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魚病,哪里的水產養殖專業學生需要創業指導,哪里就有袁老師的身影。”這是學生對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水產科技學院教師袁圣的評價。
從理論知識到實踐操作,從課堂講解到現場指導,多年來,袁圣奔走在魚病防控第一線,為漁業可持續發展培養出了大批優秀專業人才,他也因此獲得了2023—2024年度“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學(教)金”獎勵。
自信從專業認同開始
“一名水產類院校專業教師要授人以‘漁’,不僅要教好書本知識,更要講好一線的前沿技術,才能讓學生和家長真正了解農業專業的發展方向。”作為一名長期從事水產養殖研究的大學教師,袁圣始終堅信,農業專業學生到基層就業創業,大有可為。
為了讓學生們盡早確立專業自信,每年的“開學第一課”袁圣都搶著上,來告訴學生提升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性。教學中,他還堅持將自己和學生的實踐成果貫穿于知識傳授中,將服務企業生產的典型案例以及行業新標準融入基層就業創業教育。
“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知農、愛農’的情懷,提升學生對水產養殖專業的認知度,并增強他們的認同感。”袁圣說。
自2012年擔任專任教師以來,袁圣大部分時間都帶領學生開展塘頭技術服務工作。
第一次帶學生到企業實習,企業提出,可以讓袁圣住單間、開小灶。袁圣拒絕了,他和學生一起住在簡陋的民房里,在公司員工食堂就餐。
“和學生一同在養殖場服務時,即便是水質檢測、魚體檢查這樣簡單的工作,我也會和他們一起動手完成,方便及時給予他們操作上的指導。”在袁圣看來,與學生并肩工作,能夠讓學生更加信任自己,也能更好地傳授技能和經驗,為他們日后的職業生涯與創業探索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
很多學生都說,袁老師雖然嚴格,但教的都是滿滿“干貨”,也正是這種既嚴謹又實用的教學方式,讓自己喜歡上了水產養殖這門學問,更有了將所學轉化為在行業扎根前行的動力。
在袁圣的努力下,學校水產養殖專業畢業生從事本專業的比例明顯高于其他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均得到了有效提升。其中,2013級學生楊帆還獲得了連云港市五一勞動獎章。此外,袁圣在水產推廣系統培訓的學員,憑借出色的魚病防控能力和養殖現場服務能力,同樣贏得了企業的高度贊譽,這些學員中有1人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人榮獲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
創業打開成長之窗
“看到學生能夠用專業知識和技術成果,為水產行業創造價值與活力,作為教師,我感到無比自豪。”袁圣說。
這些年來,他培養超過300名學生成為基層漁醫,協助超過60名學生自主創業,全國各水產養殖集中區均有“牧院水產學子”忙碌的身影。
學生何道清和王海峰告訴記者,此前在他們服務的區域,由于缺乏前沿的養殖技術和專業的魚病技術員,每當魚病暴發時,養殖戶往往只能依靠自己的判斷來應對,常常因為求醫無門而損失慘重。
“現在遇到問題,養殖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請我的這些學生到現場診治。技術過硬、值得信賴、熱心助人、靠得住,這是漁民對他們的評價。”袁圣說,目前,不少學生開設的門店成了當地老百姓信賴的魚病防控首選單位,且魚病診療成功率高于其他地區,“這就是我指導學生在基層創業的最大價值所在。”袁圣高興地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袁圣的指導下,學生陳建寧成功創辦了加州鱸繁育企業,目前已經擁有3個生產基地,年銷售加州鱸魚苗超過2000萬尾。
助力的路沒有終點
“扶上馬,還要送一程。”為了幫助學生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如今,袁圣平均每周到訪2家學生創業企業,每次提供技術咨詢3次以上。
積極聯系企業尋求合作機會,親自到塘頭考察當地實況,通過網絡手段開展魚病遠程診療……袁圣為學生的創業之路點亮了一盞明燈,更成了學生和漁民心中魚病防控的“定海神針”。
在袁圣持續的技術指導和幫助下,有多名創業畢業生年營收超過300萬元,最高的超過5000萬元,這些學生還吸引了200多名學弟學妹參與就業及創業。
為了能夠更好幫助學生創業,袁圣還持續給予學生資金支持。
“袁老師曾幫助包括我在內的6名學生,給我們墊付創業啟動資金。”何道清說,在創業的征途中,自己和同學們面臨著市場波動、技術瓶頸以及資金短缺等重重挑戰,每一步都走得不易且充滿未知,但只要學生有需求,袁圣幾乎都會第一時間給予幫助。
“和創業學生一起傳播科學健康的魚病防控理念,既增加養殖戶跟創業學生的黏性,也能為漁業鄉村振興和水產品質量安全保駕護航。”看到學生在基層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幫助一戶又一戶漁民的魚塘煥發生機,袁圣覺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18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