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一子落”帶動“滿盤活”

——浙江武義縣校地協同創新加快教師“造血”速度

發布時間:2024-07-08 作者:褚偉明 馮亦柔 來源:中國教育報

編者按:

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是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基礎工程,環境支持和機制創新是教師隊伍整體提升的重要支撐。本期聚焦好老師培養的環境支持,發現區域、學校在好老師培養中的創新行動,讓好探索、好做法被看見、被分享,為各地各校教師隊伍建設難題破解提供思路,共同夯實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好老師行動”長期征稿,如果您所在的學校或區域在教師職后教育中探索深入、成果突出,請積極投稿,參與分享交流。

投稿郵箱:hlsxd_2024@126.com

■好老師行動

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區位等因素影響教師隊伍的高質量發展,體現在人才引進、隊伍培養、經費保障及發展環境等方方面面。武義縣是浙江山區26縣之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相鄰縣市有一定差距,優質師資曾一度外流,“造血”速度趕不上“失血”,如果沒有具有針對性的發展機制和培養措施,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區域教育均衡發展。針對武義縣的教師隊伍發展狀況,武義縣教育行政部門積極謀求教師隊伍素質整體提升,2019年起與金華教育學院合作探索校地協同創新師資培養路徑。通過5年系統培養,共同探索出了一條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區域校地協同創新師資培養新路徑。

    鑄師魂

    培育扎根鄉土的“大先生”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為師者必須以德為先。“三尺講臺系國運,一生秉燭鑄民魂”,教師的言行會對學生產生極大影響,而教師的精神世界引領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提升教師隊伍素質,金華教育學院將“四有好老師”標準融入教師培養全過程,以培育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大先生”為目標,以“黨建統領、師德引領、典型帶領”為策略,探索出一條“鑄師魂、明師道、健師情”的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總體思路是:師德引領是重點,培根鑄魂是根本,典型帶領是抓手。

具體而言,針對武義縣青年教師成長存在的精神困境、專業困境和環境困境,我們建立了“師德引領,情懷與專業并重”的培養模式:通過政治理論、師德師風、優秀典型的學習,堅定青年教師扎根山區的信念,樹立專業發展目標;在培訓班中設立臨時黨支部,建立學習型“紅色堡壘”,在培訓課程中設置思政課程,鼓勵和引導教師開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研究,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選樹山區優秀教師典型,組織開展優秀教師“一日觀察”、城區教師下鄉支教、社會公益服務等活動,在踐行中堅定教師投身教育的偉大情懷和扎根山區的堅定信念。將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隊伍建設,引領青年教師增強強國建設中的歷史使命感,激勵青年教師成為扎根基層、熱心從教、長期從教的“大先生”。

    育頭雁

    打造可親可感的身邊“小先生”

一位優秀教師就是一本鮮活教材,寫滿愛心與智慧。金華教育學院著力構建“雁群”矩陣,營造“個人和團隊并重”的成長場域。采用理論導師、實踐導師相結合的“雙導師”方式,聘請省內外知名教育理論專家指導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研究,同時聘請教學一線經驗豐富的實踐導師開展“一對一”傳幫帶。為激發青年教師成長自主性,“雙導師”聯合為每位青年教師量身制定《個人專業發展三年規劃》,明確培養目標,實行菜單式精準培養。

一人發展還不夠,帶動團隊發展才能更好地促進自身發展。為發揮青年骨干教師“頭雁”作用,我們成立青年骨干教師名師工作室,實現“強雁”示范效應。拓展“雁群”培育資源,構建“交互平臺”,實現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山區縣內青年教師分片開展教研活動,實現山區縣內教師交互;組織山區縣教師赴市內知名中小學校訪學,與名師名校長交流研討,實現山區教師與城市學校的交互;定期到高校、省級培訓機構開展集中研訓,實現山區教師與高等院校的交互。通過“自主交互”內容構建,實現新教育理念的互通互享,以此為橋梁,推動優質的教育理念從城市流向山區。在此背景下,形成了一批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山區骨干教師隊伍,同時發揮青年骨干教師“頭雁”作用,實現全體青年教師積極參與的“強雁”示范效應。武義縣教育局出臺《青年骨干教師工作室活動方案》等激勵方案,以學員的名義成立24個青年教師學習共同體,帶動全縣600多名青年教師參與教科研活動。

    多導師

    提升山區教師發展“全素養”

名師引領,讓優質的教師教育資源“下沉”,一定程度上可以消弭山區縣與其他縣市間優質教育資源的“鴻溝”。

針對區域內教師的培養,我們采用理論導師、實踐導師、全素養導師相結合的“三導師”方式。聘請省內外知名教育理論專家作為理論導師,指導山區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學習和研究;聘請浙江省內教學一線經驗豐富的教育工作者作為實踐導師,開展“一對一”傳幫帶和跟崗學習,同時為山區教師提供每年3到4次市級示范課平臺,由實踐導師開展指導;聘請省內高校、科研單位、知名中小學校專家學者、信息技術專家作為全素養導師,指導山區教師制定職業發展規劃,設計實施路徑,推動培訓目標落地,并開展全過程評估和考核。“三導師”制的推行,有利于最大限度貼合山區教師發展實情,開展個性化差異培養,同時能夠充分整合和調動優質資源,服務山區教師全素養發展。

    繪圖景

    確定序列化易達成的“小目標”

“進階式”培養的機制,為每位山區教師設定了成長目標,并通過全過程管理、中期考核淘汰等方式,把《個人專業發展三年規劃》分解為序列化、易達成的“小目標”。

一方面,聯合導師組根據學員個人實情,為每位教師量身定制“成長菜單”,明確培養目標,激發山區教師成長自主性,實行菜單式精準培養。

另一方面,全周期嚴格管理,將“小目標”進行細化拆解,注重成果導向。整個培訓周期內,既有封閉式集訓,也有每日打卡小任務,還實施自助餐式選課模式,學院每年近600個培訓項目向進階班學員同步開放,學員可以自主、自助選擇所需培訓課程。考核指標細化到每日閱讀、每周教學反思、每周學生觀察日記,圍繞“知識、技能、能力、情意和行為”五要素,堅持“實效性、針對性、學習者主體、創新性、發展性”等原則,采用“小步子任務驅動”“六項思維帽子”“可視化教師能力訓練”等培訓工具,重點探索“角色輪換的行動學習方法”的教師培養樣式,一批山區骨干教師實現專業的跨越式成長,成為各學科的骨干。

    樹典型

    營造全縣積極向上的“大氛圍”

為期5年的校地合作試點,武義縣探索形成了地市級教育學院幫扶山區縣教師發展模式,也幫助97名參訓教師取得了豐碩教科研成果,縣域教育系統“賽、拼、創”熱情高漲。

一方面,探索形成山區縣進階式培養模式。深入開展“校地合作”后,雙方制定協同培養制度體系,構建“自主交互”培養內容,促進教育發展不均衡區域與城市學校、高等院校教師交互流通,實現優質教育理念的互通互享,打造了教育共富基本單元。

另一方面,形成山區縣“雁陣”引領新時代教育人才培養新格局。曾經,在省市各級教學技能競賽、師資評比活動中收獲寥寥,在武義縣是無可奈何的常態。但近5年間,武義縣先后培養了8名省級教壇新秀、26名市級教壇新秀,12人次獲得省市級優質課評比一等獎,并充分發揮裂變效應,以“一子落”帶動“滿盤活”,形成新“雁陣”引領新時代教育人才培養新格局。

校地高水平協同打造的教師專業發展新模式,為山區縣打造了一支專業過硬、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形成具有“造血”功能的良好教育生態,也為下一步繼續推動教育共富、實現區域高質量均衡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該模式已在浙江省內其他山區縣推行,甚至吸引西部地區跨省協作,為推動全域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作出貢獻。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金華教育學院)

《中國教育報》2024年07月08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97久久超碰成人精品网站|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金尊|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中文|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不卡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WWW|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青草|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桃色| 五月天婷亚洲天综合网精品偷| 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中文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影院| 国产精品你懂的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在|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乱码卡1卡2卡3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二三区| 2022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四虎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精品中文騷妇女内射|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软件|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 |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9久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国产精品麻豆入口|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播放| www亚洲精品久久久乳| 亚洲精品123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喷水在线观看| 67194老司机精品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