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聚,百業興。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大力推進技能型社會建設,就要全面加強高素養勞動者隊伍建設。杭州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杭職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浙江省提出的要全面加強“三支隊伍”(高素質干部隊伍、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和企業家隊伍、高素養勞動者隊伍)建設決策部署,準確把握人才培養規律,聚力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助力杭州市域技能型社會建設,為杭州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城市范例貢獻職教力量。
堅持黨建引領,高位謀劃高素養勞動者隊伍培養機制
杭職院黨委準確把握新時期黨建與業務工作之間的關系,由表及里推進黨建工作更好融入并統領治理架構,實現黨建工作優勢向發展優勢的加速轉化。一是強化頂層設計。以制度建設為主線,牽頭出臺實施《高質量落實“三支隊伍”實施方案》《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等10項文件,形成黨建統領事業發展頂層設計,將黨的領導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二是推進“抓院促系、整校建強”工程。出臺黨委、黨總支、黨支部三級組織建設標準,基于專業群優化組織體系設置,選優配強26名黨支部“雙帶頭人”,校黨委入選全省黨建工作示范高校,10個黨組織入選教育系統“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全省標桿院系。三是深化校地企黨建聯建。與錢塘區、建德市、桐廬縣等地深化推進校地企黨建聯建項目17個,2024年校企黨支部合作對接751次,有力推進組織共建、人才共育、技術共研,更好實現校地企人才供需匹配良性互動。
強化思政鑄魂,全力打造高素養勞動者隊伍培養平臺
校黨委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聚力打造工匠搖籃,培養高素養勞動者。一是推進工匠精神研究。學校立項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項目“浙江工匠精神研究”,開展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研究,為新時代工匠型人才培養提供理論支撐。二是強化課程思政建設。堅持將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建立“融善”工匠學分制度,打造了100門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課程入選國家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1名教師獲評國家課程思政教學名師。三是拓展實踐育人平臺。線下建成友嘉機床博物館、浙江工匠精神展示館等文化實踐場館8個,線上建成“傳統手工業(非遺)技藝傳習傳承與創新”等國家級別專業教學資源庫4個、數字博物館2個,開展“勞模工匠進校園”等系列活動,聘請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汽車噴漆項目金牌獲得者蔣應成、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葛小青等擔任勞動教育導師,讓學生近距離聆聽勞模工匠故事,汲取奮進力量,樹立工匠精神。
深化校企聯動,多元構建高素養勞動者隊伍培養模式
學校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深化教學改革,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提升關鍵辦學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一是準確匹配區域產業布局。深度對接浙江省“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和杭州市“五大產業生態圈”建設,構建專業群體系,建成兩個國家級別高水平專業群,專業設置與區域重點產業全部匹配,持續推進校企共同體多元發展模式建設,入選國家首批市域產教聯合體。二是深化“雙導師制”培養。發揮學校與企業育人“雙主體”作用,成功培育國家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4支和省級教學創新團隊5支,聯合企業重點培養“能說會做”的“雙師型”工匠之師,建成擁有300余名專兼結合、校企互聘共用的“雙導師”教師隊伍。做好“送智入企”服務,校企共建“教師企業實踐流動工作站”,企業兼職教師承擔專業課時占比25%。持續優化“引育留用”機制,近年新增全國技術能手等國字號人才24人次。三是深化“崗課賽證”融通。實施區域長學制人才培養、“匠苗”培優工程、創新型人才培養計劃等,每百名學生獲省級以上技能競賽獎超5項,應屆畢業生去向落實率、應屆生留杭就業比例連續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探索“一體兩院、同生共長:電梯類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生態構建與實踐”“小工坊大秀場: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群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均榮獲2022年職業教育國家級別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陳文岳)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29日 第0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