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石雪幼兒園的孩子們開心地參與音樂活動。夏麗娟 供圖
夏麗娟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幼教教研員,高級教師,浙江省“春蠶獎”獲得者,浙江省學前教育學會評價專委會委員,曾出版《繪本與音樂的美麗邂逅》《開心寶寶學音樂》等專著。
■小題大議
問題來了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經常讓幼兒接觸適宜的、各種形式的音樂作品,豐富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為了讓幼兒獲得更好的藝術熏陶,我們嘗試把經典音樂作品引入幼兒音樂活動中,但我們對“如何為幼兒選取適宜的音樂作品”有一些困惑。比如古典音樂,特征鮮明,表現力豐富,但通常形式復雜,變化多,樂章長,內容離幼兒生活經驗較遠,它可以被選用嗎?還有一些經典兒歌,看似簡單,卻很難讓音樂活動開展得生動有趣。那么,到底該為幼兒選取什么樣的音樂作品呢?—— 一名幼兒園教師
專家觀點
經典音樂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意義,非常值得幼兒欣賞、感受和體驗。這位教師的問題體現了對幼兒的高度關注。在我看來,適宜性正是教師選用音樂作品的重要原則。我們要選擇符合幼兒欣賞水平、具有一定流傳性、形式和內容豐富的音樂作品,可以通過構筑情境、精簡結構、巧妙組合以及改變形式等方式,使經典音樂作品更加符合幼兒的經驗水平和興趣需要,從而滿足他們對音樂的感知與體驗需求。
1
構筑情境,讓音樂聽得懂
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教師使用的音樂應該形象鮮明、生動有趣,并且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感受音樂,我們必須將音樂作品轉化為幼兒看得懂、聽得懂的內容和情境,以此幫助幼兒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音樂的內容與形式。我們可以通過為樂曲賦予新的主題名稱,構筑生動形象的音樂情境,使之符合幼兒的經驗水平和音樂學習的規律。
如《驚愕交響曲》是交響樂之父海頓最為著名的交響曲之一,被認為是古典交響樂的豐碑。樂曲第二樂章開始部分非常輕,沒有什么變化,就在主題A結束的剎那間,樂隊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發出一聲巨響,這種強烈的對比效果,使得該樂曲得以“驚愕”之名。我們為樂曲賦予新的內容——《春天的小草》,寓意春天來了,小草一點兒一點兒地鉆出泥土,發芽長大,那一聲強烈的音響,猶如春雷乍響,萬物復蘇。而主題B輕快張揚的旋律特點,則如同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里,小草沐浴著陽光雨露,迎風舞動。這樣的音樂形象鮮明,內容符合幼兒欣賞和表現的特點。
2
精簡結構,讓音樂易感知
從幼兒感知和記憶的特點出發,音樂要簡單且清晰,句式規整,篇幅短小,樂段重復,對比鮮明。我們可以對原有音樂作品進行剪輯,節選其中的樂段或者樂句。
如杭蓋樂隊的《酒歌》,這是一首融合了傳統與現代元素的歌曲,充滿了濃濃的蒙古族風情。歌曲歡快熱鬧,描繪了草原漢子熱情豪邁的性格特點,展現了蒙古族的文化和情感,喜慶的旋律讓人不由得想跟著一起舞動。通過分析,我們發現《酒歌》的旋律線條起伏較大,音域寬廣,還運用了跳進和滑音等技巧,使音樂更具感染力;音樂節奏明快而有力,采用切分音和附點音符,增強了歌曲的律動感。顯然,對幼兒來說,學會歌唱具有一定難度,在歡樂的氛圍中運用舞蹈動作去感受音樂的特點才是更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但原曲將近5分鐘,曲子過長,且樂段不斷重復并加速,變化比較復雜,并不符合幼兒的感知特點和音樂活動的實際需求。經過改編,我們截取了其中三段音樂,每一段由純音樂和歌唱部分組成,逐段加速。改造后曲長約2分鐘,幼兒在音樂部分縱“馬”馳騁,歌唱部分和同伴玩摔跤的游戲,既感受了蒙古族音樂風格和音樂漸快的特點,又體驗了蒙古族的文化特征。
3
巧妙組合,讓音樂富想象
一些耳熟能詳的經典音樂,只要稍稍做一些組合改變,就能創造出更多適宜幼兒的新作品。這些作品不僅深受幼兒的喜歡,還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藝術想象和創造表現。
方式一:多曲混組。根據音樂活動的情境設置需要,將多首歌曲進行組合。如《手指變變變》,該曲將原童謠《手指變變變》和音樂《兩只老虎》相結合,當童謠最后一句“五個手指頭啊,變成大老虎”念完后,《兩只老虎》音樂就出現了。組合改編后,樂曲既有節奏念白,又有歌唱,既豐富了音樂作品的表現手段,又使音樂活動更具游戲情境。
方式二:老曲新詞。運用一些耳熟能詳的旋律,配上新詞進行演唱,既能傳承經典,又能有所創新。如歌曲《碰碰舞》,節奏歡快,旋律活潑,成為很多影視劇的配樂,深受老少喜歡。我們為該旋律填了新詞:“碰碰,手兒手兒(腿兒腿兒、頭兒頭兒)碰碰,碰碰碰碰碰碰,啦啦……”歌詞中僅出現了幾個身體部位的變化,簡單有趣,易于表現,讓幼兒在邊唱邊跳的過程中,體驗經典音樂旋律,培養音樂興趣。
方式三:舊詞新義。將原有的歌詞賦予新的詞義,最常見的就是諧音詞的運用。如經典童謠《伊比呀呀》,是我們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原曲歌詞簡單,僅由“伊”“比”“呀”三個字組成,類似于孩童牙牙學語,無實際含義。我們將原詞的“伊比呀呀”改成新詞“伊比壓壓”,“伊比”成了一個孩子的名字,“壓壓”就是一個動詞,用來表現伊比給媽媽按摩的動作。因此歌詞還可以通過不同動詞的組合,擴充為“伊比推推”“伊比捶捶”等,極富創造性。
4
改變形式,讓體驗更豐富
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他們對新奇多變的事物感興趣。教師通過改變音樂形式,可以讓幼兒獲得更豐富的體驗。
方式一:變化拍子。如音樂《兩只老虎》,在原有2/4拍的基礎上增加3/4、4/4拍的樂段,通過改變音樂的拍子,使幼兒更好地感受和表現不同的拍子。
方式二:變化旋律。如歌曲《頭發肩膀膝蓋腳》,該曲不斷重復一個相同的樂段:“頭發肩膀膝蓋腳,膝蓋腳,膝蓋腳,頭發肩膀膝蓋腳,眼睛耳朵鼻子嘴。”我們在每個樂段都設置歌詞中某個身體部位處的旋律休止,并在該處用打擊樂器進行節奏填充,使音樂富有變化,同時為后期音樂游戲的設計做好鋪墊。
方式三:變化織體。如改變音樂的配器,獲得更豐富的音響變化,又如改變伴奏的節奏型,獲得更豐富的節奏體驗等。
方式四:變化速度。通過改變每一段音樂的速度,我們可以為音樂增添更多變化。如《許多小魚游來了》,全曲共5段,第一段和第二段原速,第三段慢速,第四段恢復原速,第五段快速。這種變速的處理,猶如小魚在水里游泳時快時慢,使游戲更有趣味性。
方式五:擴充樂句。如歌曲《動物園》,歌詞如下:“今天星期天,我去動物園,看見大老虎,樣子真可愛?!痹诟木帟r,我們可以在每段歌詞中出現動物的樂句后面都增加一個新動物,使樂句得以不斷擴充,每一個樂段都有新變化,讓歌唱活動變得更有趣。
方式六:增加插部。在每段歌曲之間,教師可以加入純音樂的插部。如《酒歌》,在純音樂的插部,可以設計騎馬的動作;在歌唱部分,則可以進行摔跤游戲的互動。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16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