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高等教育作為教育強國建設龍頭,要肩負起時代責任與歷史使命,及時發現和培養敢擔當、善創新、能攻堅的干部。高校要以“用當其時、調適其位”的魄力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構建“試用—評估—匹配—調整”的全周期動態管理機制,以更開放的視野、更科學的機制、更務實的標準逐步實現干部選用的“最優解”,推動干部任用工作從靜態走向動態,從經驗走向科學,真正踐行“人在事上練,刀在石上磨”的干部成長規律。通過實現人崗相適、人盡其才,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一體推動黨風政風、師德師風、校風學風建設,凝聚投身教育強國建設的強大合力。
大膽試用,把好脈。干部能力具有多元性和動態性,既需多維度考察,更要在實踐中錘煉提升。高校在干部換屆時,可實施“2+1+長”交流機制,即同一崗位工作滿兩屆、在相關重點崗位任滿一屆、長期在一個部門工作的中層干部原則上必須交流,同時要實施“一進一出,兩頭發力”策略:“進口發力”即在政策允許范圍內最大限度放寬任職資格條件,“出口發力”即通過領導干部主動退讓機制,為年輕干部騰出發展空間。通過放手讓干部在攻堅克難、服務群眾、應對復雜局面中接受考驗,組織可獲取最直觀、最可靠的干部能力畫像。
科學評估,辨好癥。干部考察要建立常態化機制,注重平時表現而非僅憑“評時”印象??己梭w系應突破“千人一面”,既要看干部的工作實績也要重視群眾口碑,既重結果也重過程,既評當下也預判潛力。在干部考核時,高校要堅持“上級點評要客觀、同級互評要真實、下級測評要全面”的原則,定期開展無任用調研,做到定性評價必須有事例、工作成績必須有數據、群眾意見必須有占比,形成從主觀印象到數據畫像,從定性描述到定量分析,從靜態評價到動態跟蹤的科學評估矩陣。
精準匹配,開好方。評估只是對干部能力素質和發展潛力作出階段性判斷,還要綜合分析當前形勢下各崗位需求與干部素質的匹配度,將崗位的核心職能、關鍵任務與干部的專業背景、工作經歷、性格特點等一一對接,實現人崗相適。干部特長各有側重,需要量體裁衣;組織需求各有不同,需要因崗擇人。高校學者型干部、專業型干部眾多,要統籌把握干部特質和崗位需求,讓合適的人干合適的事。對于專業性較強的崗位,要注重選拔學歷層次高、理論功底深厚的干部;對于煩瑣復雜的管理崗位,要注重選拔閱歷豐富、經驗充足的干部;對于急難險重的工作,要注重選拔敢于擔當、勇于創新的干部;對于重點領域的工作,要增加專業干部力量,設立巡察專員、科技專員、就業專員等崗位,最大限度地發揮干部的專業特長和潛在優勢,實現組織目標與個人發展同頻共振。
果斷調整,固好本。在精準匹配的基礎上,高校還要根據實際情況以開放的胸襟、開闊的視野、開明的態度適時調整,完成組織的自我修復、自我療愈,從根本上預防“疾病”的發生和復發。高校要把嚴管和厚愛相結合,落實“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通過干部能力盤點、綜合運用巡視巡察、年度考核等綜合研判,靈活運用平職調整、轉任虛職、免職、降職、延長試用期等方式,既重用“魚兒型”“獅子型”“黃牛型”干部,也要堅決調整“庸碌型”“懶政型”“劣質型”干部,真正做到“使用必有門檻、調整必講原則、淘汰必依規矩”。
?。ㄗ髡呦荡筮B交通大學黨委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5年06月04日 第0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