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和情操,還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思想和人格。世界很多國家都重視以美育促進學生發展,采取多種措施幫助學生發現美、欣賞美、表達美。——編者
第60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近日在意大利落下帷幕。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擁有上百年歷史,是意大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文化盛會之一。展覽涉及視覺藝術、現代舞蹈、戲劇、電影等多個領域,體現了意大利對藝術和文化的關注,也反映了其藝術的獨特優勢和全球影響力。意大利能在文化藝術領域取得突出成就,與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創新的藝術教育理念和政策密不可分。意大利將藝術教育融入各個教育階段,同時充分發揮政府、企業和社會機構的協同作用,培養出眾多杰出的藝術人才。
學校藝術教育有良好保障
意大利的藝術教育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縱觀意大利藝術史,從家喻戶曉的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芬奇,到屢獲殊榮的“歐洲電影新浪潮時期最狂放的導演”費里尼,意大利涌現出無數的藝術家,他們留下的藝術杰作成為意大利藝術不斷發展革新的養料。豐富的藝術文化歷史寶庫,方便意大利藝術家們從中汲取靈感,源源不斷地推出新的作品。
意大利尤其重視學校的藝術教育。2003年,意大利通過法案,成立了“藝術與圖像”專門學科,并將其設置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必修課,讓學生從小就開始接受藝術教育。在高中階段,意大利創建了音樂和舞蹈高中,專門教授音樂和舞蹈,同時將原本就存在的藝術高中課程重組為六大教育板塊,包括視覺藝術、建筑和環境、視聽和多媒體、設計、平面設計、舞臺設計,以多樣化的課程設置滿足學生的多元教育需求。
意大利的法律法規將“保障學生的人文和藝術知識”視為教育的優先事項,明確指出“國家教育和培訓體系的任務之一是促進藝術學習和實踐,并以此作為課程的基本要求”,從立法層面保障了藝術教育在學校的普及。
多種力量推動藝術教育發展
意大利政府部門、社會機構、企業等廣泛合作,共同推動藝術教育的發展。
意大利政府一直將藝術教育視為文化產業和創意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設立了多個針對年輕創意人才的獎項,涵蓋藝術、建筑、設計和策展等領域。這些獎項由文化部、外交部和意大利文化機構共同支持,給予獲獎者每月2000—4000歐元的資助,并為他們提供在國際重要藝術場館中學習和體驗的機會。
同時,意大利政府采取多項舉措,消除文化消費的經濟障礙。例如,年滿18周歲的居民可獲得500歐元的經濟補助(也被稱為“18歲獎金”),用于電影、音樂、文化活動、書籍、博物館、劇院等場館和領域的文化消費。歐洲統計局的報告指出,近年來,意大利文化藝術領域的公共支出保持增長,意大利專門針對文化部門的就業增長批準了新的預算,例如意大利2021年推行的“國家復蘇和韌性計劃”中就包含了對藝術教育發展的專項資助。
意大利藝術教育與社會的聯系體現在眾多城市和地區的公共藝術項目中。根據官方調查數據,意大利擁有約8000家公共圖書館。這些圖書館推動了多項針對特定群體的社會文化項目,包括讀書工作坊、閱讀小組、兒童課程、求職培訓等。許多圖書館通過舉辦各種活動,為市民的文化成長和社區發展提供了空間,例如舉辦展覽、電影放映、戲劇表演、現場音樂會和地方歷史研究活動。一些街頭藝術項目的興起,也為城市中被忽視或衰退的社區注入了新的活力。
意大利的企業在藝術創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許多大型企業如意大利的奢侈品牌、汽車制造商等,投入大量資金支持藝術項目和藝術教育,為藝術創作者提供贊助和資源支持。過去幾年,由于新冠疫情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意大利各個行業都加快了數字化轉型。音樂產業將重心逐漸從傳統的現場表演轉為電視和網絡節目制作,許多歌劇院也專注于開發可在線觀看的視聽產品,使得文化類企業對技術人才有了越來越多的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意大利高校文化與數字創新領域的學科建設步伐。
此外,意大利的社會機構密切關注與藝術相關的社會議題。意大利約有34萬個非營利組織,其中22萬個定期或不定期地為公眾提供文化、娛樂和體育服務,約65%的組織專注于藝術和文化活動。
創新現代藝術教育路徑
進入21世紀后,意大利的藝術教育逐漸發展出多元化、跨學科的特點,不局限于傳統的美術或音樂教育,而是逐步擴展到現代藝術、數字藝術、影視藝術、設計藝術等多個領域,旨在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藝術人才。
意大利政府不斷出臺教育政策,推動學校藝術教育創新。例如要求在學校課程設置中加入藝術教育“三年計劃”,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計劃中的課程涉及音樂、舞蹈、戲劇表演、視覺傳達和語言創意等多個領域,相關活動設計使意大利學生能夠接觸到意大利的文化藝術遺產,并推動學生的藝術實習。政府鼓勵學校與研究機構合作,為授課教師提供培訓支持和藝術實踐場地。
意大利文化部設有專門負責當代文化藝術創作的部門,以支持當代建筑、城市規劃、攝影、視頻藝術、設計、時尚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該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是推動意大利博物館在藝術教育領域發揮更多作用。一方面,鼓勵各地博物館和相關機構豐富館藏,支持各類新興藝術家的創作,不斷提升藝術品的質量;另一方面,鼓勵發展各類新型藝術博物館。以羅馬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為例,它由意大利文化部牽頭建立,旨在打造一個視覺藝術的大型有機體,它不僅是連接意大利已有藝術成果和創新藝術形式的橋梁,同時也是一個面向意大利民眾的藝術教育場所。類似的新型博物館在意大利多地已落成,它們構成一個龐大的網絡,在推動意大利藝術教育創新的進程中擔任了重要角色。
(作者單位系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綜合語部)
《中國教育報》2025年01月02日 第0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