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找準AIGC寫作創新與規范的平衡點

發布時間:2025-05-21 作者:吳素華 張磊 來源:中國教育報

  隨著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輔助學術研究和撰寫學術論文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但同時也給高校人才培養帶來了新挑戰。如何在充分利用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提升學術效率的同時,確保學術誠信、規范使用,并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成為高校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智能浪潮下涌現學術創作新圖景

  自2022年ChatGPT發布以來,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引發社會各個領域的變革。AIGC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自動創建文本、圖像、音頻、視頻、代碼等多種形式內容的過程。在高等教育領域,AIGC正被越來越多的高校師生應用助力教學和科研工作。它在輔助撰寫研究背景和文獻綜述,幫助優化實驗設計、進行初步的數據分析和結果闡釋,翻譯、潤色語言文字以及按照不同格式生成參考文獻等方面發揮的作用日益顯著。麥可思研究院2024年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幾乎所有被訪的高校師生都表示曾使用過AIGC工具,近兩成被訪者被認定為“重度用戶”,每天多次使用;超三成本科生使用AIGC寫論文或作業。

  國際上對學位論文使用AIGC的監管態度在迅速轉變。2023年初,為避免學生利用AIGC直接生成或者代寫論文而引發學術剽竊等學術不端風險,美國紐約市教育部門、澳大利亞部分州的教育部門、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大學等曾經出臺政策禁止學生使用AIGC。但是,經過兩年的探索和討論,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和高校意識到AIGC的應用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轉而積極擁抱AIGC,出臺一系列適應性措施,探索通過教師授權使用、限定輔助功能使用、規范引注要求等方式將其合理融入教育教學和學術研究中。

  面對AIGC技術在學位論文中的普遍應用,我國也有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進行有益的探索。例如,復旦大學發布了《復旦大學關于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使用AI工具的規定(試行)》,明確提出“六個禁止”,對人工智能(AI)工具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撰寫過程中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詳細規范。華北電力大學、湖北大學、福州大學等高校相繼發布通知,在學位論文標準上提出“AIGC疑似度”的指標要求,積極探索利用AIGC技術檢測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的管理策略。

  算法“黑箱”中隱藏論文撰寫雙刃劍

  當前,高校師生對AIGC技術的認知與應用能力仍有待提升,對其可能引發的學術風險和意識形態風險認識還不充分。一方面,AIGC基于參數過億的大語言模型,其背后是復雜的人工神經網絡算法,具有“黑箱”特性。由于無法確切知曉每一段AIGC究竟使用了哪些內容,極易引發剽竊、侵犯知識產權等學術不端行為。另一方面,AIGC生成的內容具有擬人化風格,大量錯誤思潮可能在人機對話過程中廣泛且隱秘地傳播和滲透。許多教師和學生未接受過系統的AIGC技術培訓和指導,過度依賴其生成的輔助文本,容易引發意識形態安全風險。

  此外,過度依賴AIGC寫作,會削弱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學術水平。AIGC生成的文本雖在格式上看似嚴謹,但往往缺乏實質內涵和數據支撐。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如果學生專業基礎不扎實或缺乏學術判斷力,僅依據AIGC的框架進行研究,可能會誤入學術誤區甚至偏離研究方向,影響研究成果的學術可靠性。長此以往,可能導致學位論文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不足。

  與此同時,針對AIGC生成內容的學術不端檢測技術仍相對落后。當前主流檢測方法主要基于字符、向量、語法、語義以及篇章結構的查重相似度檢測技術。例如,使用“萬方數據文獻相似性檢測系統”對ChatGPT-4.0生成的摘要進行檢測,可發現整體相似度僅為6.19%,凸顯出傳統檢測技術在面對AIGC時的力不從心。盡管中國知網近期上線了AIGC檢測功能,但其檢測效度與可靠性仍需進一步驗證。

  技術邊界處密織學術規范防護網

  完善AIGC時代的人才培養模式與評價機制。AIGC快速發展的時代,高校應積極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機制,以適應技術變革帶來的新挑戰。具體而言,一是要結合學科特色和實際情況,制定本科及研究生學位論文中AIGC使用的指南或邊界,明確其使用范圍、場景及比例,并根據AIGC技術的迭代情況及時更新相關規定。二是要切實加強學術誠信教育,引導學生在學位論文中合理運用AIGC,避免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三是要重新審視學位論文的功能與作用,豐富人才評價的新方式與新路徑,強化論文撰寫過程中師生的交流互動,并增加論文評價中現場“答”與“辯”的權重。高校應盡快從單一的學位論文評價機制,轉向學位論文和實踐成果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機制,鼓勵學生以案例分析、設計方案等形式申請學位答辯。

  實施師生AIGC技能提升計劃。開展針對教師,尤其是中老年教師AIGC應用技能的專項培訓,涵蓋技術原理、工具操作、教學融合及倫理規范等內容,在提升自身運用AIGC技術能力的同時,能夠指導學生科學規范使用AIGC。高校還應為學生系統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程,包括基礎理論、技術實踐以及學術倫理等相關課程,提升學生數字技術專業技能和素養,增強對AIGC生成內容的鑒別能力以規避風險。

  加強AIGC檢測工具的布局與完善。面對AIGC技術給人才培養機制帶來的新挑戰,相關部門應予以重視,組織第三方機構制定《學位論文中AIGC使用邊界指南》,明確“人工智能輔助”與“人工智能主導創作”的概念,清晰界定AIGC代寫論文與合理輔助論文寫作的邊界。同時,還應鼓勵和支持第三方教育機構開發先進的AIGC檢測工具,提升學位論文中AIGC的檢測、審查和預警能力,并探索建立檢測的國家標準與規范。此外,還應加強將水印技術融入AIGC生成過程的前瞻性技術研發,以便指導教師和學位答辯委員會更準確地識別信息來源,有效預防和規制技術濫用行為。

  (作者吳素華系華北電力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張磊系華北電力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21日 第0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奇米网| 国产精品视频色视频|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波多野结衣|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一坑|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久久精品a一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s| 七次郎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久久99久久精品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花堂| 真实国产精品视频国产网|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一二三区入口|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牙蜜区| 久久香蕉超碰97国产精品|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AV海量|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88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版| 91久久精品91久久性色|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国产精品美女午夜爽爽爽免费|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应用 | 国产亚洲精品资在线| 自拍中文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3| 久久九九99热这里只有精品|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桃色 |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 国产精品2019|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