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武漢5月16日訊(記者 林煥新)今天上午,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閉幕式在武漢舉行。在嘉賓發言環節,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首個登場,分享他對于技術革新如何改變教育未來的思考,受到與會嘉賓和諸多媒體的關注。
作為一名“90后”,王興興坦言自己是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受益者”。如今,他作為科技創新的創業者,也成為教育的“反哺者”。他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的浪潮翻涌而至,教育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人工智能改變了知識的產生與傳播,為每一位學習者提供定制化的學習體驗,讓知識的獲取越發高效且個性化,也在改變科學發現與研究的范式,改變教育組織的評價模式。”王興興表示。
在王興興看來,教育的底層邏輯已經從知識傳遞走向認知賦能。“過去10年,AI技術經歷了從基礎識別智能到認知智能的重大突破,隨著大模型逐步掌握人類語言理解能力,教育的本質正迎來全新定義。”王興興說。
什么是全新的定義?王興興認為,傳統教育模式表現為教師、課本、考試的單向傳遞。而在AI時代,教育需要轉化為個體、工具、環境三位一體的協同進化。
如今,以宇樹科技為代表的眾多科技公司研發的教育端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產品等已走進全球近千所高校,并發表了近3000多篇卓越技術論文。在王興興看來,機器人不是簡單的“電子教具”,而是作為一種先進的多模態交互技術,推動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傳遞向主動構建知識轉化。
站在科技前沿,王興興敏銳感知著機遇,也預見到挑戰。他說:“一是數據隱私與倫理道德規范。教育數據具有高度敏感性,這要求我們建立更加完善的隱私和誠信保護機制,同時嚴格防范算法偏見對教育公平造成的隱性影響。二是教師角色的轉型升級,AI技術絕非取代教師,而是作為強有力的賦能工具,系統性幫助教師實現從知識傳遞者到學習領導者的轉變。”
“人工智能不僅是工具,更是教育變革的催化劑。我們始終相信,真正的教育升級必將是技能創新、人文關懷與制度完善的完美融合。宇樹愿與全球教育者攜手,共同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擁抱技術變革,以兼容并蓄的胸懷培育人才,攜手開創數字教育的新起點。”王興興語罷,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17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