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之長在于煤。作為國家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依靠科技創新來推動煤基產業的綠色發展,以此作為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山西能源學院緊扣“應用型、地方性、行業性”辦學定位,扎實推進特色鮮明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積極把握山西轉型發展、能源革命的歷史機遇,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技術和智力支撐。
服務區域,
構建特色學科專業集群
學校契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編制了《“十四五”專業建設規劃》,制定了《山西能源學院專業建設管理辦法》,明確專業建設的目標、設置標準和退出機制,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
合理布局專業結構。學校根據能源產業鏈人才需求,建設完善了能源動力類、新能源與未來能源類、能源裝備智能制造類、智慧能源類、能源資源環境類、能源經濟管理類六大專業集群。同時,學校圍繞專業群設立了礦業工程系、安全工程系、地質與測繪工程系等13個教學系部,共開設27個本科專業,2A招生專業達到14個,形成了具有能源學院特色的專業集群。
加快建設一流、特色專業。學校根據“雙萬計劃”等有關文件精神,打造了一批體現辦學優勢和辦學特色的一流專業,在全校起到了輻射帶動作用。同時,學校通過開展特色專業群建設,打造了一批緊密結合專業鏈、產業鏈、創新鏈的特色專業群,為服務山西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奠定了基礎。
探索專業建設新范式。為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學校以新工科建設為引領,對傳統專業進行了升級改造,獲批能源與動力工程、采礦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測繪工程、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安全工程等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校現有山西省“1331工程”優勢特色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產業學院建設點2個。
目前,與山西“六新”產業發展相匹配,定位準確、布局合理、層次清晰、結構優化、特色鮮明、動態平衡、持續發展的應用型學科專業體系正在學校逐步形成。
五元聯動,
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
學校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據“服務能源產業鏈各行業、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定位,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培育基礎理論系統全面、專業技能突出、實踐動手能力強,適用于能源和新能源產業需要,具有吃苦耐勞精神、創新創業意識及勇于奉獻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培養方案深度融入應用型特色。學校秉持OBE(成果導向)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著重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全面修訂。最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全方位貫穿、深層次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并提高了實踐教學比例。其中,理工類專業實踐課程的學分比例不低于30%,人文社科類專業實踐課程的學分比例不低于25%。
培養模式凸顯應用型特色。學校充分發揮合作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共同推進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與案例開發、基地建設以及師資建設;積極促進課程內容與技術發展緊密銜接,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有效對接,進而達成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深度融合。目前,學校已初步構建起校企開放合作機制,通過產教融合和產學結合的方式,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實踐條件建設呈現應用型特色。學校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整合現有的實踐教學資源,構建了共享平臺,積極推進實驗實訓中心、實踐基地等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產業學院,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近兩學年,各專業實驗開出率均達到100%。為強化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學校還出臺了相關文件,明確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定義、范圍、數量以及實施要求。
敢闖會創,
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創新創業能力是學校實施人才培養綜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教學和實踐并重。一方面,嚴格執行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改進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方式,提升教學質量,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強化實驗、實訓、實習、社會實踐、創新創業實踐及畢業論文(設計)等多個實踐教學環節。對標行業標準,強化職業技能培訓,以賽促學,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與專業競賽,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出臺“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實施辦法,將社會實踐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計入課外教育項目,把教師參與社會實踐項目的調研、指導、成果評價等工作以標準學時計入工作量。
教學與生產、研究融合。學校通過加強產學研基地建設,與相關產業企業攜手共建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實訓基地,確立了教學與生產、研究融合的教學模式。學校出臺畢業論文(設計)管理辦法,要求選題緊密結合生產和社會實際,體現專業綜合訓練要求。學校嚴格審核選題,要求各專業聘請外校專家和業界專家,結合培養目標和技術發展,確保畢業論文(設計)選題緊密結合生產和社會實際。2024屆畢業生的論文(設計)選題中,有91.7%是在實驗、實習、工程實踐和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活動中完成的。
鼓勵創新創業。學校著力加強創新創業項目的建設,借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推行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和創新實驗計劃。學校加大創客中心和孵化器的建設投入,旨在通過課內外的創業教育、創業計劃制定、創業社會實踐等多種途徑,有效培育創新創業型人才。
學校近三屆畢業生就業領域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采礦業、電氣電力業、電子信息業等行業,畢業生就業職業以工程技術人員和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為主,體現了鮮明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
(作者系山西能源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14日 第0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