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鄞州中學學生在上科學課。(資料圖片)
區域簡況
濟南市長清區地處濟南西南部,因境內齊長城和大清河而得名。近年來,長清教育以項目化推進、清單式管理為路徑,推動全區實現了城鄉教育一體化、教育質量優質化和教育發展機制化。
濟南市長清區針對科學教育存在的學段脫節、資源分散、缺乏協同等問題,充分發揮校地融合優勢,堅持“駐地高校+中小學”“科學教育鏈+創新人才培養鏈”“縱向貫通+橫向融通+多維聯通”,以一體化貫通式培養開辟科學教育新賽道。
縱向貫通一體化培養,打通人才成長“全鏈條”
課程體系一體化。整體建構大中小學一體發展的“1+N”科學教育課程體系:“1”指面向中小學生的國家必修課程,“N”指具有區域特色的“大科學”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大力培養中小學生科學核心素養。借力長清區大學城資源優勢,將學校周邊的高校、社區、公園當作學生的教室,通過研學課程、家長講壇等載體,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科學教育資源。
教學評一體化。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手段賦能實驗教學,改變實驗教學筆試化的弊端;實施綜合性、實踐性、體驗式跨學科學習;將學生實驗、探究實踐能力表現納入綜合素質評價,推動教學評一體化設計與實施。
選拔機制一體化。在小升初、中考中給予學校更多選拔人才的自主權,讓真正有創新潛能的人才進入創新人才教育體系。以實施“長清區航天科普與創新教育工程”為引領,開展“航天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等項目,組織學生參加中小學科技類競賽活動“白名單”賽事,選拔出有創新能力的優秀學生。
橫向融通立體式教育,推動校地融合“全要素”
教育資源深度融合。組建校地合作聯盟,廣泛利用校外優質資源。例如,開展科技類家長講壇,邀請中國科學院專家、高校專家等來校進行科普講座;與山東師范大學等高校建立聯系,帶領學生走入高校實驗室和展覽館參觀學習,拓展延伸學校的科學課程;在相關高校開發中小學可以定期合作使用的“共享實驗室”,推動中小學生研學項目常態化開展。
師資隊伍深度融合。全區中小學成立科學教育發展共同體,建立由“本土師資+外聘專家+科學副校長”組成的科學教育師資體系,科學副校長實現全覆蓋。組建高校博士教師團,博士團成員帶領自己的研究生團隊定期通過社團課程、研學課程等為學生拓寬知識面。
科學活動深度融合。全區各校注重開展各類科學活動,例如在學生社團中開展跨學科、項目式學習,開展科普講座、科學實驗、科技創作、創客活動、觀測研究等;組織學生前往科學教育場所,進行場景式、體驗式科學實踐活動等,形成各自學校的特色。
多維聯通浸潤式熏陶,實現協同育人“全方位”
加強理念引領。引導各校樹立開放融合共贏的發展理念,切實重視學校與社會科技資源的促進作用,實現科技和教學資源的共建共治共享。引導家長、學生樹立長遠眼光,改變“唯分數”的傳統理念,重視青少年的科學素養教育,為推進科學教育提供內在驅動力。
加強組織保障。長清區提出了“發揮大學城優勢,助力長清更快發展”的理念,這給中小學發展科學教育指明了方向。區教體局大力推進相關改革,保證科學教育經費、科學實驗室建設、科學儀器配備、科學教育數字資源到位,著力將科學教育工作做深做實。
加強考核評價。把推進小初高大一體化貫通式科學教育工作納入對學校的考核評價中,把科學教育水平作為學校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標。
在科學教育一體化貫通式培養模式的探索中,長清區確立了10余所學校為科學教育示范校,與10余所駐地高校成立科學教育聯盟,全區中小學100%聘請科學副校長。
(作者系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區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09月13日 第0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