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上海交大建師生創新創業聚集地,跑好創新策源、成果轉化兩個“一公里”——

創新動能在“大零號灣”激蕩迸發

發布時間:2024-12-24 作者:本報記者 張瀅 特約通訊員 張運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在“大零號灣”,霖鼎光學公司研發人員正在開發光學注塑工藝。資料圖片

 

?在“大零號灣”,節卡機器人公司研發人員正在測試自主研發的人形雙臂機器人。資料圖片

■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教育強國建設調研行

  黃浦江由東西轉向南北的首個轉彎口,曾因遍布老破舊廠房,被戲稱為“閔大荒”。這里的“閔”,是上海市閔行區——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所在地。

  2015年,上海交大從閔行校區西北角幾棟閑置廠房起步,建設師生創新創業聚集地“零號灣”。2018年,學校、上海市科委、閔行區共同推進“大零號灣”建設。短短數年間,“大零號灣”成為上海唯一以“創新策源”為定位的功能區,區域覆蓋17平方公里,匯聚4000余家科創企業。

  上海交大的改革者們說,正是該校科技成果轉化改革試點的探索與實踐這一策源之“源”,有效激發了創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強化校企科研合作,讓更多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大零號灣”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背后有著哪些推動力?日前,記者走進這里一探究竟。

  從0到1再到100:

  解開科技成果轉化“細繩子”

  12月18日,國家知識產權局信息顯示,奕目(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奕目科技”)取得名為“光場鏡頭及光場成像系統”的專利。這項專利的申請成功,意味著該公司在工業級光場相機鏡頭的設計、制造等技術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并且相關技術已獲得法律保護。

  帶領該公司成為國內唯一、國際僅兩家之一微米級光場系統生產商的,是該公司CEO李浩天和首席科學家施圣賢。施圣賢的另一個身份,是上海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李浩天的碩士生導師。

  在“大零號灣”,像奕目科技這樣的創業公司還有很多。

  從2013年試點成果折價入股賦權科研團隊,到2016年完成首例知識產權協議定價出資的工商注冊,再到2018年完成首例協議定價增值的“遞延納稅”認定……上海市高校科技發展中心總工程師、上海交大知識產權運營服務中心原主任劉群彥介紹,學校通過建設大科研體系,圍繞科研創新全鏈條發力,陸續開展了一系列大膽改革,激勵一批師生帶著成果走出“學術深閨”,在“雙創”舞臺上大放異彩。

  “創新不僅要有從0到1的科學發現,也要有從1到10、從10到100的成果轉化。科技成果只有轉化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不轉化是最大的損失!”劉群彥說。

  通過改革,束縛科研人員手腳的“粗繩子”不多了,而“細繩子”還大量存在,怎么辦?上海交大的答案是統籌研究政策予以綜合解決。

  2020年11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支持上海交通大學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專項改革試點實施方案》,鼓勵該校做科技成果轉化的“小崗村”,帶頭探索成熟定型、可復制推廣的科技成果轉化路徑和模式。

  2021年,上海交大由校領導掛帥成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領導小組,統籌成果轉化與知識產權工作。此后兩年,該校先后出臺涵蓋組織、管理、激勵、服務、保障的“1+5+20”相關政策體系,搭建起科技成果轉化的“四梁八柱”。同時,建立起“一門式”數字化行政審批系統,打造“首問制”技轉專員隊伍,從制度、技術、團隊多個層面全方位賦能科技成果轉化。

  2019年奕目科技成立時,施圣賢還有些顧慮:“一方面,科技成果轉化周期長,牽扯大量精力,教學與科研易受影響。另一方面,科研成果屬于學校,是國有資產,要求保值增值,但成果轉化并不能保證成功……”

  問題與改革總是相生相伴。同樣在這一時段,上海交大推進“職務成果賦權轉讓”“成果轉化職稱評定”“留崗離職創業”等政策落地,在權責、資金和個人發展等方面消除了教師的后顧之憂。

  隨著一道道“細繩子”松綁,上海交大師生的創業熱情迸發出來了。2020年以來,該校科技成果的轉讓、許可及作價投資項目數量超過450項,比改革前增長4倍。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上海交大科技成果轉化的“陽光化”企業數量已超過160家。近兩年就有5家企業成功上市,12家企業正在申報上市,甚至出現了由該校教師參與創辦的科創企業爭相排隊上市的熱潮。

  高校、政府和企業:

  跑好最先最后兩個“一公里”

  “要以承擔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改革試點為契機,依托‘大零號灣’,用兩個‘一公里’把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貫通起來。”2023年2月27日,上海市正式發布《推進“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建設方案》,首次公布建設世界級“科創灣區”的戰略構想,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在發布會上如是說。

  “‘大零號灣’在空間、資源和平臺上為創新策源提供了廣闊舞臺。”上海零號灣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志剛介紹,自“大零號灣”全面建設啟動以來,上海交大與地方緊密聯動,探索建立政府協調、高校參與推動、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轉化與創新創業孵化生態。

  2023年5月,上海交大與閔行區共同出資成立上海大零號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區域內科創企業孵化、引進和服務的市場化運營主體,從體制機制上探索區校共同促進高水平科技成果轉化的新模式。

  豐富的人才資源、濃烈的創新氛圍、完善的服務鏈條,構成了豐沃的創新土壤。

  創業至今,奕目科技因技術迭代和產能擴張需要,一共搬了3次家,辦公區域也從最初的幾十平方米擴展到數千平方米,但始終繞著“大零號灣”轉。

  “小到算法迭代、大到光刻機調試,從上游的技術研發到中游的創投融資,再到下游的客戶對接,每一步都困難重重,但總能在‘大零號灣’找到出口。”李浩天說。

  “大零號灣”的建成與發展,是典型的高校率先“落子”,撬動政府、企業共同參與的創新策源大棋局。上海交大是如何做到“小球帶動大球轉”的?

  “創新能力是源頭活水,更是第一動力。”丁奎嶺介紹,“十四五”以來,該校面向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大海洋”“大健康”“大信息”“大零號灣”四大專項行動計劃,聚焦“大零號灣”創新策源能力建設,持續優化科研平臺戰略布局。同時,瞄準科技前沿,實施“交大2030”計劃,致力產出具有前瞻性、顛覆性的原始創新成果。

  “高校獨特的學科和科研優勢,讓‘大零號灣’的源頭活水更加充盈。”該校大零號灣專項辦公室主任、上海大零號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柳寧介紹,在上海市、閔行區兩級政府支持下,該校啟動了“基礎研究特區計劃”,遴選出一批有想法、有魄力的學者闖“無人區”,啃“硬骨頭”,學校規劃布局的20余個校級多學科交叉平臺,全部與區域重點新興產業方向實現強關聯。

  今年5月25日,該校與閔行區共建的“大零號灣一公里孵化器”首個科創載體正式啟動運營。首批16家“交大系”入孵企業,從全校60多個潛力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來自9個院系。

  扎實的基礎科研和原始創新能力,夯實了“最先一公里”的地基;高效的校地聯動、廣泛的校企協同,則為跑贏科技成果轉化及市場化應用“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寬廣賽道。據統計,近5年來,閔行區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近10%,大部分投入集中在“大零號灣”區域。

  過去、現在與未來:

  致力培養戰略型科技領軍人才

  “科技成果轉化需要熟悉科技、產業、政策和資金等各個方面的系統知識。在我國,專業的成果轉化機構和隊伍比科研人員更稀缺!”劉群彥說。

  2022年7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發文,授權上海交大增列全國首個技術轉移專業碩士學位點。截至目前,該校技術轉移碩士項目已累計招生350余名,平均年齡36歲,平均工作年限13年,75%以上擁有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背景。

  “技術轉移專業碩士培養的是具備技術戰略規劃能力、前沿技術商業化能力、科技與金融雙向融合能力、特定行業研究分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奚立峰介紹,首批技術轉移碩士已于今年6月順利畢業,主要面向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等行業,強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墻外,是既有的輝煌;墻內,孕育著未來的希望。

  每天臨近午夜,“大零號灣”依然燈火通明。一墻之隔的上海交大校園,學生創新中心里,工程實訓、科創競賽、項目路演等活動熱火朝天。

  “2015年首批入駐‘大零號灣’的10余支團隊,都源自校園早期孵化的學生科創項目。如今,這些項目不僅全部存活,而且不少正步入加速擴張階段。”該校學生創新中心(創業學院)教師馮曉說。

  “創新的持續離不開教育的種源。”在馮曉看來,得益于“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的辦學傳統,該校不僅培育了師生鮮明的創新創業精神,還孵化出了商湯科技等一批在各自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和獨角獸企業。

  建設中的該校閔行北校區,一座雙子樓正拔地而起。一棟位于校內,屬于溥淵未來技術學院;另一棟在校外,是寧德時代的未來能源研究院。

  “兩棟樓通過連廊相連,一端連接學術界,另一端對接產業界,為‘大零號灣’構建未來能源產業集聚高地和未來產業人才培育特區提供獨特的硬件支撐。”該校“大零號灣”專項辦公室原副主任羅金才說。

  “作為教育部首批未來技術學院之一,溥淵未來技術學院致力打破學習邊界、學科邊界、學校邊界,探索構建具有世界影響、中國特色的產教融合教育體系,面向未來產業培養戰略型、國際化科技領軍人才。”溥淵未來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韓海波介紹,學院與學校的優勢學科合作,建立交叉研究中心,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還與企業共建聯培基地,面向研究前沿,由企業出題出資,師生揭榜掛帥,實現科技、教育與產業協同創新。

  初創者們說,“大零號灣”的“零”蘊含兩層意思:一是創新創業中的校區、園區、城區零距離,二是象征著科技創新從零開始、創造無限可能。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讓更多科研成果‘落地生金’,為支撐經濟發展轉型升級創造更大的價值。”在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看來,“大零號灣”正向著世界級科創灣區的目標破浪前行。

  (通訊員曹杰 盧思語 曾玉竹對本文亦有貢獻)

《中國教育報》2024年12月24日 第0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青青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看| 国产精品白丝喷水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欧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波多野结衣 | 国产精品1000夫妇激情啪发布|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青草|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久久精品9988|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va免费精品|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香蕉| 国产成人青青热久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高清全国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四虎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麻豆|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动漫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永久免费网站|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国产精品激情综合久久| 精品久久人人做人人爽综合| 在线精品动漫一区二区无广告|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免费精品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成人A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蜜芽|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日本| 久久久久九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