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行員在校園e金融開展金融營銷業務模擬。 學校供圖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邏輯主線。為進一步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金融服務與管理專業和緊密合作型單位中國建設銀行義烏分行共同建設“校園e金融”產教融合實踐基地,積極探索校企“雙元”育人創新模式,努力尋求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四鏈”融合發展。
構建產學協作育人共同體
以“校園e金融”為平臺,堅持校企“共建基地、共育人才、共拓空間,互享資源、互享人才、互享成果”原則,推動校企聯合、優勢互補,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
完善融合機制,落實雙方主體責任。為保障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模式的長期、穩定、有效運行,積極探索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創新機制,堅持落實校企雙方的主體責任,發揮各自優勢。圍繞金融產業鏈的動態發展趨勢,共同制定“校園e金融”實踐基地發展規劃,共同投入實踐基地建設。
建立共享機制,協同雙方利益訴求。通過制定合作協議,明確雙方的權益和責任,并建立信息、資源及利益共享機制。整合校內閑置實訓室、科研設備、教學場地資源,集合企業的金融案例資源、科研項目資源、營業網點資源,形成雙方共享的教育教學、金融創新資源庫。同時,建立人員互派機制,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基地”和“兼職教師流動站”,實現人才共享。
組建核心團隊,保障雙方對接通暢。學校專門選擇具備良好溝通能力、業務熟練、有責任心的骨干教師成立核心團隊,負責項目對接,制定關鍵人員對接計劃,確保雙方都能在需要的時候進行有效溝通,并定期舉行團隊會議,讓團隊成員分享各自的工作進展、遇到的問題以及建議。
強化實踐能力培養
依托“校園e金融”,以職業技能訓練為主線,參考專業培養目標、技能大賽要求、職業資格標準、企業崗位技能要求,校企共建真實設備+虛擬仿真、企業導師+專任教師、企業考核+學校考核、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四個結合”的學生技術技能培養模式,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產業需求、專業教學活動與企業崗位技能要求、專業教學內容與行業標準、實習崗位與就業崗位的“四個相通”,讓學生在校內就能真正感受金融企業的真實運作流程。
校企協同,共同建設教學運營一體化課程。協同校內教師和金融企業導師,將核心專業課程內容與金融行業標準及金融企業的真實運營項目相對接,基于金融崗位典型工作業務流程,進行啟發式、任務式、項目式的教學方法改革,并基于金融崗位工作任務、業務流程開發教學運營一體化課程。
校企協同,共同設計課程實踐教學內容。對一些專業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實行雙導師制,校內教師和企業導師組成團隊協同實施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校內教師和企業導師根據課程的目標和內容,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共同商定課程實踐教學項目,共同分析項目內容的難度和廣度,保證前后實踐項目的延續性和提高性,并共同完成課程理論知識和實踐內容的教學。
校企協同,共同開展學生進階式實操訓練。以“校園e金融”實踐基地為依托,充分利用校企各種資源,開展多樣性、進階式、個性化的實操訓練,為金融專業學生搭建就業見習基地,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一方面,利用傳統金融服務模式和創新科技有機結合的新型金融渠道形態,陸續推出針對不同階段青年群體的學習實踐項目,讓學生接受銀行的業務能力和業務流程培訓;另一方面,鼓勵學生積極創新,開發出有自己創意、能投入使用的校園金融產品,加深他們對金融產品的理解。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依托“校園e金融”,以金融服務與管理專業高規格、高質量和復合型的人才培養為導向,深化產教融合改革,構建“課—訓—賽—創—崗”一體化育人模式。以“課”“訓”環節為基礎,培養學生金融從業技能,通過“賽”“創”“崗”環節帶領學生參與實踐項目,實現從基礎能力夯實到專業實踐能力的遞進式培養。
以崗定課,校企共同制定專業課程體系。以金融行業的崗位需求為導向,校企共同制定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將金融企業的高新技術、行業經驗和行業標準融入課程系統,打造適合校企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使專業課程設置與行業需求相匹配、專業課程教學任務與企業運營流程相對接。
以訓強基,校企共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依托“校園e金融”實踐基地、校外緊密型實訓基地,以金融行業真實項目為引領,靈活運用課程的實踐項目、專業的獨立實踐周、暑期社會實踐及崗位實習進行實踐訓練,構建“項目引領、虛實結合、理實一體”的實踐教學環境,將人才培養融入虛實融合的金融生態環境中,實現學生金融業務處理能力及創新創業能力的進階式培養。
以賽促創,校企共同構建項賽聯動機制。聚焦學生專業核心技能培養,以企業真實項目為引領,校企合作構建金融服務與管理專業校賽體系。聚焦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以創新創業競賽為載體,校企共同開展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指導活動。
以創活崗,校企共推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根據金融服務與管理專業特點和金融人才培養要求,準確定位課程改革,將創新精神、創新創業實踐融入專業課程體系,增設“金融科技”“金融大數據處理”“團隊建設與管理”等專創融合課程,并將企業真實項目嵌入專業課程、專業競賽,開展金融環境調研大賽、金融產品營銷大賽,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提升對外服務能力
以“校園e金融”實踐基地為小切口,與行業龍頭企業積極探索融合“教學實驗實訓、學生就業實習、企業導師來源、教師企業研修、社會培訓認證、教師產學研合作”功能復合的六合一基地,支撐產教融合的同時,向科教融匯延伸,建立健全實踐基地的對外服務架構和功能,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目前已開始承接中國建設銀行義烏分行、中國工商銀行義烏分行等金融機構的員工培訓項目。
在借助企業力量豐富辦學資源、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的基礎上,由硬件融合向軟件融合、實體融合向虛擬融合轉變。融入企業金融文化元素,將金融企業優秀文化與育人規律相結合,發揮金融企業文化育人功能。通過組織實習、開展培訓、教師下企業掛職鍛煉等方式實現人員交流,促進知識和技術的傳遞。聚焦區域經濟、金融問題,集中校企科研人員、資金設備、技術力量等,分工協作、取長補短,形成科研聯合體。近兩年,與企業聯合完成多項政府橫向課題,引入橫向經費達91.39萬元。
(作者單位系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本文系浙江省高職教育“十四五”第一批教學改革項目“產教融合背景下金融專業校企‘雙元’育人創新模式探索與實踐——以校園e金融為例”[編號:jg20230230]的階段性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4年09月03日 第0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