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山海情深 人和業興

——“跟著課本讀中國”之寧夏篇

發布時間:2024-11-21 作者:本報特別報道組 來源:中國教育報



 

掃二維碼看精彩視頻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第二中學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發展的選擇》。本報記者 王佳實 攝

■跟著課本讀中國

  翻開中國地圖,寧夏像一個小小的“十”字形,鑲嵌在西北廣袤的土地上。

  連綿起伏的賀蘭山,把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護佑在自己的臂彎里。閩寧鎮是全國唯一以兩個省區簡稱命名的移民小鎮,是閩寧協作的窗口,也是全國易地扶貧搬遷、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成功典范。寬闊整潔的街道、口感甘潤的美酒、長勢喜人的果蔬,向人們展示著小鎮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

  從昔日“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沙石跑”的荒蕪之地,到如今常住居民6.6萬人,產業興旺、充滿生機的特色小鎮,記者跟隨人教版人文地理教材下冊第六單元第四課《發展的選擇》,走進寧夏閩寧鎮,感受這里在20多年的發展中實現的歷史性巨變。

  生態綠:只此青綠入畫來

  絕俏彩霞染碧空,萬頃梯田入畫中。

  飛機掠過黃土高原,這與記者印象中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非常不同。在閩寧鎮第二中學的地理課上,教師吳瑞解答了記者的疑問。

  “同學們,你們看,這里的黃土高原是不是跟大家想象的不同?這里曾經黃沙漫天,但是如何成為今天這樣綠色蔥郁、生機勃勃的地區?這背后不僅有環境的保護與治理,還有經濟的轉型與開發。”吳瑞說。

  寧夏西海固地區地處黃土高原,常年干旱少雨,曾經屬于國家確定的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1990年,西吉和海原兩縣的1000多戶百姓,搬遷到銀川市區近郊的永寧縣境內。他們居住的玉泉營、玉海經濟開發區,便是閩寧鎮的前身。

  彼時,移民區的生態環境十分惡劣。“茫茫戈壁灘,天上無飛鳥,地里不長草,十里無人煙,風吹沙粒跑”,當地亟待開展生態治理、改善人居環境。

  轉機出現在1996年。當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大戰略部署。當年10月,由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擔任組長的“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正式成立。從此,一批批援寧干部、專業人才、企業精英奔赴寧夏,將資金、技術、產業帶到這里。

  1997年7月15日,“閩寧村”在戈壁灘上破土開工。西海固移民離開了世代居住的村莊,跨越400多公里,搬離大山開始建設新家園。

  在福建資金和人力的支持下,第一批移民開始在這片土地上艱難創業。挖地坑、住窩棚,蓋房打井、篩土平田、建設引黃灌溉揚水站……戈壁灘逐漸長出了農作物。

  從玉泉營經濟開發區吊莊建設辦公室的一名年輕人到閩寧鎮經濟發展中心主任,移民干部馬海虎親歷了閩寧鎮逆襲風沙拔地而起的滄桑,也對美好家園的印象逐漸清晰。1997年7月,23歲的馬海虎和干部們種下了閩寧村里的第一排楊樹。楊樹下干部們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路,成了閩寧村里第一條有名字的路——閩甘路。在這之前,閩寧村找不見樹,也沒有路。

  村里三天一場大風,干部們早出晚歸忙建設。頂著風沙憧憬著村里綠樹成蔭、阡陌縱橫的清涼,大家把這叫作“奔頭兒”。

  干部們年年栽樹,福寧路上種下松樹,莆西街邊種下側柏。有了樹,有了路,也引來了人。一批又一批移民走進閩寧鎮,閩寧鎮里有了大眾理發店、馬為治餐館、老兵超市、玫瑰新娘婚紗店,馬海虎在這些店里留下了珍貴記憶。

  在閩寧新貌展示中心,記者看到了這些閩寧村的老照片。那些貧困、風沙都凝固在舊時光里。

  多年來,閩寧鎮始終把生態環境治理改善放在第一位,持續開展生態修復、防沙治沙、農田林網、鎮村綠化、環境整治五大工程。如今的閩寧鎮在全區率先實現村村通寬帶、通自來水。閩寧鎮全面實行棚戶區改造,讓家家都能用上太陽能;規劃建設鎮中心廣場、閩南風情商業街等標志性建筑,讓移民和福建客商撫慰鄉愁……全方位、精細化推進的生態移民工程,讓閩寧鎮處處升騰起“山綠民富”的夢想。

  山海情:閩寧情深永不斷

  走在閩寧鎮寬闊整潔的道路上,映入記者眼簾的,到處都是紅磚赤瓦、燕尾山墻,很多屋頂被設計成兩頭尖尖翹起的福建民居風格。

  這里距離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不到40公里,是6萬多西海固移民從荒灘上壘起的“新家園”。2021年初,隨著扶貧電視劇《山海情》的熱播,閩寧鎮走入全國觀眾的視野,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打卡”。

  何為“山海情”?“山”是寧夏的閩寧鎮;“海”為沿海的福建;“情”是相距2000多公里,歷時二十多年的對口幫扶。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人教版人文地理教材下冊中這樣寫道:“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引進福建的企業、人才和資金,通過產業主導、消化富余勞動力的方式,讓老百姓學習技能,告別貧困,在沙灘上打造出了一片綠色的‘金窩窩’。”

  山海深情,閩寧村在閩寧兩省區的各類資源支持協助下壯大成閩寧鎮,是東西協作、對口幫扶成果的一個生動縮影。為促進當地發展,福建先后累計派出13批229名援寧干部到寧夏掛職,數千名教師、醫生和科技人員定點幫扶。

  從山霑白雪到赤日炎炎,不論是一年一度的聯席會議,還是兩省區之間的你來我往,跨越山海的情感持續升溫、接續傳承的協作傳為美談。20多年過去了,這片曾經的賀蘭山下荒灘,如今是綠樹成蔭、良田萬頃、經濟繁榮、百姓富裕的金沙灘,6.6萬易地搬遷移民過上了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閩寧中學原校長王世德也是這6.6萬人中的一員。“當時閩寧中學在一片荒涼的沙灘上,沒有大門和圍墻,只有一棟三層教學樓,老師住宿、教學都在這棟樓上。缺少桌椅板凳,我們四處募捐,甚至有的家長把自家桌子椅子送給學校。”1998年7月,隨著生態移民搬遷到閩寧鎮,王世德見證了這段非凡的農村教育崛起之路。

  20多年來,福建一批又一批優秀教師跨越山海,扎根閩寧,為當地教育互學互助、協作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閩寧鎮的教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在閩寧二中的地理智慧課堂中,記者看到,教師借助平板電腦為學生提供課堂板書、講解實錄,同時還能在線檢測作業完成情況,幫助學生進行課后復習鞏固。在這間教室里,依托VR技術,學生可體驗沉浸式、交互式的三維學習實踐環境。

  如今,閩寧鎮轄區有1萬多名中小學生,每個村都有一所小學和一所幼兒園,當地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就近上學。2022年,王世德到永寧縣教育體育局督導室擔任責任督學,在日常督學中,王世德經常感嘆學校設施設備的齊全和環境的優美,信息化融入課堂,讓農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樣享受到了優質的教育資源。

  20多年前的兩地第一次握手,從此,武夷山與六盤山肩并肩,閩江水和黃河水相輝映,東西部協作的“閩寧模式”生動上演,創造了中國特色減貧治理的生動實踐。

  “山海情”,永不斷。

  脫貧夢:千年夢想今朝圓

  電視劇《山海情》中有一段重要劇情,是來自福建的農業專家凌一農教授,教導村民們如何靠種蘑菇致富。當蘑菇冒頭、成功銷售,大家笑得合不攏嘴時,那份真實的感動,穿越屏幕直擊人心。

  劇中名為凌一農的農技專家,原型是林占熺。他是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菌草技術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菌草技術之父”。

  1983年,林占熺到福建省長汀縣考察。當地民眾希望依靠香菇種植脫貧致富,但砍樹種香菇不僅沒有讓長汀人富起來,反而造成當地生態惡化、土地沙化、懸河高聳,進一步加劇了貧困。回到學校后,林占熺專心尋找林木栽培的替代方案,即“以草代木”的菌草研究。經過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奮戰,1986年,林占熺成功發明了菌草技術。

  1997年4月,在銀川召開的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第二次聯席會議上,菌草技術被列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項目。到2007年,寧夏已有1.75萬農戶參與菌草生產,興建菇棚1.75萬個,創產值近億元,種菇農戶年均增收5000多元,菌草業成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一個重要產業,一大批農戶通過發展菌草生產告別貧困。

  有位當地的老人編了一段順口溜,流傳至今:“菌草菌草,閩寧草,幸福草,還是社會主義好,還是共產黨好。”

  打開手機,直播軟件里徐美佳帶著“閩寧巧媳婦兒”推廣銷售枸杞、黃花菜、葡萄等寧夏特色農產品。徐美佳是外地援寧人的后代,2009年從寧夏師范學院畢業后,她通過選聘成為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六盤山鎮的一名“村官”。從讀大學開始算起,她在固原生活了十多年,固原已成了她的第二故鄉。

  2019年,徐美佳返鄉創業,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她在閩寧鎮原隆村創立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6年的駐村工作,對我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徐美佳說。而這樣的經歷,也讓她與“閩寧巧媳婦兒”打起交道來得心應手,能帶好這支特殊的隊伍。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原隆村村民都是從固原市原州區、隆德縣搬遷而來的,脫貧之前部分人溫飽尚成問題,文化程度不高。

  “當時,招工不看學歷和年齡,只要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就可入職。”徐美佳說。工人雖招來了,但是很多婦女大字不識,如何開展工作成了最大的難題。

  于是,徐美佳從識字、電腦開關機教起,硬是手把手地教出了如今的網紅直播團隊——“閩寧巧媳婦兒”。

  如今,當初招來的第一批員工很多已進入管理層,成為新的帶頭人。目前車間已發展為集生產、加工、銷售、品牌培育、就業服務、電商創業孵化、技能培訓于一體的電商扶貧示范基地,培育出“閩寧巧媳婦兒”直播團隊。

  “人和溪水一樣,只有匯成大河,奮力地把山劈開,把土劃破,才有希望奔向大海。”這句《山海情》中的臺詞,像一滴水,映射出閩寧對口扶貧28年的精神坐標。這是跨越山海的壯麗史詩,亦是鐫刻在中國脫貧發展史上的豐碑。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中華民族擺脫貧困過上小康生活的千年夢想,今朝夢圓。閩寧是諸多脫貧奇跡中的一員。人教版人文地理教材下冊中寫道:“如今,我國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從全球范圍看,中國減貧規模大,速度快,是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提供了寶貴經驗。”

  歲月流轉,閩寧鎮的故事如同一部宏大的史詩,閩寧人民以不屈不撓的精神,書寫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奮斗故事。他們用汗水澆灌著希望,用勤勞編織著夢想,將昔日的荒蕪變成了今朝的豐饒,將飛沙走石的“干沙灘”,變成了寸土寸金的“金沙灘”。閩寧鎮的每一次蛻變,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動注腳。

  (本報特別報道組成員:本報記者 王強 劉博智 張賀 王佳實 張赟芳 執筆:本報記者 劉博智)

《中國教育報》2024年11月21日 第0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9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影片在线观看的网站| 久久精品极品盛宴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久久99精品一久久久久久| 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3p| 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精品一信息|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99久久免费国产精精品| 国产精品va无码免费麻豆|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九九视| 日韩精品国产自在久久现线拍|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 | 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91精品国产成人网在线观看|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 四虎8848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二区|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麻豆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蜜臀| 97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www亚洲精品少妇裸乳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国产精品天天看天天狠|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 | 玖玖精品在线视频| 婷婷五月深深久久精品|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 四虎8848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