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著力打造“三個樣板” 奮力譜寫教育強省建設嶄新篇章

——專訪青海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申紅興

發布時間:2025-02-21 作者:通訊員 林冰瑩 本報記者 余闖 來源:中國教育報

①海東市平安區二小教育集團師生參觀科技館。

②青海大學學生在進行實訓。

③青海師范大學開展助力邊遠鄉村牧區體育美育浸潤計劃行動。(資料圖片)

  長期以來,青海省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走出了一條具有青海特色的教育高質量發展道路。青海在進一步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細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方面,有哪些科學考慮和扎實舉措?對此,記者專訪了青海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申紅興。

  問:請您介紹一下青海省教育大會對于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推進教育強省建設作出了哪些部署?

  答:未來一段時間,我們將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按照“393”的工作思路,搶抓發展機遇,深化綜合改革,加快建設教育強省。

  第一個數字“3”是目標,即打造教育發展3個樣板。打造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青海樣板、西部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青海樣板、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的青海樣板。

  第二個數字“9”是路徑,即實施教育強省建設九大工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固本鑄魂工程、教育資源優化布局工程、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工程、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工程、職業教育能力提升工程、教師隊伍強基創新工程、開放辦學加速升級工程、教育改革系統推進工程和智慧教育數字賦能工程。

  第三個數字“3”是保障,即構建支撐教育強省建設的3項保障機制。建設教育強省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持續開展黨風廉政和作風建設;健全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圍繞教育強省建設新要求優化教育經費使用;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以教育系統安全穩定助力社會穩定大局。

  問:青海地廣人稀,具有獨特的地域和人文環境。如何讓教育資源精準覆蓋、適配學生需求,使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眾?

  答:一是推動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加強縣域人口出生與流動監測分析,前瞻性開展基礎教育資源布局,擴大公辦普惠性幼兒園資源,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深化學區制改革和集團化辦學,穩步擴大優質普通高中資源總量。

  二是推動職業教育能力提升。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推動職業教育布局結構優化和體系化辦學提升。堅持“少而精”發展中職教育,實施高職院校改遷建和新校區建設工程,探索完善更加符合產業需求的職教招考方式,構建中高本銜接的人才培養體系。

  三是推動高等教育優本擴容。聚焦我省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薄弱環節,統籌“兩重”“兩新”等各渠道資金,大力實施優本擴容工程,有序擴大本科和研究生招生規模。實施高校教學科研設施、學生宿舍等一攬子建設項目,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升高校辦學承載能力和內涵實力。推動高考綜合改革等重點任務平穩落地。

  問:青海職業教育領域結合本地產業,探索出了哪些產教融合的經驗?

  答:一是持續深化校企合作關系。積極搭建職業學校與產業園區、企業緊密合作平臺,各職業學校與省內外1450家企業建立緊密校企合作關系,與45家企業實施現代學徒制試點、人才培養訂單班等。目前,已建成1個世界技能大賽集訓基地、8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9個國家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設立25個大師工作室,培育15個產教融合型企業,校企合力推動人才培養、應用型科研、社會服務、學生創新創業,深化職業教育產教協同發展。

  二是努力建設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創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持續建設包括綠色算力、高原清潔能源、高原生態農牧業等多家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通過3至5年努力,實現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形成產教資源匹配、供需對接、雙向互促新格局,不斷提升全省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貢獻度。

  問:青海如何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為教育強省建設賦能?

  答:重點打造“1+6+N”青海智慧教育數字賦能發展體系,立足提高全省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支撐能力,建設用好1個智慧教育平臺;實施智慧教育平臺深度應用、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融合發展、創新實踐應用水平提升、數字素養提升、基礎支撐環境優化、綠色發展網絡空間營造六大行動;建設N個智慧教育試點區和示范校,形成全省教育數字化新業態。

  問:請說說您心目中的2035年教育愿景。

  答:通過全面深入實施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教育強省建設規劃綱要,我們相信,到2035年,青海教育將完成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歷史性轉變,全省各項教育普及指標普遍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以上,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更好適應人口變化和新型城鎮化,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和獲得感顯著提升,教育領域為青海生態文明高地和產業“四地”建設提供有力支撐,青海省成為“孔雀西北飛”的人才聚集新高地,以“三個樣板”為標志走出一條青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典型路徑。

  鏈接

  青海教育強省建設重點舉措

  一是辦好更高水平的思政教育。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入推進時代新人鑄魂、“大思政課”建設和推普提升行動,培養“懂青海、愛青海、興青海”的時代新人。

  二是開展教育資源優化布局工程。統籌“優存量、挖增量、保峰量”,優化教育資源布局,鞏固提升省內異地辦學,實施高等學校學位擴容和中職資源布局優化。

  三是系統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構建以公辦園為主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行動,讓更多學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

  四是分類推進高校特色發展。分類推進高校改革發展,實施青海高原“雙一流”建設計劃,加快構建具有高原特色的優勢學科專業體系。加快高等研究院建設,開辟區域發展新賽道,建設“孔雀西北飛”的人才聚集新高地。

  五是打造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新高地。實施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和提升行動,全面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適應性,為生態文明高地和產業“四地”建設培養更多技能人才。

  六是深化教育領域改革創新。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積極穩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平穩落地。堅持依法治教,完善學校章程,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

  七是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弘揚教育家精神,強化教師培養與培訓,優化教師配備與管理,提升教師待遇與地位,完善教師激勵約束和不合格教師退出機制,以教師素質提升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八是推動教育幫扶提質增效。打造教育幫扶升級版,從戰略高度探索教育幫扶提質增效的新路徑,主動融入蘭西城市群建設。支持省內高校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開展交流合作。

  九是實施智慧教育數字賦能工程。緊跟人工智能發展新變革,實施青海教育數字化提升行動,建好用好青海智慧教育平臺,推動數字大學、學分銀行、學習成果認證等工作落地,為學習型社會建設發揮支撐作用。

《中國教育報》2025年02月21日 第0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五月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专区无码观看精品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久久久精品国产免大香伊|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99|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青娱乐2017年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动漫| 精品97国产免费人成视频|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精品蜜臀久久久久99网站| 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 |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影院|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 亚洲精品麻豆av|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久久精品无码av| 国产亚洲女在线线精品| 亚洲精品色在线网站| 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专区| 精品国产日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亚洲精品线路一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国产精品1024在线永久免费|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