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本期關注:校本教研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教育家精神,為新時代教師的專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學校作為培育“大先生”的土壤,應通過高質量的校本教研,為教師營造學習研究氛圍,搭建專業成長平臺。然而,當前部分學校校本教研存在“形式化”或者“可有可無”的問題,教研活動多停留在聽課評課、集體備課等常規層面,缺乏深度與創新性。集體備課實則為“簽字會”,評課多是“客套話”,教師參與熱情不高,難以真正提升教學質量,亟須通過教育家精神引領注入新的活力。
在校本教研中踐行教育家精神,將其作為“文化基因”,引導教師“心有大我”,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引導廣大教師用心教書,培養教育情懷,激發教育智慧。比如,可以通過建立名師工作室、創設“教學沙龍”研討、組織教學創新實驗等方式,將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教研活動。
在新課程改革與人工智能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以教育家精神引領校本教研需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比如,打破學科壁壘,建立跨學科教研共同體;改進課堂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開展精準化教學研究;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研模式;鼓勵教師開展行動研究,將研究成果直接應用于教學實踐。
將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教研中,需要構建新型教研文化。學科教研組活動可以設立“教育家精神踐行分享”環節,鼓勵教師講述自己的教育故事;課題研究聚焦真實的教育問題,如“課堂教學如何教會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此外,教學觀摩要走出“表演課”的誤區,開展常態化課堂觀察與診斷;備課組和教研組定期組織議課、賞課活動,讓教研活動回歸教育本真。
總之,將教育家精神切實內化為每一名教師的專業追求,外化為具體的教研行動,可以讓教研聚焦“真問題”,讓教師成為“研究者”,這將真正引領校本教研實現轉型升級。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四中江東學校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17日 第0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