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食品安全萬里行
車不出市,5天卻行駛了1500公里;人不著閑,一年卻只走過全市四分之一的學校。多年來,河北省邢臺市教育局后勤服務中心的杜軍輝始終是該市校園食品安全巡查“紀錄”保持者。由于學校點多、線長、面廣、量大,監管難度大,有同事曾調侃,“就算再給你添加10個人手、10輛車依舊不夠用”,這恰恰反映了校園食品安全巡查工作的真實境況。
為了有效破解校園食品安全監管難題,2023年,河北省將校園食品安全提升工程列為民生工程,大力開展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提質增效行動,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逐漸探索出校園食品安全“智”理的新模式,有效守護師生“舌尖上的安全”。
時時在線,實現“全天候”監管
“全省所有學校食堂及后廚監控的實時畫面,在這里都能隨時查看。”在河北省教育廳三樓一間辦公室里,學校安全工作處處長張中杰手指著墻上的一塊大屏幕,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演示操作。他輕輕點動幾下鼠標,大屏幕上便出現了遠在數百公里之外的興隆縣第一中學食堂后廚區域的實時畫面,只見身著工作服的食堂大師傅們戴著口罩和頭套,正緊張有序地忙碌著。
“這是我們在學校安全網格化管理平臺基礎上,建立的全省校園安全監管平臺,實現了省、市、縣、校四級校園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數據互聯互通,做到校園安全標準化、智能化、可視化,實現問題預判早、隱患排查準、督導處理快,有效防范和遏制學校安全事故發生。”張中杰介紹。
安全監管平臺上的數據顯示,明廚亮灶專項管控風險點占全省管控風險數量的23.04%。依托安全監管平臺,河北建立了校園食品安全常態化網絡巡查機制,安排專人每天抽查不少于200所學校食堂,重點對食品加工、食材擺放、人員著裝、環境衛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實時抓拍、掛賬督辦、銷號整改。
通過分布在全省17183所學校食堂的13.44萬個高清攝像頭,監管人員足不出戶便能實時監控全省學校食堂的重點點位和后廚操作全流程,監控數據保存至少30天,可以隨時“復盤”。借助實時影像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督導,改變了傳統人工進校督導模式,極大提高了工作監管效能。根據網絡巡查情況,河北省教育廳還定期制發全省食品安全工作通報,樹正面典型立標桿,抓反面典型劃底線,既比俊又“揭丑”,倒逼各縣區和學校從嚴從細強管理。
據統計,自從實施網絡常態化巡查以來,全省學校食堂巡查平均合格率顯著提升,從最初的57.45%快速提升至75.22%。
直奔問題,加大監督問責力度
去年11月28日,河北無極縣一所中心小學來了兩名河北省教育廳學校安全工作處的工作人員。他們一進校門便直奔食堂,精準指出存在的多處安全隱患,并要求學校立即整改。
返程路上,兩名工作人員就收到了學校發來的整改方案;第二天上午,無極縣教育局召開黨組會議,布置整改工作;第三天,學校食堂所有問題整改完畢;一周之內,該縣開展了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對全縣學校食品安全隱患進行了大起底、大排查。
“食品安全問題平時講得不少,時間久了就有人出現松懈。省教育廳這次暗訪對校長們觸動很大,好好給大家上了一課。”該縣教育局局長李占飛深有感觸地說。
一直以來,暗訪作為食品安全隱患巡查的一項重要舉措,具有隱蔽性、靈活性、簡易性等特點,能夠真實地發現食堂存在的種種問題,以便實施有效整改。
但是,這種傳統的巡查方式依舊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暗訪人員因事先并不掌握現實情況而帶有一定的盲目性,親臨現場逐項排查,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難以經常化開展,而“互聯網+明廚亮灶”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
通過常態化網絡巡查,監管人員每日梳理匯總食品安全問題,特別是將巡查中發現的重大安全隱患及時上報主管部門。工作人員收到問題線索后,直插一線,直奔問題,“一抓一個準”,抓一個反面典型,帶動整個區域提升。“講道理百次,不如問責一次。”張中杰表示,長期以來建立的各項安全制度已經比較完善了,如果項項都能落到實處,基本上是不會出現問題的,大多數事故的發生,主要原因還是相關責任人麻痹大意、心存僥幸。
監督問責打通了末端落實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來,河北省對5名學校安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的相關責任人給予了紀律處分和組織處理。
多元共治,筑牢校園食品安全防護墻
在邢臺市南和區教育局的會議室里,同樣有一塊大屏幕,縣(市、區)“明廚亮灶監管平臺”是省、市、縣、校四級食品安全治理中的關鍵一環,它上對省、市監管平臺實現互聯互通,下接屬地各個學校食堂,擔負著直接監管責任。
在區級安全監管平臺屏幕里的“衛星地圖”上,監管者可以直觀地看到區域內學校食堂分布和監控接入情況,以及食堂巡檢問題分布比例圖、AI預警趨勢等內容,轄區內學校食堂的安全監測情況一目了然。
“下個月我們還要接入新功能,在監管平臺自動抓拍安全風險基礎上,實現系統自動下達整改通知,進一步提高工作質效。”南和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說。今后,該區將不斷根據實際需要對監管平臺進行升級。
全省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通過平臺監測端對各校食品安全進行全面監管,家長同樣可以隨時通過手機登錄平臺用戶端,查看孩子所在學校的食堂實時畫面,“孩子吃飽吃好,家長放心安心”。
河北還在安全監管平臺上增加了校園食品安全管理數據庫,要求學校對食品溯源、索證索票、隱患排查、校長陪餐、家長陪餐、食堂從業人員健康等內容進行登記填報,擴大“互聯網+明廚亮灶”監管范圍,一旦出現安全漏洞,平臺將自動發出預警,把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目前,全省已填報食堂信息學校1.2萬余所,登記食堂從業人員4.5萬人,實現了對食堂基礎信息動態監管,有效筑牢了校園食品安全防護墻。
“‘互聯網+明廚亮灶’提質增效,使校園食品安全工作更加透明,形成了‘政府有效監管、校企自查自律、師生和家長廣泛參與’的校園食品安全共治模式。”河北省教育廳總督學程啟學說。
《中國教育報》2024年06月13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