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師生在聯合體成員單位共建的開放型實踐基地開展園藝技能訓練。資料圖片
日前,從新疆昌吉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老龍河基地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通過對種植的“中棉113”品種棉花進行現場測產,百畝攻關田籽棉平均產量達到750.3公斤/畝,千畝示范片籽棉平均產量達到637.7公斤/畝,再創昌吉回族自治州百畝棉花示范、千畝棉花示范畝產歷年新高。“這一亮眼成績的背后,是我們現代農業市域產教聯合體努力的結果。”昌吉國家農高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銘興奮地對記者說,“園區、職業學校、企業和科研院所,四方一起發力,突破了一系列難題,交出了這份高產答卷。”
新疆重點打造的九大產業集群中,有四個是與農業相關的產業集群。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有“西部種業之都”“全國優質小麥之鄉”之稱,這些年的發展形成了糧油、優質畜產品、棉花和紡織3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基于獨特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職教資源優勢和科研優勢,2023年5月,昌吉農高區現代農業市域產教聯合體正式啟動建設。一年多來,該聯合體引領新疆現代農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譜寫了一曲“產科教”融合融匯的新贊歌。
政策和資金支持確保產教聯合體高效運行
“我們園區是干農業的,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是培養農業人才的,泰昆集團等企業是涉農企業,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農業研究中心是研究農業的。”張銘說,“一個‘農’字把大家聚集在一起,為了一個目標,那就是推動和引領區域現代農業發展。”
昌吉國家農高區現代農業市域產教聯合體由昌吉農高區牽頭,園區內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泰昆集團、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農業研究中心四家單位共同牽頭打造。為了確保產教聯合體建設進度,昌吉回族自治州成立了由政府部門、產業部門、科技部門、院校及社會其他部門組成的市域產教聯合體工作領導小組,加強聯合體運行頂層設計,統籌推進聯合體建設工作,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協調解決聯合體管理運行中的重要問題,督促檢查聯合體建設運行成效。
同時,組建由昌吉農高區管委會及行業主管部門發改、工信、人社、教育等部門牽頭組建的產教聯合體理事會,設立聯合體辦公室,確保產教聯合體高效實體化運行。
建設過程中,該聯合體得到了當地政府在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昌吉回族自治州將聯合體建設作為服務現代農業提質賦能、創建產教融合城市的重要舉措,專門制定《昌吉州關于加快推進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指導意見》支持聯合體建設,協調州教育局、科技局、農業農村局等單位共同加強對聯合體工作的指導和支持。
此外,昌吉農高區與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農業研究中心簽訂了一體化發展戰略協議。昌吉回族自治州將聯合體成員單位統一納入“庭州英才”計劃,享受引才、用才、培才待遇,并設立“庭州三農人才”專項。專門設立職業教育發展專項資金,每年1000萬元用于支持產教聯合體成員單位人才培養改革、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等。同時,設立了聯合體運行專項資金,州、市、校、企四方每年為聯合體提供工作經費200萬元,為實體化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園區每年爭取2億元以上各渠道投入,用于聯合體成員單位對接現代高效農業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開展“產科教”聯合創新。
“有了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市域產教聯合體實現了高效運行,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縱深發展有了平臺和抓手。”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黨委副書記、主持行政工作的副校長楊貴泉說,“各方力量的匯聚和加持,進一步增強了聯合體推動和引領區域現代農業發展‘產科教’融合融匯的實力。”
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我們與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共建新疆畜禽健康養殖技術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采用校企共建、共管和共享的建設和運行管理機制,面向新疆畜牧企業和科研單位開放研發平臺、儀器設備,實現重點實驗室資產投入、科研產出和社會影響力的最大化。”昌吉國家農高區現代農業市域產教聯合體牽頭企業新疆泰昆集團人力資源總監程建斌對記者說。該企業還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農業研究中心緊密合作,成立了創新基金,推動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僅是企業和科研院所加大了聯合體投入和建設,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也努力打造創新平臺。“市域產教聯合體建立后,校企共同推進創新服務平臺實體化市場運作,學校投入5400萬元、企業投入2000萬元,校企共建覆蓋農業全產業鏈的智慧農業、農產品深加工技術等16個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形成‘技術研究+成果轉化+校企合作+鄉村振興’模式。”楊貴泉說。
每個平臺與南疆三地州的縣、鄉行政部門簽訂兩個以上產業扶持項目協議,先后有110人次校企專家、教師入駐學校技術技能創新平臺,打造了以種子生產與經營國家級職業教育創新團隊為代表的現代農牧業創新團隊16支,培育了一批受基層廣泛贊譽的葡萄專家、小麥專家、“豬博士”、“牛專家”。
在聯合體的大力支持下,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45個專業完成疆內各自專業相關的8400余家行業企業調研,建立并完善了企業人才需求清單等校企五張清單,行業企業深度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我們不僅與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組建‘慧爾’訂單班,雙方共同培養人才,還與學校實施科技、人才共享,聘請水肥一體化技術專家陳志作為我們企業的專家,負責公司技術推廣和標準化培訓。”新疆慧爾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副總裁馬文新說。
“作為聯合體牽頭單位,在人才培養上,我們充分發揮科研院所的力量。”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農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賈金龍說,“我們有500位科學家,都在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兼職當老師,他們帶著最新的農業高新技術走進校園,站上講臺,把新知識和新技術教給學生們,讓學生還未走出校園就掌握最先進的農業技術。”
不僅如此,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農業研究中心16支創新團隊里,每個團隊都有2—3名來自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的科研骨干,每個骨干再帶20—30名學生參與到全疆的棉花高產、綠色低碳、棉花育種、畜牧健康養殖等方面的項目科研和技術推廣中,開創了高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
打造“一帶一路”中亞農業科技合作推廣示范區
雖然只有短短一年時間,但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畢業生、新疆九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職工阿孜古力·庫爾班,已經成長為該公司在烏茲別克斯坦生產基地的負責人,技術和管理能力都得到了公司的高度認可。同阿孜古力·庫爾班一樣,越來越多的高技能人才走出國門,在中亞國家大顯身手。
“昌吉國家農高區現代農業市域產教聯合體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科研優勢和職教優勢,以及人文優勢。作為農業大區,在全國農業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新疆和中亞國家同屬干旱半干旱綠洲農業生態區,在氣候條件和農牧業生產環境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楊貴泉說,“為此,聯合體將充分發揮這些優勢,推動現代農業‘走出去’、職業教育‘走出去’。”
新疆是向西開放的橋頭堡,與中亞國家山水相連、人文相通,具有“一區聯八國、一路連歐亞”的獨特地理優勢,在氣候條件和農牧業生產環境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為服務國家戰略,聯合體堅持“走出去”,發揮各自優勢,深入推進與中亞國家的產科教合作,著力打造“一帶一路”中亞農業科技合作推廣示范區。
據了解,該產教聯合體積極發揮高校、科研機構、龍頭企業科技人才優勢和農高區地緣產業優勢,建設中亞農業合作交流平臺。通過舉辦農業產業科技創新與國際農業技術交流活動,推進與中亞在節水灌溉、農業智能裝備、農產品加工等多領域技術和人才培養合作。
“學校與聯合體內九圣禾種業公司成立‘中亞農作物種質改良推廣科技創新院’,召開‘中國—中亞農業科技創新與合作國際研討會’等。”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鄧雙義說,“產教聯合體還在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建立示范基地,推動農業新技術‘走出去’。學校承擔留學生培養工作,開展出國就業訂單培養。籌建‘小而美’的‘中—塔現代農業工程技術學院’。”作為地處“亞歐黃金通道和向西開放的橋頭堡”“全國優質農牧產品重要供給基地”的產教聯合體,以突出的區位和產業優勢,為“一帶一路”中亞農業科技合作搭建了一個大平臺。
據了解,該聯合體將聚焦“區內培養、中亞就業”,試點職教國際化人才培養新模式,為聯合體內“走出去”企業開展小訂單培養。同時,聚焦農業新技術輻射,加強與周邊國家農業技術技能創新交流,在資源創新、品種培育、試驗示范、新技術研究推廣、人才培訓等方面與中亞國家加強交流和合作,挖掘新疆與中亞國家農業合作的巨大潛力。
《中國教育報》2024年12月17日 第0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