育館組成,各種功能教室應有盡有,還有可滿足3000名師生就餐的餐廳以及獨立的教師公寓樓,設施設備配置達到了高標準、信息化、現代化水平,滿足了城鎮化進程和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
在充分考慮城市更新、人口規模變化、學位指標預測、學生規模預測等動態變化要素的基礎上,我們對兩區中心城區13個片區的教育設施作出了布局專項規劃,按照短、中、長期分步實施,惠及百姓。
堅持“一縣一案、一校一策”,我們制定切實可行的擴容方案,挖掘學位潛力,提前做好擴容的準備。實施好縣域高中振興工程,落實縣級投入,積極爭取獎補資金,深入推進建設方案實施。同時新建和改擴建一批城鎮優質學校和寄宿制學校,穩步擴大城鎮學前教育資源,項目資金安排向城鎮公辦園傾斜,促進縣域辦學水平和育人質量整體提升。
出舉措,開辟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賽道
我們緊扣“公平”“質量”分類施策,一體化推進各學段教育改革發展。
通過數年努力,建設了一批具有科技、人文、外語、體育、藝術等特色的普通高中,鼓勵高中學校創造條件開設小語種課程,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和發展需求。加強新高考備考,各縣區、各學校制定有針對性的復習備考策略,“一人一案”精準施策,扎實做好學生選課走班工作,加強學生生涯規劃指導,做實綜合素質評價,高考質量穩步提升。
區域聯盟辦學已形成區域內教育發展的“拳頭”優勢。2023年,市教育局合理謀劃安排縣域聯盟組建,分學段、分區域構建教育共同體,打造全市基礎教育發展的新引擎。由天水市第一中學、天水市逸夫實驗中學、天水市實驗小學、天水市幼兒園牽頭分別組建全市普通高中、初中、小學、學前教育聯盟,實行“1+7+N”的模式;各縣區組織區域內學校開展好“強隊伍、強教研、強文化、強競賽”的“四強”活動,帶動全市各級各類學校提升辦學質量。目前,全市已組建207個多元化、廣覆蓋的教育聯盟,參與學校715所,構建起城鄉、縣際、校際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采取“多校合并”“遷轉寄宿制學校”等辦法,開展“園區+走教”“互聯網+走教”活動,加強學校特色社團建設,全力打造高效課堂,不斷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加大公辦園擴容提質,積極探索“1+N”新模式(1所城區優質幼兒園+N所鄉鎮中心幼兒園),探索推進鄉村“3+2”幼小一體五年制辦學模式(幼兒園3年加小學一、二年級2年),實現普惠性資源全覆蓋。
破難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把人民群眾的收獲感、幸福感作為檢驗教育事業發展的“刻度尺”,我們深入推進教育改革,凝聚支持教育發展的強大合力。
持續落實好課后服務經費財政補助;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兩個只增不減”的硬性要求;進一步完善普通高中建設經費投入機制;嚴格落實“不足100人的鄉村小規模學校按照100人核定公用經費和對寄宿制學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標準增加公用經費”的政策要求;用好中央和省級支持學前教育發展專項資金,建立健全多種渠道籌措經費的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學校公用經費保證用在教師培訓、學生資助、教學改革、學位資源拓展等方面,切實提高使用績效。
各縣區嚴格把住校長考察、選任、培養、使用等各環節,著力培養一批敢于擔當、善抓管理、精通業務的好校長。市教育局打出一套名校孵化、返聘退休、掛職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校長培養“組合拳”,基層中青年干部到市教育局機關進行至少1年的跟崗實踐,近3年已有60名干部跟崗實踐,其中11人被提拔到學校領導崗位,全市跨校、跨學區交流輪崗的校長達到1000余人次。
常態化開展區域、網絡和校本教研,僅2023年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就組織718批次共6666人次教師赴市外學校觀摩交流;縱深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持續完善天水智慧教育平臺、天水云教育平臺兩個平臺的建設,實現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線上教學資源的互動共享。市、縣兩級教育行政督導部門制定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四個評價指南,將辦學質量評價結果納入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考核內容,努力破解制約教育改革發展的瓶頸,從而激發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活力。
(作者系甘肅省天水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05月24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