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戰略目標確定,戰略路徑的選擇便十分重要。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千頭萬緒,任務繁重,既要充分估計困難,更要突破思維極限。
上周,教育部召開2024年年終總結會,強調要“學明白、想明白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點要點、教育強國建設必爭領域、改革攻堅的著力點”“以點的突破帶動全局工作深入推進”。
個中信號,十分鮮明:一子落、滿盤活,選準選好著力點、關節點和方法路徑,進而帶動全局工作,是接下來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和重點。
恰在上周,教育部的兩場工作會涉及的兩項重要工作,為此做了清晰“打樣”、典型“示范”。
一是12月26日舉行的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建設工作會。
這個區域中心,是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關節點”地位如何體現?工作會闡釋得非常明白: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是支撐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然要求、遵循科技創新規律的必然要求、引領現代大學變革的必然要求。
也就是說,區域中心的建設,在錨定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目標的同時,會帶動包括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政產學研金協同、評價體系等一系列綜合變革,形成合力賦能高等教育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是12月27日召開的2024年全國教育數字化工作總結會。
教育部啟動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已滿三年。建成了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堅持“應用為王”提供了一批優質服務,打造了數字教育國際品牌。這三年的工作成就,集中體現在服務立德樹人、促進教育公平優質發展、賦能教育變革等方面。
也就是說,一個戰略行動,全面凸顯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牽動各級各類教育開辟發展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優勢,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以上兩項工作的輻射效應,廣泛而深遠——何為“關節點”作用?這就是“關節點”作用。
在教育強國建設宏大課題中體現“以點帶面”思維,背后涉及一系列觀念變化與能力提升要求。
就此,年終總結會提出,要“干明白、悟明白謀劃推進的工作閉環、有效方法”“提高教育強國建設執行力,提高轉化能力,增強政策制度的設計能力和機制建設的謀劃能力”“加強預期管理,找準試點切口,做好試點指導”。
這意味著,要善于把總體目標分解為子目標,把大問題分解為小問題,找到問題的關鍵,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同時要綜合考量實踐基礎、落實能力、支持保障等因素,分級分類分區域分批次開展試點,試出成效和經驗。
2025年是教育強國建設全面布局、高位推進之年。“學明白、想明白、干明白、悟明白”,找到更多的“關節點、著力點”,下出更多的“一子落、滿盤活”,要成為教育戰線的“基本功”,以此持續提升教育強國建設質效。
(作者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24年12月30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