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經合組織最新教育政策報告呼吁重視師資短缺問題,提出——

構建支持教師職業發展的長效機制

發布時間:2025-03-13 作者:黃英 來源:中國教育報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并就教師待遇保障作出部署。教師隊伍建設是國際組織和世界多個國家關注的焦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以下簡稱“經合組織”)此前在最新教育政策比較報告《教育政策展望2024》中,深入分析了當前經合組織國家在教育領域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強調支持教師隊伍質量提升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應對師資短缺、加強教師專業發展和提升教育評估能力的具體策略路徑,旨在為各國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依據和支持。

  教師職業面臨的挑戰

  報告提出,經合組織國家的師資短缺現象日益嚴重,已成為教育系統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據2022年統計數據,近半數經合組織成員國校長報告稱,初中階段的教師不足已經影響到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例如,英國教師缺口增加了20%,德國預計至2030年仍將持續面臨教師供給缺口,芬蘭則預見職業、成人及幼兒教育領域的師資缺乏困境。

  此困境可歸因于多重因素。一是全球老齡化和低出生率趨勢加劇了教師供需失衡的問題。數據顯示,在大部分經合組織國家,至少有一半教師已年滿50歲或在50歲以上。二是長時間工作、較大的班級規模和有限的教學自主性使得教師職業吸引力下降。三是較低的薪資水平和社會對教師職業的認可不足,讓教師職業價值感降低。四是新入職教師流失嚴重,對學生學習連續性和教育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隨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模式正在經歷深刻變革,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政策制定者必須重視教師的專業能力培養和技術應用能力提升,使其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報告顯示,每天使用數字設備學習時間增加一小時,學生的數學成績平均提高4.5分。然而,在大多數經合組織國家課堂上,數字工具的教育潛力尚未被充分挖掘。另一方面,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的應用雖然為個性化學習、行政效率提升等帶來了新契機,但也要警惕數據隱私保護和算法偏見等風險。此外,過度依賴數字設備可能對學生成績產生反效果。因此,教育系統需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和評估,優化教學策略和實踐,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積極作用。

  師資短缺的破解之道

  基于影響教師供需的關鍵因素,報告提出了應對師資短缺的具體措施。

  一是擴充教師隊伍。通過降低準入門檻,簡化或提供替代認證路徑,使有志于轉換職業的人士能夠更便捷地加入教育行業;支持重返教育領域項目,為離開教學崗位的教師提供回歸課堂的機會;針對特定學科或地區的特殊需求,量身定制教師招聘計劃;探索非傳統的職業通道,吸引多元人才投身教育事業。

  二是優化師資配置。提倡協作式教學,鼓勵教師團隊合作,共享專業技能和知識,以此提升教學效率和適應學生多樣化需求;促進教師在不同學校間流動,確保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分布,特別是向偏遠或資源匱乏地區傾斜;實施公平的教師分配政策,保障所有學生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高質量的教學體驗。

  三是增強教師職業吸引力。構建一個清晰且富有激勵性的職業發展框架,為教師提供長期成長的空間和可能性;建立健全薪資審查和激勵機制,確保教師薪酬具備市場競爭力,同時提供津貼補助等,以提高教師職業獲得感;加強社會宣傳,重塑公眾對教師職業的認知,強化其社會地位和價值感,從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教育事業。

  教學質量提升之術

  報告提出,盡管數字技術對學生學習有促進作用,但其對于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為促進教學質量提升,報告提出了教師、學校和系統三個層面的戰略性措施。

  在教師層面,重點在于減輕教師工作負擔。一方面,引入人工智能輔助工具和優化現有應用,推動教師參與數字技能培訓,并鼓勵他們在課堂上應用這些新技能,減輕教師非教學負擔,從而提高教師工作效率,增強其數字素養和教學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鼓勵教師參與研究項目,通過進行教學方法實驗、建立專業教學網絡,加強教師間合作交流,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模式。

  在學校層面,強調教師之間協作的重要性。一是與優秀教師和機構合作。學校要積極尋找并培養在教學創新方面表現出色的教師,并通過他們帶動其他教師共同進步。此外,學校還可以與其他優質教育機構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分享實踐經驗。二是跨領域協作設計。學校要促進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員與教育技術開發者合作,共同開發數字工具等教學資源和設計技術解決方案。

  在系統層面,則需建立支持教師學習和診斷教師發展需求的機制。一是嵌入指導和支持系統。這一系統需涵蓋從新手到資深等各階段教師,通過持續的指導幫助他們識別個人成長需求,并提供定制化的培訓和發展機會。二是診斷和評估發展需求。通過定期對教師的專業能力進行診斷,及時捕捉潛在的教師專業能力缺口,并據此調整培訓內容或課程設置,從而建立支持教師發展的形成性評估體系。

  教育評估和監測能力的強化之策

  有效應對師資短缺問題,不僅要求教育系統平衡眼前需求與長期目標,還需輔以強有力的評估和監測機制,以判斷政策的有效性。然而,根據經合組織調查結果,當前教育系統的預測能力不足,只有2/3的教育系統對2025—2030年間中小學階段可能出現的師資短缺進行了預測,而其他教育階段的預測較少。教育政策實施和質量評估存在短板,現有數據基礎設施薄弱,無法提供實時調整或影響評估所需的信息。

  為提升教育評估和監測能力,報告提出了三個戰略性措施。

  一是構建數據架構基礎設施,為決策提供信息支持。該架構需涵蓋現有數據工作的全景描繪、多源數據的融合、質性和量化數據間鴻溝的彌合。通過此類基礎設施的建立,可以實現對師資質量和留存率等政策的動態調整和長遠影響進行評估。

  二是提升教師參與度。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評價過程,并給予他們相應的支持,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教師通過數字工具和結構化方法系統評價教育政策,可以提升反饋質量和針對性。

  三是實施快速反應和自適應評估模型。這些模型能夠在政策推行過程中實現逐步評估和即時校正,情境評估、壓力測試和小規模試點等方式方法,可以為政策提供可操作性建議。借助技術的應用如人工智能驅動的數據分析、反思工具或平臺,這一流程能夠得到進一步簡化,形成支持決策的快速反饋循環。

  (作者單位系金華教育學院)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13日 第0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产99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 国产精品人人妻人人爽| 1卡二卡三卡四卡精品|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蜜芽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拍天天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麻豆精品精东影业av网站| 97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伊人久久大线蕉色首页|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中日韩精品电影推荐网站| 国产精品青青在线观看爽香蕉 | 骚包在线精品国产美女|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91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夜色视频一级区 |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新浪|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 久久99久久精品视频|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99热成人精品国产免国语的|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奇米影视国产精品四色|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 久久这里都是精品| 蝌蚪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好好热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前田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