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數十年發展,我國高職教育漸趨成熟。而對于新建高職院校來說,必須找到符合自身定位的獨特發展之路,才能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開辟一條嶄新路徑。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稱“浙江安防職院”)作為新建高職院校的一員,始建于2013年,借勢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重大機遇期,走出一條緊緊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謀求學校跨越式發展的新路。
因勢而謀
搶灘前沿陣地
新建高職院校,首遇定位之困。浙江安防職院建校之初,因有公安系統背景而非公安司法類院校,只能定名為“安防”。在明確“安防”定位后,學校將目光瞄準當時方興未艾的“數字安防”新興產業。
盡管2013年數字安防還只是千億級的小規模產業,但到2023年已迅速崛起為萬億級的先進制造業重點產業鏈;與此同時,浙江安防職院也從建校之初僅有92名學生,發展到2023年突破萬人規模。學校與產業同步成長,成為數字安防行業不可或缺的高職院校,也是全國安防領域唯一的公辦高職院校。此后,學校準確研判出數字安防產業鏈將會呈現出以安防產品為應用端、以新信息技術為支撐面的行業發展趨勢,迅速部署“云物大智”等關聯專業,并率先成為浙江省新信息技術領域專業布局最為齊全的高職院校。“十四五”期間,學校再次成功搶灘數字經濟這一前沿陣地,迎來學校關聯專業發展的“黃金5年”,如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穩居全省前列、區塊鏈應用技術專業全省唯一。近年來,溫州市按下新能源產業崛起“快捷鍵”,學校經充分調研之后迅速行動,成立二級學院“新能源裝備學院”,零起點設置新能源專業群,為學校發展找到了新的增長點和第二個先發優勢。
應勢而動
布局專業集群
在搶抓數字經濟、新能源等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機遇后,還需有相應的專業布局支撐。作為一所新建高職院校,浙江安防職院從最初的3個專業,發展到現在專業數量超過30個,其中契合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專業超過60%,基本形成以“新質生產力為方向、新技術為支撐、大安防為特色”的專業集群格局。
在專業設置上,學校秉持“錯位發展、特色取勝”的辦學理念,奉行“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設置原則,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快速布局。一是以安全防范技術為牽引,以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專業為支撐,組建“智慧安防專業群”;聯合海康威視牽頭成立“全國智慧安防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對接數字安防世界級產業集群。二是以新能源裝備技術、光伏工程技術為核心,擬新設智能微電網與分布式發電技術專業,組建“新能源專業群”,覆蓋“核風光水蓄氫儲”全鏈條,全面服務浙江省未來的萬億級產業鏈。三是以智能制造裝備技術為核心,融合智能控制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應用等專業,組建“智能制造專業群”,對接溫州市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下沉縣域辦學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四是作為浙江省首批開設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高職院校,謀劃新設直升機駕駛技術、垂直起降飛行器應用技術等領域專業,率先組建全省唯一的“低空經濟專業群”。
順勢而為
構建產教矩陣
作為后發型院校,唯有以產教融合倒逼方式,來提升教師教學育人能力,讓專業貼近產業需求辦學,在實戰中提升技術服務水平。
浙江安防職院貼近地方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通過政校行企合作共建產科教融合矩陣,逐步提升學校綜合辦學實力和社會影響力。一是依托智慧安防專業群的辦學積累,與甌海區政府、星際控股集團聯合共建“溫州數字安防科創園”,與紫光集團共建混合所有制“紫光芯云學院”,集聚數字安防領域的龍頭企業和生態鏈企業,實現智慧安防專業群與數字安防產業鏈共生共長。二是依托“云大物智”專業優勢,聯合溫州市數據局、甌海區政府共建“溫州數據學院”,實體入駐“中國數安港”,為溫州爭創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示范園區提供人才要素保障。三是順應溫州市打造“全國新能源產能中心和應用示范城市”的要求,聯合溫州市經信局成立“溫州市新能源學院”,牽頭成立“溫州市可再生能源學會”。四是響應溫州市打造“全國一流、全省領先”的低空經濟應用示范先行城市目標,與鹿城區政府聯合共建“溫州未來城市研究院”,發展空天信息產業;攜手溫州市經信局、發改委、交通局等共建“溫州低空經濟研究院”,加速低空經濟新業態融合發展。五是下沉縣域舉辦“樂清學院”“平陽學院”,與縣域龍頭企業聯合共建“樂清數字經濟產業學院”“浙南物聯網產業學院”等,服務樂清智能電力物聯網產業平臺和培育中的平陽智能制造與新材料產業平臺兩個“萬畝千億產業平臺”。學校依托“1222”(1個科創園、2個政校合作平臺、2個研究院、2個縣域學院)產教融合矩陣,集中服務數字安防、新能源、數據要素、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實施二級學院入駐科創園區、產業園區直接培養人才,破解了高職院校教學內容和產業崗位需求脫節、專業服務產業能力不足等瓶頸,讓專業集群的組建“有陣地、有載體、有出口”。
乘勢而上
打造示范標桿
因緊扣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浙江安防職院走出一條差異化發展道路,辦學成果全面開花,真正實現“以新提質,以質強校”的目標。
在數字安防領域,學校承擔了溫州市智慧應急一張圖、天地空一體化態勢感知場景建設等數字化項目73項,其中列入省市數字化改革“一本賬”重大應用11項,入選省市級試點、最佳實踐或最佳應用9項,斬獲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科技進步獎3項和浙江省土地科學技術獎2項,在溫州市空間治理和城市安全領域參與的數字化改革項目占比達60%以上。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成功獲批教育部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工業和信息化部首批產教融合專業試點,實現國家級規劃教材零的突破,成為全省領先、全國有影響力的專業。溫州數字安防科創園已集聚智慧安防、軍警裝備等企業10余家,成為智慧安防專業群的產教融合基地和學生實習實訓的關鍵場所,并成功獲批省級現場工程師培養項目和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溫州數據學院引入軟通動力、深圳奧聯、上海琨聯等龍頭企業,設立人工智能數據產業基地等平臺,正全力爭取國家級數據標注基地項目,預計能夠實現數據標注業務產值3億元以上。溫州市新能源學院已與10余家新能源龍頭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負責編發的《溫州新能源信息周報》,直送溫州市四套班子領導和縣(市、區)一把手,已獲省、市領導肯定性批示23次。樂清學院(樂清數字經濟產業學院)成功獲批浙江省區域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試點,正成為縣域產業學院的建設典范。
(作者系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4年09月24日 第0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