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拓展大學生就業成長路徑

發布時間:2024-12-28 作者:陳景娥 來源:中國教育報

  畢業后意識到互聯網技術的廣闊應用空間,經過不斷學習和積累創立了自己的網絡科技公司;心疼家鄉柚子林里堆積如山的廢棄柚果,選擇生物工程專業,深耕合成生物酶催化技術,用生物科技助力資源深度利用,幫助農民增收……新時代大學生面向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面向基層,勇于突破、主動學習,不僅解決了個人就業問題,還為他人提供了就業機會,這正是大學生應對未來就業挑戰的奮進姿態。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鼓勵青年投身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創業,拓寬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這一重要論述為深入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9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優化自主創業靈活就業保障制度”,并對自主創業、靈活就業、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等作出部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高校、大學生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高校應將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融入課程教學,加強就業指導和信息服務。

  在當前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高校如何適應社會變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高質量就業,已成為教育改革的核心議題。隨著創新型經濟的崛起,創業教育逐漸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在設置課程時,應超越學科界限,建立跨學科課程體系,將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融入大學生日常學習。這不僅要求高校開設創業相關課程,還需要在其他學科課程中引入創新思維培養,確保大學生能夠在不同領域、不同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新、解決問題。與課程設置創新相適應,教學模式也要實現多樣化。高校應積極引入數字化教學和項目式教學等新模式,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增強大學生的參與感和學習效果,幫助大學生做好知識儲備,提升應對未來職業挑戰的能力。課程教學的創新,強調課程設計和評價應以大學生的實際學習成果為標準,而不是單純依靠考試成績。這種理念要求課程設計者在制定課程目標時,不僅考慮大學生應掌握的知識,還需明確大學生在完成課程后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從而促使教學內容和方式與大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緊密結合。

  在進行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同時,高校應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的就業指導。高校就業指導是學生從教育階段向職場過渡的關鍵橋梁,其質量不僅影響大學生的就業率,還關系到他們的職業成就感和未來發展。為此,高校應建立就業市場動態監測和反饋機制,及時調整就業指導策略和相關課程設置,確保其與就業市場需求保持一致。高校應為大學生提供個性化就業指導服務,通過一對一的職業規劃咨詢和企業參訪等活動,幫助大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職業規劃選擇合適的就業方向。此外,高校還應促進就業信息透明化,確保大學生能夠及時了解企業招聘動態和就業市場變化,從而作出更加理性的職業選擇。

  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緊跟時代和科技進步的步伐,致力于成為創新型、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

  轉變就業觀念,致力于成為創新型、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是當前大學生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高校應指導大學生認清業態變化,轉變就業觀念。網絡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產業業態和就業形態都更加多樣化。科技發展催生了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和生命科學等眾多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打破了職業界限,也導致全球就業形態發生了深刻變革。單一勞動雇用形式和終身穩定工作轉變為個體經營、非全日制勞動和互聯網平臺就業等靈活就業形式、多樣化職業選擇。在互聯網平臺的推動下,直播帶貨、在線教育和自由職業等新型就業形式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未來社會對復合型、跨學科人才的需求將愈發迫切,在校大學生應積極打破學科邊界,主動學習與自身專業相關的跨領域知識,培養復合能力,進而在畢業后能夠應對復雜多變的就業形勢。比如,數字經濟作為未來社會的重要產業之一,涵蓋了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和在線教育等眾多領域,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應看到數字經濟背后所蘊含的巨大潛力,通過學習相關技術,如數據分析和編程語言等,迅速進入這一領域,成為未來經濟的重要推動力量。

  高校應引導大學生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層就業創業。服務基層是畢業生實現個人價值的重要方式。在基層工作中,學生可以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技能應用到實際場景中,幫助基層地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為了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創業,到現代農業、社會公共服務等領域就業創業,國家推出了一系列包括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和考研加分等在內的政策,引導大學生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實現個人與社會的雙贏。

  面對以上形勢變化,在校大學生要在思想、心理和知識技能儲備上做好充分準備,成長為創新型、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努力擁有成功職業生涯和美麗人生,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貢獻。

  多方密切協調就業供求關系,創造優質就業機會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就業供求關系的平衡,首先依賴于政府政策的引導。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新興產業發展,推動高校與企業加強合作,以解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應關注學術研究,還應緊跟企業對技術和技能的需求,調整課程設置,尤其是通過校企合作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和就業崗位。高校尤其要與當地優勢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合作,為大學生創造更多實踐機會,幫助他們提前適應職場,提升就業成功率。良好的校企合作不僅可以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還可以提高企業競爭力,保持企業的先發優勢,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政府部門要完善并及時創新社會保障體系,為新型就業形態保駕護航。隨著靈活就業模式的廣泛應用,傳統的社會保障體系難以完全覆蓋從事自由職業、個體經營或互聯網平臺工作的勞動者?,F有社會保障體系要對新就業模式、新業態做到準確認知和快速反應,不斷進行完善?!兑庖姟分赋?,“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強調“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會保障制度,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推動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住房公積金向職業勞動者廣覆蓋”,等等。目前,針對靈活就業,地方和有關部門已經創新了一些社會保障的做法,不僅提高了靈活就業者的工作安全感,也為社會整體的就業穩定性提供了重要支撐。

 ?。ㄗ髡邌挝幌稻沤殬I大學)

《中國教育報》2024年12月28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99re在线视频精品| 久久er99热精品一区二区| www.999精品视频观看免费|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精品一区二区ww| 99热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 精品久久久一二三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 | 国产在线高清精品二区色五郎| 99re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站|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91大神在线精品网址|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v视界|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bbwbbwbbw|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久久996热精品xxxx|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电影| 最新69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 尤物TV国产精品看片在线| 欧亚精品一区三区免费|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久久9精品久久久|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精品| 四虎精品免费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日本尤物精品视频在线看| 91精品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野外| 99re这里只有精品6|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