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全面落實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任務

發布時間:2024-10-24 作者:王建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系統部署了全面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為建成教育強國明確了重點任務、指明了主攻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深入貫徹落實,推動落地見效,奮力譜寫教育強國建設嶄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系統部署了全面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為建成教育強國明確了重點任務、指明了主攻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深入貫徹落實,推動落地見效,奮力譜寫教育強國建設嶄新篇章。

  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我們要深刻理解這一重要論斷,緊扣培養時代新人,提升思政引領力,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

  思政引領力彰顯教育的政治屬性,確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重中之重是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要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讓廣大學子真切感悟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斗者。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不斷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讓思政課實起來、活起來,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推動“大思政課”建設不斷拓展深化,不斷拓展實踐育人與網絡育人的空間和陣地,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要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以語言相通促進心靈相通、命運相通,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小就植入孩子們的心靈,培養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踐行者、促進者、守護者。

  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這一重要論斷揭示了,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具有強大的人才競爭力和科技支撐力,是教育強國的重要特征。

  著眼提高創新能力,完善科教協同育人機制。高等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關鍵聯結點和集中交匯處,推進科教融匯,要充分發揮科研育人功能,建立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相互支撐、帶動學科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機制。優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配機制。要根據科學技術發展態勢,聚焦國家戰略和行業需求,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加快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形成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高校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

  強化校企科研合作,完善高校科技創新機制。有效縮短高校科技創新與市場應用之間的距離,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必須加強以企業為主導、高校和科研院所為支撐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完善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出題人”和“閱卷人”作用,推動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創新主體“同題共答”。暢通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渠道,健全成果轉化平臺服務機制,讓科技成果邁出實驗室、走上生產線、變為生產力,使更多科技成果從樣品變成產品、形成產業。

  基于類型教育定位,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是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是實現新型工業化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力量。有序有效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必須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拓寬學生成長成才通道,大力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切實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適應性和吸引力。

  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我們要深刻領悟這一重要論斷的精髓,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當前我國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優質資源總體不足、配置不均,城鄉、區域、校際、群體教育發展差距大,各級各類教育質量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需求。解決好人民群眾在教育方面的急難愁盼問題,是教育工作的切入點和抓手。

  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著力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推進機制。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是國家在教育領域為全體公民提供的基礎性公共服務,義務教育作為其中最為核心的組成部分,是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點領域和重中之重。全面保障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要以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為抓手,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以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校際和群體差距為突破點,重點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學校建設標準化、師資配置均衡化、教育關愛制度化,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范圍,確保兒童平等受教育權利和優質均衡義務教育目標的順利實現。

  加大對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支持力度。持續鞏固“雙減”成果,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強化課后育人功能,提升課后服務質量,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必須加快構建基本服務與拓展服務相結合的課后服務體系,落實學校課后服務財政補助,健全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經費保障機制。提升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水平,維持和鞏固教育的公共性與公平性。同時加大財政投入,支持教育數字化轉型,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為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受益面和教育現代化提供有效支撐,賦能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建設邁出新步伐。

  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這一重要論斷啟示我們,必須大力弘揚和踐行教育家精神,實施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夯實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根基。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四有”好老師標準是新時代教師職業的基本素養,教育家精神則是建設教育強國背景下教師更高層次的目標和價值追求,樹起了新時代優秀教師成長發展的標桿。夯實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必須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標準,堅持師德違規“零容忍”,引導廣大教師將教育家精神轉化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成長為黨和人民可以信任和依靠的“大國良師”。

  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讓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做大做強教師教育體系是關鍵。增強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供給能力,要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的教師教育體系,構建以師范院校為主體、高水平綜合大學參與、教師發展機構為紐帶、優質中小學為實踐基地的開放、協同、聯動的現代教師教育體系。大力支持師范院校建設,強化高層次教師培養,創新教師培訓模式,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造就一批卓越教師和教育家,引領教育改革發展。

  加強教師地位待遇保障。加大教師待遇保障力度,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落實完善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加快補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短板。維護教師職業尊嚴和合法權益,減輕教師非教育教學任務負擔,不斷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教師享有崇高社會聲望、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之一,支持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熱心從教、精心從教、長期從教、終身從教。

  深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

  強大的國際影響力是教育強國的顯著標志。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深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我們要深刻把握這一重要論斷,推進高水平教育開放,助力教育強國建設,要正確處理扎根中國大地和借鑒國際經驗的關系,既要立足國內又要面向世界,既要堅持自信自立自強,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又要秉持兼容并蓄的態度,把握世界教育強國的共性特征和規律,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構建有利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使我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脫鉤斷鏈”、“小院高墻”甚囂塵上,我國教育對外開放的外部環境更加復雜,一方面遭受“走出去”的明顯阻礙制約,另一方面面臨“引進來”的提質增效掣肘。在這種情形下,我國堅持擴大教育對外開放不動搖,更加積極主動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推動走出去、請進來管理便利化。擴大國際學術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鼓勵國外高水平理工類大學來華合作辦學,大力推進“留學中國”品牌建設,高水平推進魯班工坊建設,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為推動全球教育事業發展貢獻更多中國力量。

  以高水平教育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激發教育發展活力。推進高水平教育開放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推動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引擎。以擴大教育開放促進和深化教育改革,在交流互鑒中推動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將為教育強國建設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財政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24日 第0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产精品男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婷婷|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自拍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电影网| 九九免费精品视频在这里| 韩国精品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国产精品色视频ⅹxxx|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天堂素人精品系列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大片|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麻豆专区| 三上悠亚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久久er国产精品免费观看2|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国产偷伦精品视频|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精品无码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国产成人精品123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国产精品爆乳奶水无码视频| 在线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99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自产拍2021在线观看 |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蜜桃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