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怎樣以“人機協同”推動教師發展

發布時間:2024-11-30 作者:彭靜 吳南中 來源:中國教育報

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大同古漢城小學語文組“教學評”一體化主題研修。 學校供圖

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小學教師使用智慧平板進行集體備課。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鷺湖外國語小學教師開展人工智能課程教學。 資料圖片

  ■教師發展數字化技術支持體系呈現出多維度的特征,其范疇涵蓋了與教師專業發展緊密相關的數字化技術集群、多功能平臺架構、創新交互模式以及靈活空間布局等諸多方面,是以教師能力提升為導向、研修平臺為支撐、教學過程為依托,共同構建起的有機且動態的整體

  ■教師發展數字化技術支持體系的建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其核心在于將數字技術確立為基礎性要素,通過數據、系統和算法的協同作用,構建人與技術深度融合的學習生態,從而推動教師發展體系在個體適應性和整體高效性上實現持續演進

  ■教師發展數字化技術支持體系的構建為教師發展勾勒出了一幅具有前瞻性的藍圖,將這種理論轉化為現實,需要夯實數字環境、拓展教師新應用、優化教育制度體系等

  今年8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發布,提出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為廣大教師的自覺追求,實現教師隊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成為常態。

  充分運用數字技術,已成為當前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重要抓手。面對智能時代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教育資源供給和受教育者身心特征的深刻變化,原本聚焦支持教師發展軟硬件設備和場所建設的技術支持體系顯然已不適應當前教師發展的深層次需要,建設教師發展數字化技術支持體系已成為新時代必需。

  1 多維度:教師發展數字化技術支持體系特征

  智能時代,教師發展數字化技術支持體系呈現出多維度的顯著特征,其范疇涵蓋了與教師專業發展緊密相關的數字化技術集群、多功能平臺架構、創新交互模式以及靈活空間布局等諸多方面,是以教師能力提升為導向、研修平臺為支撐、教學過程為依托,共同構建起的有機且動態的整體。

  以教師能力提升為導向。傳統技術支持體系主要借助微格教室、實訓教室、觀摩教室以及電視錄像系統等實體設施,助力教師進行自我教學行為的觀察、糾正以及自我提升。這種模式依賴于教師與學生、同伴、領導之間的人際互動。然而,以Sora(利用自然語言描述生成視頻)等為代表的智能工具的融入將教師能力淬煉過程中的自我參與模式轉變為智能工具深度參與的“人機協同”模式。通過智能分析系統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多維度數據采集與分析,教師可以直觀地看到自己教學表現和互動效果,并依據系統提供的優化建議迅速調整教學策略,加速向更高能力層級邁進。

  以研修平臺為支撐。研修活動具有拓展知識領域、激發教學反思以及強化教師職業認同等功效,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石。依托具有無限拓展空間、可容納多元群體且主題可無限延伸的研修平臺,可以打破學科、專業與課程之間的壁壘,將不同背景的教師匯聚于同一虛擬空間。如基于云計算技術的研修平臺,能夠實時匯聚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學科的海量教學案例與前沿研究成果,教師通過平臺內置的智能推薦系統,可以精準獲取與自身教學需求高度契合的資源,并借助在線協作工具與同行展開深度研討,實現知識的快速更新與教學理念的創新。

  以教學過程為依托。教師的教學過程涵蓋教學實施、動態調整、任務推進以及即時評價等多個環節,是一個復雜且連續的系統工程。與依賴教師經驗的決策、借助錄像事后反饋等方式相比,依托攝像攝影、情境感知、數據加工、智能處理及其可視化等數字技術,教師能夠依據平臺呈現的可視化數據,實時調整自身教學行為、優化組織學生活動并為學生提供精準的個性化指導。這一過程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體驗與效果,同時也促使教師在實踐中深化專業素養。

  2 生態化:教師發展數字化技術支持體系核心

  教師發展數字化技術支持體系的建構是一個涉及多要素、多子系統且具有多維層次的復雜系統工程。其核心在于將數字技術確立為基礎性要素,通過數據、系統和算法的協同作用,構建人與技術深度融合的學習生態,從而推動教師發展體系在個體適應性和整體高效性上實現持續演進。

  以數字化技術貫通“資源—制度”,優化教師發展數字化技術支持體系的本體配置。在教師職前教育階段,為助力學生快速進入“準實習”狀態或推動教師專業提升,可借助頭盔等設備與生成式人工智能協同,創設“類教室”情境,并獲取“準實習”過程的相關信息,協助教師進行有效自我監控和“循證改進”,進而促使相關制度做出適應性調整,以實現技術賦能教師發展的適配、引領與規范,確保資源和制度緊密互聯,共同服務于教師發展。

  以數字化技術加速“知識—實踐—成長”轉化進程,強化教師發展數字化技術支持體系的成長機制。首先,通過構建適配性知識體系,將教師需求與教學知識有機聯動,提升教師學習的自適應能力,在儲備知識的同時減少無效、低效和重復學習。其次,借助整體性情境塑造,創建與知識儲備相匹配的虛擬實踐空間,教師可通過虛擬備課、教學、研修等活動將知識轉化為實踐,促進自身成長。最后,基于數據驅動的“循證”體系,教師能夠對知識儲備和技能鍛煉成效進行數據驅動的反思性總結,并在自適應引擎引導的環境中持續改進,完成“知識—實踐—成長”的閉環,為下一階段的循環積累前期能力。

  以數字化技術深化“個體—團隊—組織”溝通效能,優化教師發展數字化技術支持體系的運行機制。教師發展既依賴于個體的身份認同、責任構建和角色塑造,也離不開團隊資源和組織支撐。數字化技術在這一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一,通過支持全體教師全程實時參與,增強教師的團隊感知和組織歸屬感,塑造個體與整體之間的發展紐帶。其二,借助數據、證據等技術要素,使教師在學校治理過程中能夠充分表達意見,減少情意主觀干預造成的溝通障礙,優化教師成長機制。其三,通過搭建溝通平臺,提升教師參與團隊和組織建設的便利性,并匯聚國內外相似層次的學科人才,實現分布式協同教研,推動教師能力提升。

  3 實踐性:教師發展數字化技術支持體系運行

  教師發展數字化技術支持體系的構建為教師發展勾勒出了一幅具有前瞻性的藍圖,將這種理論轉化為現實,需要從多個維度提供有力支撐與推動。

  夯實數字環境建設,確保數字化促教師發展高效運行。首先,持續推進教育高速組網建設以提升通信能力。著力強化教育專網的擴容升級,拓展主干網絡的覆蓋范圍,優化校園局域網布局,加速基于5G、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的基礎設施建設進程,提高終端設備入網比例,逐步構建起優質高效的網絡基礎環境,以確保信息的快速傳輸與交互。其次,以標準化推動數據流通化。在數據層面,需著重強調新建應用的數據標準規范,對既有應用平臺和數據采集平臺進行全面優化調整,實現數據的標準化與統一化管理,促進數據在不同系統和平臺之間的順暢流通與共享。最后,前瞻性開展算力部署。依據分布式算力架構,實現云算力與機房算力的有機聯通與整合,為服務教師發展的各類智能算法提供充足的算力支持。

  拓展教師新應用,落實數字化助教師能力全面提升。教師發展需求需要通過一系列針對性的應用來滿足。一是構建圍繞教師能力提升的虛實一體化平臺。需要通過應用整合人工智能的生成情境模塊,強化虛實一體的發展情境構建,形成功能完備的虛實整合平臺,實現外部資源的無縫接入與內在互動體系的優化構建,確保情境能夠精準契合教師個體的實時需求。二是開發圍繞教師教學場景的實時可視化應用。需將數據可視化應用深度嵌入教師教育生活,強化技術與教師發展的緊密聯動,使教師能夠實時獲取并依據準確的數據進行教學決策和自我提升。三是打造圍繞教師研修的一體化平臺。應基于有序原理和整體原理框架,構建智能技術支持的教師有組織教研運行平臺,實現教師發展動態的即時捕捉、需求的精準供給以及發展路徑的自適應調整,支持教師通過一體化研修實現個體專業成長。

  優化教育制度體系,營造教師發展數字化轉型良好生態。一方面,從制度層面明確數據標準、規范數據獲取邊界,從根本上解決數據流通不暢的問題。同時需要參照國家相關標準規范數據采集流程,實現“一數一源”,為教師發展提供可靠、可控的數據來源,增強教師對數字化技術應用的信任。另一方面,明確教師技術利用的制度支持框架、邊界約束條件和運行機制設計,確保教師發展與技術優化保持系統適配,將教師的自發參與轉變為基于“個體—組織”的有序參與,提升教師參與數字化發展的主動性,推動教師發展數字化技術支持體系的持續優化與健康發展。

 ?。ㄗ髡吲盱o系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吳南中系西南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本文系2023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大規模個性化學習:邁進高質量教育的愿景”[23FJKB003]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4年11月30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本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亚洲| 国产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国产潘金莲| 精品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麻豆国产在线精品国偷产拍|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东京热|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网站| 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 国产免费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 亚洲精品欧洲精品| 91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 青春草无码精品视频在线观 | 精品国产福利盛宴在线观看|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6|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观看 | 日本无码小泬粉嫩精品图| 91久久精品91久久性色|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 久久国产精品萌白酱免费|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99亚洲乱人伦aⅴ精品|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国产高清一级毛片精品|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看| 91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 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