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舉經典之燈,映教育之路

——21天《學記》共讀之旅

發布時間:2024-09-04 作者:丁莉莉 來源:中國教育報

掃描二維碼收看“給老師的讀書會”

  好書不厭百回讀,至理須從萬事經。今年暑期,我與閱讀相伴,有幸參與了中國教育報組織的“給老師的讀書會”活動。中國人的根脈在哪里?教育的初心在哪里?經典作品是一個民族的“心靈史書”,大家在線上共讀《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我們“相觀而善”,共同度過了美好的讀書時光。

  作為領讀者,我精心整理了助讀資料,按照閱讀計劃表,每日早上提供原文朗誦錄音、釋文、解讀、評說、思考、篤行等內容。大家不斷挑戰認知,有閱讀意愿、有閱讀習慣、有閱讀思考、有閱讀收獲、有閱讀輻射。相信堅持的力量,教師們21天打卡總計110多萬字。深挖一井,掘井及泉,閱讀成果豐碩,有讀后感、閱讀反思、轉化踐行文章、思維導圖、書法作品、原創音頻視頻等,我們一起用閱讀書寫成長奇跡。

  經典閱讀,“三眼”視角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人歷來重視教育。《學記》是《禮記》中的第18章,是中國也是全世界最早、最系統、最完整地對教育進行全面論述的一本專著,比起昆體良的論著要早300多年,被譽為“教育學的奠基之作”。

  《學記》1200多字,字字珠璣,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博大精深,思想深邃,針砭時弊,發人深省,許多精辟的教育思想,符合教育規律,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半部《論語》治天下,半部《學記》沃杏林。我認為,《學記》是教育工作者必讀的教育讀物,是每名教師都要好好研讀的一本書,帶我們追根溯源,從中領悟教育的真諦。作為教師,在讀《學記》的時候,讀、思、創貫通,知、信、行統一,有利于改善我們現在的教,改善學生現在的學,改善我們跟學生之間的關系。

  《學記》很多地方艱澀難懂,常常需要停下來看注釋、查閱資料,通過大家共同分享來答疑解惑。把《學記》譯成現代文,與譯其他古籍一樣是有一定困難的,對于某些章句,人們的看法也有分歧。前人今人都是如此,甚至句讀也不一致。隨著教育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學習研究《學記》仍大有必要。

  在閱讀《學記》這類經典時,方法很重要,可以用“飛鳥之眼”“蜻蜓之眼”“螞蟻之眼”這“三眼”視角,讀出問題,讀出理解,讀出智慧,讀出精神,讀出世界,讀出未來。宏觀上,用“飛鳥之眼”讀經典,是指像飛鳥俯瞰大地一樣,在閱讀中考慮整體結構、大問題、元問題,站在國家教育改革背景下,思考對整個中華民族和世界而言的重要意義,要有寬廣的格局,開闊的視野;中觀上,用“蜻蜓之眼”讀經典,是指在一個相對長的周期里從多角度來關注書中發展問題,要有專業研究精神,把經典研究透,往深里走、往心里走,把職責擺進去、把教學融進去;微觀上,用“螞蟻之眼”讀經典,是指對所讀之義去真切地感受和梳理,觀照個體,思考讀到的部分到底與自己有什么關系,要腳踏實地,研究細節,有自己的個性思考和獨立判斷,最終邁出接地氣的實踐腳步。

  經典閱讀,“五種”思維

  閱讀《學記》這樣的經典,是一次有坡度、有攀登、有挑戰的閱讀歷程。如何更好地進入閱讀過程,是一個艱巨的系統工程,這個過程并非用簡單的線性思維可以完成,建議借助“五種”思維,更好地還原、理解和創生。

  系統思維,就是以系統論的原理和觀點為指導,從系統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統和環境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去閱讀。比如,要從整體的角度出發,注意把相關篇章結合起來,把握《學記》的脈絡與結構,了解《學記》的“學”理、“學”規、“教”法、“師”道、“學”道等基本框架,讀通它們的關系,形成系統性的把握和認識。“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學記》提出了相對完備的大學體制,明確規定了各階段的目標任務和考校方法,按照心理特點和成長發展安排教學內容,形成一個系統的學制體系和考查制度,開創以“考程”間接定“學程”的先河。

  貫通思維,就是要有縱貫歷史的高度和跨越空間、領域的寬度,用多維視野去閱讀。《禮記·學記》與《禮記·樂記》可互補,《中庸》《大學》又是《學記》的理論基礎。《學記》與《勸學》《師說》的關系,如果說《學記》講的是教育理論,那么《勸學》就是以大量事例作為例證對《學記》進行正確性的印證說明,而《師說》則是選取一點來說明教師的重要性,是從局部印證《學記》中教育理論的正確性。

  比較思維,就是指在面對某一對象、事物或情況時,與其他對象、事物或情況進行比較,從而得出某種結論或做出某種評價的思考方式。讀《學記》悟教育思想時,要多次進行中外教育、古今教育思想的對比。比如“教學相長”這一理念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大貢獻,這在任何國家的遠古歷史上都是沒有的,教與學是一件事情的兩方面。只有通過“教”與“學”的互相成就、相互映照,才能達成師生共享成長的教育價值。“長善救失”原則對今天來說,也是非常好的教學方法,而兩千多年前中華先圣先賢就已經如此而為了,何等的偉大,何等的智慧!

  辯證思維,就是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讀《學記》時,發現受時代所限,古代教育作為上層建筑,是在維護統治階級的地位和秩序,其中提到的一些教育手段值得商榷,如“皮弁祭菜”“夏楚二物”等與現代素質教育的理念不符。因此,我們當今再讀《學記》一定要從時代發展的角度出發,辯證地看待,做好“揚棄”的文章,有選擇性和發展性地吸收借鑒。

  全景思維,就是重點閱讀思考《學記》中的教育目的論、教育地位論、教育價值論、教育過程論、教育方法論等各方面的關聯。綜合運用全景思維方式,對傳統教育理念做出符合現代需求的科學闡釋,把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教育創新之路走出來。

  堅守“本來”,學贏“未來”

  知來路方能識歸途。再讀《學記》,我們會感慨,經典中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常識”。新時代,只有堅守教育的“本來”,創造性地理解、詮釋、激活傳統教育思想,更好地認識“根”與“土”的關系,在傳承中探索實踐,才能贏得教育的“未來”。

  教育目的: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學記》開宗明義,把教育放在“化民成俗”“建國君民”中“必由”“為先”的地位,將開發民智、興學育人視為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充分揭示教育是立國之本。“化民成俗”概括了古代教育的目的,是中國文化之精華。這一觀點,與今之“以文化人”同出一脈。《學記》曰:“發慮憲,求善良。”又曰:“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教育的價值在于使人“善良”。在《學記》中,諸多篇幅都強調一個“善”字,這個“善”,不只是人之德行,還是學之方法。今天,我們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立德樹人”的根本價值,都是對“善良”的豐富。

  教育方式:把因材施教作為重要方法。《學記》對教育方式有著深刻闡述:“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因材施教,是其中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孔子是我國歷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其思想也在日常教育講學中得到充分實踐并取得成效,這一教育方式在《學記》中就有很好的體現。我體會到,《學記》通過“和易以思”“長善救失”“豫時孫摩”“藏息相輔”四大教學原則,使因材施教作為教育的重要方法得以有實現的可能。

  和易以思原則。“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做好“道”“強”“開”的工作,師生關系融洽,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被尊重,學得愉快有效,培養獨立思考能力,進而發展智能,開啟思維,成為學習的主導者。長善救失原則。“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學生各自資質、心性、性情不同,教師要通過了解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特征,研究琢磨每個學生的全面情況,設計并實施精準指導方案,揚長補短。如今,“長善救失”也被賦予新的意義,擴大優勢,提高核心競爭力,做到“全而有精”。豫時孫摩原則。“豫”即預防,“禁于未發之謂豫”,及時預測學生可能會產生的不良傾向,做好“預案”,提前采取預防措施。“時”即及時,“當其可之謂時”,“時”體現了“過程”“節點”“次序”“時機”,我們要應時而教、應自然而教、應規律而教。“孫”即循序漸進,“不陵節而施之謂孫”,既不能“拔苗助長、急于求成”,也不能讓學生止步不前。“摩”即觀摩,“相觀而善之謂摩”。在學習生活中,師師之間、生生之間、師生之間都應該互相觀摩,學習對方的善處和優點。藏息相輔原則。“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要求“正業”(正課)與“居學”(課外作業、課外活動)相結合,學習與游戲休息要相結合,也就是課內與課外、勞與逸相結合。“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藏學”獨立自學,“修學”深入探究,“息學”個性發展,“游學”研學游歷。實踐中,圍繞“息焉”,建立豐富的課外活動、社團活動和游戲項目,讓課間沸騰起來,將課間真正還給孩子,都是很好的實踐案例。

  學習之道: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體系。在《學記》中,教的本質是學。學是第一要義,“學”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關鍵。建立“學教合一”的邏輯體系,形成相互關聯、整體統一的教育觀念,探尋“學習之道”。

  善學善問,進學之道。問題是維系教與學雙邊活動的紐帶,《學記》把問題視為進學之道。“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善問的人,善于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存其心”“知其心”“強立而不反”。重視學習態度、學習情緒、學習心理與情感體驗,強調從人格與學力兩方面關注人的發展,認為志向是學習成功的前提和內動力。為學務本,有志于學。《學記》強調教育要從根本入手,即“務本”。以“大德”“大道”“大信”“大時”為本,也說明為學必須注意務本。強調“良冶之子”“良弓之子”“始駕馬者”,告訴我們,學習必須打好根基,注重練習;而在練習法中,范例是很重要的;練習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強化練習、耳濡目染,才能養成習慣。古之學者,比物丑類。學習的核心是思維。“故君子之教,喻也。”思維的基本方法,就是對比、歸類,總結、歸納,形成基本概念和規律,進行邏輯推理、辯證推理和論證。“比物丑類”是個綜合思維過程,要善于抓住不同事物中的關鍵因素,從事物的類比中體會其內在聯系,這樣的學習能力培養,更是我們當下教育者應當關注的。比如,加強大單元、大概念、大情境的教學評一致性設計,推進跨學科項目化學習,深化高階思維的培養等。高質量建設“學為中心”課堂教學體系,讓學生全程參與、體驗、實踐、共享學習過程,洞見學習本質,切實提升核心素養。

  教育越在面向未來、走向未來時,越需要回歸本源、回歸本色、回歸本真、回歸本質。閱讀,點亮生命,光亮內心,明亮精神,照亮世界。讓我們更好地在《學記》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古為今用、實事求是、取其精華、推陳出新,舉經典之燈,照亮現代教育前行之路。

  (作者系山東威海高區第一小學校長、中國教育報2023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

《中國教育報》2024年09月04日 第0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色哟哟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 精品国自产拍天天拍2021| 久久99久久精品视频|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 欧美精品久久天天躁| 国产精品视频二区不卡|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2021国产精品久久| 999成人精品视频在线| 日本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91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9久热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久久精品亚洲福利|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碍|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国产肉丝袜久久|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精品无码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俺来也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孩交VIDEOS精品乱子|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 国产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交换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国产美女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2022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乱人伦小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