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源頭活水”

高校通過與企業、產業界的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協同創新,補齊斷點、疏通堵點、破解痛點

發布時間:2024-12-23 作者:王秀良 來源:中國教育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中,作為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結合點,高校理應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賽道上展現更大作為。

  然而,當前我國高校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礎研究與前沿研究、科研成果轉化及產學研合作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為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須提升高校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效率、效益與效能,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源頭活水”。

  構建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學科專業體系

  建立動態學科調整機制,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學科。高校要以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為引領,進一步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圍繞新興產業領域,調整優化學科布局,全力建設有利于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興學科、交叉學科,打造學科集群和創新高地,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深化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優化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高校應當根據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求,將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創新文化全面納入育人體系。一是建立健全實踐教學體系,增強教學設計的整體性,提升學生的知識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視野。二是健全“課程—實踐—創業”育人模式,開設創新創業課程,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三是注重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營造鼓勵探索、包容失敗的良好氛圍。四是重視跨學科融合教育,培養復合型科技創新人才,以滿足相關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對創新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建立促進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的長效機制

  圍繞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在“引培用留”上下功夫。加強基礎研究,推進科技創新,人才是決定性因素。高校應強化人才戰略要地意識,著力引進、培養、造就更多科學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等。一是在“引進”上想辦法,努力構建高水平創新人才高地,引進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前沿研究能力、創新精神的高層次人才。二是在“培養”上出實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拔尖創新人才。三是在“使用”上給舞臺,為人才提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空間,充分釋放創知、創新、創業活力。四是在“留住”上謀策略,積極發揮“雙帶頭人”作用,搭建人才成長、發展的平臺,保障人才專心投入教學科研工作,努力做到“服務到人、情誼感人、待遇招人、事業留人”。

  瞄準重要基礎研究和戰略性原始創新,深化科研體制改革。高校應構建符合科學研究規律的管理機制,實現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深度融合,確保基礎研究的長期穩定投入,同時鼓勵前沿領域重大科學問題的探索與突破。一方面,要健全人才激勵制度和政策,通過設立專項獎勵、提高科研津貼、優化職稱評定體系等方式,充分調動科研人員投身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激發他們的創新潛力和創造能力,強化原創性、顛覆性、關鍵核心技術研究攻關。另一方面,要創設寬松包容的學術環境,倡導學術自由和創新寬容的文化氛圍,允許科研人員在探索過程中出現失誤和挫折。同時,要建立科研誠信體系,保護知識產權,減少科研人員的后顧之憂。此外,還須用好國際國內兩種科技資源,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拓展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完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和“政產學研用”合作機制

  加強制度創新與政策引導,構建科技創新服務平臺。高校應制定和完善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產學研合作政策框架,明確各方權責關系,構建政府引導、市場驅動、高校主體、企業參與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一是建立以貢獻為導向的科研評價新體系,重構以需求為導向的科研組織新模式,從企業和產業界的實際需求出發,有針對性地布局科研和產出成果,為解決實際問題開展技術攻關。二是構建集技術研發、測試驗證、中試放大、市場推廣于一體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促進產學研深度合作,加快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速度。三是建立科技成果信息發布與交易平臺,促進信息流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科技成果供需雙方的匹配效率。高校通過與企業、產業界的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協同創新,補齊斷點、疏通堵點、破解痛點,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

  強化校地、校企、校所協作,構建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通過構建校企聯合育人生態系統,加大企業優質資源融入高校人才培養的深度和力度,打造面向企業的“教育·就業·創新”全周期人才培養鏈條。在此基礎上,以點帶面,帶動一批課題、師生、平臺和成果的涌現,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策源地。高校應創新體制機制,建設駐地、駐企、駐園創新平臺,既依托大學科技園、產業園區為創新人才營造交流空間,加速初創企業的孵化進程,又推動高校優勢學科、團隊和實驗室下沉產業一線,加強和企業的深度融合與協同攻關。同時,高校還應聯合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等國家級戰略科技力量,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構筑護航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強大編隊。

  (作者單位系南京師范大學,本文系2023年度馬工程委托項目[2023MYB002]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4年12月23日 第0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综合av|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尤物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 香蕉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2|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卫校国产小美女| www.999精品视频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播放器|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精品九九人人做人人爱|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作者|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清白在天天线| 国产99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动图|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精品久久久BBBB人妻| 91探花福利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99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亚洲精品午夜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快看|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免费|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女人香蕉久久**毛片精品|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京东传媒| 国产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亚洲youwu永久无码精品| 国产在vr视频精品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