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以教育之強支撐科技之強

—— 代表委員熱議如何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發布時間:2025-03-09 作者:本報記者 高毅哲 歐媚 來源:中國教育報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的民盟、民進、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強調,實現科技自主創新和人才自主培養良性互動,教育要進一步發揮先導性、基礎性支撐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著眼提高創新能力,優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督逃龔妵ㄔO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提出構建創新牽引的科技支撐體系,明確“培育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代表委員們表示,教育戰線要全力投身國家重大戰略,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為高質量發展、強國征途貢獻澎湃教育力量。

  發揮高水平大學龍頭作用

  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能否發揮好龍頭作用至關重要。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譚鐵牛認為,強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國家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需提高基礎研究組織化程度,建立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相互支撐、帶動學科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機制。

  “加大科研平臺、科研項目的支持力度,推進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薄霸谧兏锟蒲蟹妒胶徒M織模式上下功夫?!倍辔淮砦瘑T提出,要在政策、資金、資源集聚上予以創新。

  新春伊始,憑借科技公司“六小龍”的火爆出圈,關于杭州科技創新涌動秘訣的討論延續至今。

  為什么是杭州?

  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看來,其秘訣在于“當地已經形成一套支持教育、科技、人才發展的完善體制機制”。

  “機制化、長效化的支持,為高校這個科技創新的‘發動機’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也讓一大批企業更有信心與高校開展緊密合作,形成政校企多方共贏的創新生態。”丁奎嶺說。

  他建議,一方面要發揮好國家體制機制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另一方面要建立堅實閉環的體制機制保障,形成政府“愿投敢投”、高校“能干實干”的正循環,讓科技創新的飛輪快速轉動起來。

  優化學科專業提升貢獻能力

  學科專業,是知識創新傳承的主要場域,是高教體系的核心支柱,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

  《綱要》就學科設置調整機制、一流學科培優等作出一系列部署。代表委員們帶著一線的生動見聞和成果,提出真知灼見。

  緊跟國家戰略需求、圍繞區域發展需要、注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近年來,三峽大學以此布局學科專業和教育科研方向,確保科技產出、人才培養適應各方面的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三峽大學校長黃艷有感而發:“借助學科交叉融合和優化升級,大學可以為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和智力保障,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發揮更大作用?!?/p>

  中國是農業大國。當前,我國農業高等教育還面臨一系列挑戰,聚焦農業領域“卡脖子”問題的重大原創性、顛覆性研究成果還不夠多,推進農業強國建設仍然任重道遠。

  “建議面向國家戰略發展需要和農業產業科技變革趨勢,支持農業高等院校以國家戰略需求和科技發展為牽引,優化學科專業設置,超前布局急需學科專業,設立跨學科人才培養項目,擴大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招生規模?!比珖f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鐘登華提出。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副院長雙少敏在調研中發現,基層學院對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的設立仍存在一定顧慮,簡單的“破與立”可能會影響教學與科研的穩定性。她建議,進一步細化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的具體辦法,允許新建學科的學術骨干與原學科交叉并用,不受只能在一個一級學科歸屬評估的限制,以激發學術骨干對新興交叉學科領域探索的熱情。

  錨定人才培養夯實強國之本

  人才是強國之根本、興邦之大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配機制,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效。圍繞《綱要》提出的“完善拔尖創新人才發現和培養機制”“促進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發展”等具體任務,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校長張平文注意到,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發現、貫通培養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矛盾。他建議:“要拓寬戰略導向的選鑒通道,打造急需人才培養新模式,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關鍵領域,依托相關高校學科優勢,適當擴大選鑒渠道和范圍?!?/p>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郭坤宇介紹,復旦大學構建覆蓋基礎學科、學科交叉等多種類型的本碩博培養項目,并建立各項目之間轉換的“立交橋”,培養“干細胞式”拔尖創新人才,使其可以自主建構新知識并解決問題。

  “要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多途徑分流成長路徑的設計,鼓勵一部分本科拔尖創新人才進入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碩博士培養等專項體系?!惫び罱ㄗh。

  常年奔走在裝備制造業一線,全國人大代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林注意到,基礎研究型人才、跨界復合型人才、高水平現場工程師等三類人才“非常緊缺”,制約我國裝備制造業加快從追趕、并跑向領跑轉變。

  “比如,目前人工智能人才數量非常緊缺,其中既懂人工智能又懂裝備制造的復合型人才更加稀少?!崩顤|林建議,要深化高校學科轉型,加快職教本科建設,聚焦提高先進制造人才培養質量,校企共同打造“人工智能+X”新型課程體系,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09日 第0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三级|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边打电话| 久久精品日韩av无码|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老子午夜精品我不卡影院|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天堂|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精品久久中文网址| 国产网红主播无码精品|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久久| 182tv午夜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喷潮|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www| 亚洲自偷自偷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 国产揄拍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鸭王1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院 |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无人码麻豆乱码1区2区| 日本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vr精品a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不卡|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麻豆| 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国模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91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