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大學與城市的“雙向奔赴”——城市搭建平臺,大學傾力投入,共同為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披荊斬棘、開疆拓土。
天開高教科創園(以下簡稱“天開園”)自2023年5月18日正式開園,至今已一年半。截至目前,已有450余家高校企業入駐天開園,天津多所高校深度參與天開園建設,探索打通產業化“最后一公里”,通過科技成果轉化支持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
簽訂了天開園第一份供銷合同的恩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已與國家電網等20余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獲得了天使輪融資1100萬元。天津大學教授、公司創始人王議鋒談及創業經驗時說,學校是強大的后盾——天津大學為公司提供了黏性高的客戶資源,更是技術和人才的儲備庫。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南開大學李偉教授團隊在世界上首創蓖麻油催化加氫催化劑,以蓖麻油為原料制備得到生物航空煤油。其產品經中國民航局適航審定中心、空軍油料所等多家權威機構檢測,均全項達標。進入天開園后,公司正在進行年產10萬噸蓖麻油生物航煤工業化裝置設計,并準備在京津冀地區選址自建工廠。
天津醫科大學“基于綠色合成技術的光引發劑開發”項目能解決化學材料生產過程中的污染問題,同時大幅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入駐天開園后,該項目在邯鄲建立了中試平臺,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創新是一座城市發展不竭的動力,正因如此,天開園的建設得到天津的“偏愛”,同時也得到天津市各高校毫無保留的支持。
南開大學發揮綜合學科特長,在園區集合了相應的高質量服務資源,為園區科創服務體系提供了便捷的配套補充;天津理工大學推動天開園西翼建設,面向園區開放實驗室平臺和圖書館資源,積極組織西翼金種子計劃申報,挖掘優質項目,為西翼發展添動力、筑根基。
在天開園內,有一只50億元規模的母基金。這只基金由九安醫療、海河產業基金、天開集團、天津大學北洋教育發展基金會與海棠創投基金共同設立。該基金兼具投資子基金和直投項目功能,有利于充分利用天津大學的科教資源、海棠創投的基金管理經驗及其背后的校友、人才資源,引導優質項目與科創成果轉化落地天開園。
李偉告訴記者:“我們公司在天開園6號樓606室,同樓層有好幾家新能源方面的兄弟院校企業,互相交流、洽談合作特別方便快捷。”
推開隔壁辦公室的門就可以進行技術研發和創新經驗的交流,跟樓上樓下的同仁聊一聊就可能做上下游產業鏈的鏈接……如今的天開園就像一個科創“魔方”,對接出成果轉化的無限可能;而各高校則如同源頭活水,為這只“魔方”注入不竭的創新動力。
《中國教育報》2024年12月06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