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紅偉 繪
有媒體報道,最近市面上一種叫“蠟瓶糖”的網紅食品受到一些中小學生追捧。蠟瓶糖配料主要為水、麥芽糖漿、白砂糖等,但質量參差不齊,有網友稱,“購買的蠟瓶糖沒有生產許可和配料表,一股很重的味道,果醬也有股劣質的蠟味”,還有人稱“很難吃,有股塑料味”。
按照媒體報道的情況,這種所謂的“蠟瓶糖”顯然屬于“三無產品”,居然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市場上,被很多中小學生吃到嘴里,令人驚駭。至于有商家聲稱“蠟瓶糖的外殼是由蜂蠟制成,雖不能吞咽,但嚼一嚼無害”則是無稽之談,任何東西只要放到嘴里,不管是否吞咽,都應被當作食品來管理,都應符合食品標準,這是生活常識,更是法治底線。
不僅如此,有專業人士檢測發現,不少蠟瓶糖產品根本沒有蜂蠟,反而含有對人體有害物質:“我們檢測了4個蠟瓶糖,3個都發現了多環芳烴。”這無疑令人憂心倍增。青少年健康無小事,未成年人缺乏食品安全意識,成年人理應為他們守好“入口關”,尤其是工商、食藥監等相關部門,更要加大對一些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唯利是圖的商家的監管和打擊力度,一旦發現其違法違規行為,必須嚴管重罰,絕不能讓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三無產品”進到孩子們口中。這既是政府部門的職責所在,更應成為相關執法者的道德自覺。
《中國教育報》2024年09月18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