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氣候和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綠色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方式,逐漸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今年9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的第二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字學習周”,倡導將綠色教育理念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培養具有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創新型人才。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干事斯蒂芬妮亞·賈尼尼在其文章《通過教育鏈接數字和綠色轉型》中,進一步探討了教育在協調綠色和數字化轉型方面的關鍵作用,提出要在幫助學習者更好地理解大自然與人類關系的同時,為學習者提供平衡人類與氣候和自然環境關系所需的技能。
綠色教育理念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最初以環境教育為主,旨在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觀念和生態責任感。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提出,綠色教育逐漸擴展到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領域。如今,綠色教育已成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為開展綠色教育
提供切實保障
2015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召開,通過了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涵蓋了消除貧困、保障教育、促進健康、實現性別平等、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環境等多個方面。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多個目標與綠色教育密切相關,如目標4(優質教育)、目標13(氣候行動)和目標15(陸地生物多樣性)。今年6月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環境日之際,推出綠色工具包,包括全新的《教育綠色化指南》和《綠色學校質量標準》,呼吁增強對年輕人的綠色教育。這些文件可以為各國開展綠色教育提供指引。
實踐中,一些國家從法律和政策層面,為綠色教育的推行提供了保障。1970年,美國頒布了《環境教育法》,規定在基礎教育階段實施環境教育,由上而下地建立起統一的中小學環境教育體制。英國將環境教育作為跨學科的必修課程,納入國家課程體系,鼓勵學校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通過可持續實踐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德國發布了《可持續性教育戰略》,提出將可持續性教育融入所有教育階段,包括環境教育、社會公正教育和經濟教育。日本新修訂的《學校教育法》要求中小學推廣校內外的自然體驗活動,推廣可持續的生活方式。一系列政策法規對綠色教育的內容進行了規范,確保綠色教育的科學性、系統性和針對性,為綠色教育的持續開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資源保障。
將綠色教育理念
有效融入教育體系
將綠色教育理念融入教育體系,既需要國家層面的設計和引導,又需要學校層面的突破和創新。為深化學生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幫助學生掌握解決環境問題的實際技能,國際組織和部分國家創新形式,在教育內容、教育資源、教育評價等方面采取了一些舉措。
教育內容。有效開展綠色教育,需要對各領域知識和實踐進行深度整合。德國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其綠色教育課程聚焦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等內容,引導學生針對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進行探討。英國“綠色學校”計劃旨在通過教育,深化學生對環境問題的認識,鼓勵學生采取行動,以改善學校和社區的環境。截至2023年,英國“綠色學校”計劃覆蓋了超過2000所學校,參與師生人數超過100萬。“綠色學校”計劃中的學校增設了多種綠色教育課程和項目,幫助學生了解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水資源保護等問題。同時,增加了校園綠化實踐活動,如打理花園、建立校園農場、搭建綠色屋頂等。這些項目和活動打破了學科之間的界限,將環保、可持續發展等主題貫穿始終,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綠色知識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今年9月,韓國獲得了2023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哈馬德·本·伊薩·阿勒哈利法國王教育信息化獎,獲獎機構是韓國全球教師協會,項目為數據驅動的碳掃盲。該項目經授權,收集學生家庭和學校的用電數據,記錄學生使用習慣和模式,并創建數據庫來跟蹤和分析個人和本地的能源消耗。同時,韓國學校提供了專門的綠色教育課程,涵蓋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水資源保護、能源效率等主題,校內校外聯動,推動綠色理念融入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
教育資源。一些國家充分整合學校、社區資源,為學生提供綠色教育實踐平臺,以加深他們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理解。加拿大多倫多市“綠色屋頂”計劃是一個社區參與項目,通過在城市建筑上安裝綠色屋頂來改善城市環境、減少城市熱島效應、增加生物多樣性,并提高建筑能效水平。自2009年啟動以來,該項目已經安裝了超過1000個屋頂,與超過50所學校合作。截至2023年,項目覆蓋學生人數超過1萬名。大約有80%的學校認為,通過參與該項目,學生在環境科學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成績有所提升。此外,一些國際組織和非營利機構也積極為學校開展綠色教育提供資源。比如,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出“綠色課堂”計劃,提供多種教育資源、活動和涵蓋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水資源等主題的教育材料。“在線綠色教育資源平臺”提供豐富的綠色教育資源,包括視頻、文章、互動工具等。國際綠色學校網絡是一個全球性的非營利組織,不僅提供綠色學校認證和資源,還向社會推廣可持續發展案例和教育資源庫等,致力于通過教育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這些可全球共享的綠色教育資源,方便所有學校開展行動,推動可持續的教育實踐。
教育評價。通過多維評價體系來全面評估綠色教育的效果和質量,能為綠色教育創新發展奠定基礎。一些國家關注學生在綠色教育過程中的表現,如參與度、合作精神、創新意識、批判性思維等,評估學生在綠色教育中的知識掌握程度、實踐能力等,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提高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還有一些國際組織和國家主要通過對學校進行評價來推動綠色教育發展。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對全球范圍內的學校進行評價,以衡量學校在綠色教育方面的成效。2019年,全球共有超過100個國家參與了評價,超過1萬所學校接受了評估。據統計,參與評價的學校,平均環境意識得分提高了15%。歐洲綠色學校評價項目是一個面向所有歐洲學校的評價體系,旨在鼓勵學校采取可持續行動,提高學生的環境素養。2008年以來,歐洲有超過1萬所學校加入了綠色學校評價項目。根據調查,參與的學校能源消耗平均減少了15%,廢棄物減少了20%,學生在環境知識、態度和行為方面的得分提高了25%。美國國家環境教育和培訓基金會提供的綠色學校評價工具名為“綠色學校評價系統”,這是一套旨在幫助學校評估其在綠色教育和可持續發展實踐方面表現的工具,主要針對教育實踐、可持續發展實踐、領導力和社區參與等方面收集數據,該工具已被超過1000所學校使用。參與學校的平均能源節約率為12%,水資源節約率為10%,學生在環境科學和可持續實踐方面的成績提高了15%。學校會根據評估結果,制定改進計劃,表現突出的學校可以得到認證和獎勵。
校家社協同
開展綠色教育
綠色教育作為一種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育方式,越來越受到關注。在全球范圍內,校園、家庭、社區、企業和社會組織紛紛加入到行動中來,為綠色教育的實施開辟了新途徑。
英國“綠色學校獎”是一個由英國環境教育基金會發起的國際綠色教育項目。截至2023年,全球已有超過5萬所學校獲得“綠色學校獎”,其中英國數千所。英國的獲獎學校在能源效率、廢棄物管理、水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這些學校將綠色教育融入課程體系,通過課堂教學、實地考察和各類項目,讓學生了解環境問題,并鼓勵家長開展家庭綠色活動,如減少家庭用電和用水。社區也會為學校提供資源、專業知識和志愿服務,通過定期舉辦社區清潔日、環保展覽和研討會,幫助學校實施環保項目。倫敦小學與當地社區合作,共同打理社區花園,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了解植物生長規律的機會,還打造了社區全體居民的休閑場所。曼徹斯特市的一所中學,與當地企業合作,安裝了太陽能板,有效減少了能源消耗,學生還積極參與城市清潔項目,與企業志愿者一起清理附近的河流和公園。還有一些學校與企業、非政府組織、環保機構和社區團體建立正式的合作伙伴關系,確保各方在環保項目實施過程中有共同的理解和目標。德國“綠色職業培訓計劃”與私營部門合作,提供針對可再生能源、能效和可持續交通的培訓項目,旨在為年輕人提供就業機會,同時支持綠色經濟的增長,受益者超過1萬人,創造綠色工作崗位數千個,比如太陽能技術員、風能技術員、能源審計師、環境工程師和綠色教育工作者等。校家社協同在綠色教育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廣泛的合作,全球可以共同應對環境挑戰,培養出具有全球視野和環保責任感的下一代。
綠色教育本質是一場教育革新,各國都在采取行動。全球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確保我們的地球家園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系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化教育館])
《中國教育報》2024年11月28日 第10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