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的成功讓我看到國產動畫與傳統文化結合的無限潛力,我在畢業設計中也融入了中華傳統武術文化元素,以提升作品的深度和內涵。”成都大學影視與動畫學院2021級動畫專業學生黃露嬌激動地表示,當得知自己的學長學姐們參與了《哪吒2》的制作,內心的欽佩和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近段時間以來,國產動畫電影《哪吒2》引發廣泛關注。成都大學動畫專業多名畢業生在這部電影的制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電影的主創團隊中,成都大學動畫專業2007級畢業生郎思波擔任資產總監,2007級畢業生劉欣擔任視覺開發/視效總監。郎思波、劉欣二人在《哪吒1》(《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就擔任總監,在兩部電影制作中,他們帶領團隊“死磕”動畫制作技術難關,不斷突破中國動畫電影制作“天花板”。
經過20余年的發展,成都大學動畫系動畫專業向全國影視動畫等領域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在《哪吒》《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等國產動畫題材中常能看到成大“動畫人”的身影。
“動畫專業應用性強、發展變化快,當下流行的制作方式與流程,很可能轉眼間就會更迭。”成都大學影視與動畫學院動畫系系主任余洪介紹,面對動畫行業的特性,動畫系優化專業設置,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的能力,近年來始終堅持“產業驅動專業發展”,與周邊動畫公司開展合作,讓專業教師在參與產業一線的創作中快速成長,堅持文化、藝術、科技跨界融合的理念,拓寬動畫服務領域,壯大專業教育教學的硬實力。
早在2011年,成都大學就建立了“四川省動漫游協同創新中心”,該中心集人才、學科、科研于一體,旨在為四川省動漫游戲產業發展搭建交流、咨詢、服務的平臺。此外,該校動畫系和成都市“校城共建”專業實習實訓基地,總共建設了12個校內專業工作室,以項目制方式推動產教融合走深走實。
“近年來,我們在影視動畫行業一直沿用且成效良好的‘劇組式創作生產模式’基礎上,結合本專業‘工作室制’進行了教學探索。”余洪介紹,在人才培養中,動畫系運用“漸進型劇組式實踐教學”模式,對低年級學生進行“純粹性的創作思維培養”,在中年級段開展“普識性的創作技能培訓”,到了高年級就進入到“針對性的創作實踐與靶向性的職業導向訓練”,三階段的漸進培養讓學生的在校學習與動畫產業保持“同軌”生長。
成都大學動畫人才培養的成績背后,折射出四川高等教育提升服務能力、優化專業設置、突出特色優勢的改革實踐。近年來,四川高校圍繞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服務文創及動漫產業,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上著力布局、持續發力。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動漫制作技術專業畢業生參與特效、合成制作等環節,四川電影電視學院的學子參與電影角色配音,成都大學影視與動畫學院十余位優秀畢業生加入該電影的核心制作團隊中……據不完全統計,四川大學、成都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傳媒學院、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成都職業技術學院等多所高校相關專業畢業生在《哪吒2》創作、制作、發行的全鏈條中挑起了“大梁”。
《中國教育報》2025年02月22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