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廣東佛山南海區西樵鎮民樂小學依托鄉土文化實現轉型發展——

鄉村學校如何走好文化興校之路

發布時間:2024-06-05 作者:周少偉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為鄉村教育振興中的重要主體,鄉村學校如何因地制宜推動學校發展,是當下鄉村教育面臨的重要議題。十幾年前的廣東省佛山市民樂小學是一所地處鄉村的薄弱學校,課程資源匱乏、教師短缺、學生缺乏自信,很多人給學校貼上了一張“不可能”的標簽,能走的學生都離開了,“被撤并”似乎注定成為學校的結局。是在困境中選擇放棄,還是奮起直追?彼時,學校領導班子在一個寒冬的午后促膝長談,決定在困境中求發展,誓要在沒有路的地方蹚出一條路。歷經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學校依托鄉土文化資源,走出了一條“以體樹人,以美化人,人人出彩”的興校之路,實現了學校轉型發展,呈現出鄉村振興背景下創造美好鄉村教育的狀態與面貌。

    立足鄉土,探尋學校轉型

    發展的突破口

發展的困境一度使學校陷入了師生“招不來、留不住”的尷尬局面,學校逐漸喪失發展自信。為此,學校發布“在困境中求發展”的戰略發展規劃,尋找學校創新轉型發展的“支點”。作為一所鄉村學校,鄉土資源是隨處可見的課程資源,為此我們確立了“挖掘嶺南鄉土資源,開發體藝校本課程”的實施策略,從離學校最近的鄉土文化入手,找到了身邊的獅藝武術項目,開展“尋找黃飛鴻足跡”的全校性課題,探索創建特色項目。

佛山本土黃飛鴻的人文形象對學生有著英雄式的榜樣作用,而鴻雁這樣一種動物形象天然貼近學生的心靈。于是黃飛鴻的家國大愛與鴻雁遠飛的夢想堅毅成為了師生的一種集體意識。

我們知道鄉土文化是鄉村學校最有價值的教育資源。我們從離孩童心靈最近的藝術著手,創新性地將醒獅技藝與音樂舞蹈相融合,借助唱、跳、舞、武、演奏、繪畫等形式,創編喜聞樂見、富有童真童趣的原創音樂舞蹈作品。如以南獅、武術的技藝呈現為載體,融合音樂、舞蹈、合唱、話劇的舞臺藝術教育劇作《武動佛山》《獅道》等,以及以嶺南傳統人文、歷史、民俗為載體的本土童謠《佛山大頭佛》《南獅》等。這種融音體美于一體的鄉土節目,一登臺便煥發出極致的魅力。

學生每年一個原創舞劇,一年一首原創音樂。十幾年來,學生們從村里的大棚走向區鎮舞臺,還登上了央視春晚,并受外交部邀請出國交流。學生們在作品的演繹和詮釋中傳遞鄉土情懷、家國大愛,也喚醒了師生內在的生命力、創造力與學校的發展活力。

    體藝融合,將鄉土課程

    創造性地轉化落地

在藝術教育“支點”的作用下,學校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此時我們開始思考如何以單一學科的發展推動學校的整體提升。為此,學校在充分利用嶺南優秀鄉土文化資源的基礎上,融合醒獅武術、粵曲童謠等素材,立足體育、美術、音樂等國家課程,梳理創生出少兒獅藝武藝、兒童畫與竹獅扎作、器樂演奏與班級合唱等內容,開發系列體育美育校本課程,并將這些校本課程貫穿于學校的整體變革、轉型與發展之中。

當嘗到了甜頭,我們馬不停蹄地開發全學科課程資源群,從零星起步到全員參與,從單線打磨到學科融通,“小飛鴻規則伴我成長”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鄉土課程應運而生。學校構建了“3+1+N”體藝校本課程,即優質落實3門體藝校本課程,做到天天有主題、課課有內容,高質量落實體育、音樂、美術國家課程;利用九大社團課程讓學生至少培養1項特長;常態實施N項體藝課外活動課,即每日的體育大課間、書法·午練、器樂·暮韻一日常規活動課,每周全員藝術大舞臺、全員體能大挑戰,每年的全員藝術節等活動,為學生創設人人能上臺、人人能出彩的成長平臺。在課程實踐中,學校逐步形成“六個一”的體藝課程實施路徑。

當課程逐步走深、走實,學校基于嶺南醒獅,逐步生發了一種融課程、空間、美學于一體的育人場景。學校充分發揮醒獅的美育功能,實施“小南獅·大美育”計劃,讓師生參與到學校文化建設和空間創意設計中。以校內的南獅非遺傳承基地為“點”,學生與校園文化的互動為“面”,持續開展主題化、項目化的美育教育實踐。校園內的沙井蓋、各場室門口、連廊隨處可見學生們的藝術作品,“每季一更新”的醒獅主題畫展機制,成為鄉村校園極具性價比的藝術美學展。

最初的鄉土課程理念轉化成了最上位、引領學校全面發展的活水源頭。一所辦學條件并不理想的鄉村小學,逐步構建了基于鄉土視域下的體育美育校本課程開發新形態,并將其創造性地轉化落地,走出了一條鄉土文化興校之路。

    鄉土浸潤,激發學生

    生命力與創造力

學校75%的學生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他們普遍缺乏歸屬感與認同感,在辦學的過程中,學校更多思考的是如何通過鄉土浸潤、課程育人,使學生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那片有豐美水草、避風喬木的芳洲。

學校將“鄉土文化”和“教育內在價值”建立強有力的關聯,把學校與鄉土社會緊緊勾連,讓鄉村學校承載本土文化價值,以此喚醒師生的生命力與創造力。學校進一步通過頂層設計構筑育人體系,提升鄉村學生的學科素養,提出了“讓好教育扎根鄉村”的戰略發展方向,逐步探索出了基于鄉土教育的文化植入點。

例如,從體育美育向德育融通,學校梳理了本土資源中黃飛鴻、葉問、李小龍等愛國功夫宗師的精神內核,凝練出“懷夢想、習智慧、持堅毅、行仁愛”的“飛鴻少年”品格,開發“飛鴻少年四項修習”德育課程。依托德育系統,開展集項目策劃、物色合伙人、人員招聘、財務收支等模擬現實生活消費場景的“小飛鴻雜貨鋪”以及“發現身邊小美好”“我為全校加雞腿”等活動。為了讓每個農村學生都被“看見”,在學校的話語體系中,它可以是一塊賦予夢想力量的鵝卵石、一個笑著笑著大家都哭了的畢業典禮、一個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拿到一張獎狀的成長禮、一場“一個都不能少”的班級展示……

就這樣,一所辦學條件并不理想的鄉村小學,圍繞體藝特色校本課程資源開發與實踐,走出了一條由自強到自信再到自覺的鄉土文化興校之路,賦予了鄉村學生昂揚向上的生命力與創造力,拓展了鄉村教育的美好圖景,讓傳統文化在鄉村教育中煥發出了新的生機活力。

(作者系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南海中學校長、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民樂小學原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06月05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视频| 天堂精品高清1区2区3区|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射精日|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八区精品色欲人妻综合网|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免费软件| 毛片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人体模特| 91精品国产麻豆福利在线|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精品午睡沙发| 久久久g0g0午夜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护士|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卡2卡| 精品人妻AV区波多野结衣| vvvv99日韩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不卡|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亚洲精品色午夜无码专区日韩|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 国产福利精品在线观看| jazzjazz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东京热| 精品三级AV无码一区| 亚洲youwu永久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黄页在线播放免费|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