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情助老區,攜手促振興。2013年8月,按照《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實施方案》部署,教育部同江西省上猶縣建立了對口支援關系。
十年如一日,教育部始終情系老區群眾,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匯集教育、科技、人才優質資源,助力上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造對口支援工作樣板。
強化領導重統籌
對口支援關系確立以來,教育部高度重視,主動謀劃。部領導先后3次、司局級及以下干部21批次赴上猶縣調研指導,累計派出6批掛職干部任縣委、縣政府領導。堅持“上猶所需,教育所能”,每年印發教育部對口支援江西省上猶縣扶持事項,及時部署并推動落實。
教育部完善機制,統籌協調,建立健全“部省市縣+高校”五級聯動機制,先后召開專題對接會6次,20余個司局、直屬單位提供支援舉措;江西省教育廳對上猶縣提出的懇請事項照單全收、逐一回應;部省市共同協調高校、科研院所29家,與上猶縣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生物質復合建筑材料與結構研究、智能化電解制備稀土金屬技術研究等深度合作項目30余個。
教育部在全方位支援上猶的同時,還堅持“援縣促市”,有力帶動贛州市教育事業發展。部省共建贛州市教育改革發展試驗區,十年來,累計支持贛州市教育項目資金超109億元,支持招聘“特崗計劃”教師16173名、“三區人才支教計劃”教師5438名,贛州稀有金屬市域產教聯合體入選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
教育發展提質效
十年來,教育部為上猶縣投入、協調中央和省級教育普惠性項目資金等近40億元;安排中央彩票資金1.53億元,資助困難學子、教師1.7萬人次。2022年起,明確由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托管幫扶上猶中學,開展送教送培、學科指導、社會實踐等工作,有效提升育人質量。在助推教育數字化方面,通過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為上猶縣中小學師生提供豐富的優質課程資源和教育應用服務,通過“教研共同體協同提升”項目線上引入全國各地名師,開展課堂引領、同步教研、專題課堂等。
十年來,上猶縣職成教育有機協同發展,職業學校專業建設持續加強,成人教育發展有聲有色。協調贛南醫科大學、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深圳市寶安職業技術學校與上猶中專結對幫扶,指導上猶中專中醫藥、數控、汽修等特色專業建設。國家開放大學十年來在上猶縣累計招生1650人,特別是2017年以來,實施“長征帶”教育精準扶貧工程,資助上猶縣400人免費就讀行政管理、法律事務、社會工作等專業。
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高素質教師隊伍保駕護航。十年來,上猶縣教師隊伍建設成果顯著。教育部支持學前教育巡回支教志愿者640名,傾斜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特崗教師790名,通過高水平地方師范院校“優師計劃”、中小學銀齡講學計劃等,為上猶縣教師隊伍補充有生力量。依托“國培計劃”、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專題研修,累計為上猶縣培訓教師2.5萬余人次;將上猶二中等4所學校列入“國培計劃”整校幫扶項目校,通過“入校診斷+集中送教+跟崗實踐+聯合教研”模式定點結對,提升培訓效果。
政產學研交匯融
圍繞上猶縣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需求,教育部協調廈門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10余家高校與上猶本地高新技術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在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等領域開展科技轉化、協同研發等工作,助力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如,協調廈門大學幫助江西和潤宇電源科技有限公司不斷提升啟停用AGM電池品質,電池容量由原來68安時提高到84安時,使用壽命由3年提高至5年,極大提高了產品附加值,促使產品暢銷20多個國家,外貿出口躍入全國同行業前3名,公司2023年產值突破12億元、納稅達6341萬元。
立足上猶生態環境、農業資源稟賦,教育部協調清華大學、南昌大學等1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服務農業農村、全域旅游、森林康養發展,助力上猶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如,中央美術學院完成上猶縣地標建筑的規劃設計,指導7個鄉鎮、10個村莊的文旅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上猶“生態資源”向“生態資本”轉化;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與當地企業共同研制的“高效煉苗塔”實現控溫、控濕、施肥智能化運行,較同類設備價格便宜50%。
十年來,教育部協調多方立體服務社會事業。在幫扶本地醫院建設方面,協調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與上猶縣中醫院對口幫扶,通過大型義診、專題巡講、帶教查房等多形式助推基層重點學科建設。在服務群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協調南昌大學選派師生定期開展志愿服務,支持上猶縣社會心理服務指導中心開展專項問卷調查、心理讀書會等工作。
《中國教育報》2024年07月24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